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9篇
  免费   960篇
  国内免费   1529篇
测绘学   307篇
大气科学   2224篇
地球物理   877篇
地质学   939篇
海洋学   1350篇
天文学   288篇
综合类   234篇
自然地理   699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216篇
  2019年   313篇
  2018年   218篇
  2017年   253篇
  2016年   244篇
  2015年   258篇
  2014年   317篇
  2013年   365篇
  2012年   338篇
  2011年   354篇
  2010年   255篇
  2009年   353篇
  2008年   290篇
  2007年   336篇
  2006年   299篇
  2005年   235篇
  2004年   225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41.
重庆2008年7月21日强对流天气成因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牟容  余君  刘德 《气象》2009,35(5):49-54
对2008年7月21日重庆市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通过分析天气背景,雷达回波,并应用四维变分同化方法反演风场,研究了强对流天气的发展机制.结果表明:高层冷空气入侵和中低层低涡系统强盛的暖湿气流形成的辐合切变是发生强对流的主要原因.雷达观测具有明显的弱回波区和"逆风区";反演水平风场表现为低层强回波前部有一条辐合上升带,到中层辐合上升带与强回波区重合,高层则对应辐散区;从风场的垂直剖面来看,强对流后部为入流区,到达中部后,形成强烈的上升气流,低层辐合带和强烈的上升气流形成强回波.在前部弱回波区处存在强降水下落形成的出流,该气流与暖湿气流辐合造成了浅薄的出流边界.  相似文献   
642.
风电场风资源测量与计算的精度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多个复杂地形风电场观测操作实践和大量观测数据的计算分析,提出了对观测数据和计算质量精度控制的主要措施,包括:复杂地形测风站布设的5个原则,仪器的合理选型和设置;对由于测风仪固有的系统误差和缺测数据的插补订正可能引起的计算误差进行了定量估算,通过对大量实测数据的对比计算显示:①目前普遍采用的进口风速计的相对偏差在1.6%~5.25%之间,由此可导致轮毂高度附近的年平均风功率密度误差在5%以上,最大达13.8%;②在季风气候区、复杂地形和风的年变率较大的地区,进行缺测数据插补订正时,应选取同季或同一主导风向的数据作为插补订正的基础数据,否则可能导致其平均风功率密度相对误差达20%~50%.  相似文献   
643.
一次飑线过程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淑玲  刁秀广  朱敏  刘爱荣 《气象》2009,35(3):60-65
利用济南CINRAD/SA多普勒雷达产品,针对2006年7月5日飑线天气过程,分析回波发展演变、流场结构,讨论外流边界、强下沉气流与大风的关系,分析组合反射率因子、垂直液态含水量、中气旋产品特征.结果发现,飑线过境时风速出现两个极大值,一个出现在外流边界影响时段,另一个发生在强回波下沉气流影响时段;在横槽南下过程中,飑线后部强入流不断补充,前侧暖湿气流沿着后部入流爬升,不断产生新的单体,使得风暴得以维持发展;在垂直流场结构上表现为前侧暖湿气流倾斜上升,然后主体部分向后倾斜,后部有冷空气注入,形成下沉气流,下沉气流在地面附近辐散,与前侧入流形成低层阵风锋,是造成地面破坏性大风的主要因素.在水平流场结构上表现为低层存在气流辐合上升运动,中层有气旋性旋转气流,风暴高层为辐散气流.飑线消散阶段后期中层出现MARC,带来大风天气,而同时伴有冰雹天气的风灾产生在飑线达到最强至开始减弱的时段.当回波强度≥50dBz,且垂直液态含水量≥35kg·m-2,当有中气旋时,有利于产生冰雹和大风天气;外流边界的出现,反映了强对流回波后部下沉气流较强,是灾害性大风的前兆.  相似文献   
644.
选用河北省143个气象台站1975-2004年10 m高年平均风速资料,以及1990年和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根据人口增长、台站迁移、仪器高度变化、台站微观环境变化等影响地面风速变化的台站历史信息,把所有气象台站分为4类,并分别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绝大多数台站风速变化呈减小趋势;城市化进程、台站观测环境等因素均在不同程度上对地面平均风速变化趋势产生了影响,其中台站所在城镇城市化程度是风速减小趋势不可忽略的原因,其影响程度约在1/4左右;台站观测环境因素中观测场附近微观环境变化对风速减小趋势具有重要影响,超过了区域背景风速减小趋势.台站观测环境因素对风速资料序列均一性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至少有1/3的平均风速序列非均一性断点是由观测环境变化产生的.  相似文献   
645.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air mass exchange processes between the surface and free atmos-phere in the Himalayas,a Himalayan exchange between the surface and troposphere 2007 (HEST2007) campaign was carried out in the Rongbuk Valley,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Mt.Qomolangma,in June 2007.The wind,tem-perature and radiation conditions were measured during the campaign.Using these observation data,together with the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the 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the air mass exchange between the inside of the valley and the outside of the valley is quantitatively estimated,based on a closed-valley method.The air mass is strongly injected into the Rongbuk Valley in the after-noon,which dominates the diurnal cycle,by a strong downward along-valley wind,with a maximum down-ward transfer rate of 9.4 cm s?1.The total air volume flux injected into the valley was 2.6×1011 m3 d?1 in 24 hours in June 2007,which is 15 times the total volume of the val-ley.The air mass transfer into the valley also exhibited a clear daily variation during the HEST2007 campaign,which can be affected by the synoptic situations through the adjustment of local radiation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646.
There are clos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and the surface wind over the tropical Pacific.To study the past climate variability over the tropical Pacific,the long-term monthly wind stress anomalies over the tropical Pacific for the period of 1856–2008 are reconstructed with an SVD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based statistical atmospheric model,where the wind stress anomalies are slave and directly correspond to the SST anomalies.The verific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constructed wind stress data have high correlations and a small root mean square (RMS) error with the three reanalysis/simulated surface wind datasets from the last 50 years.In addition,the simulated SST anomalies from an intermediate oceanic model (IOM),which is forced by the reconstructed wind stress,can simulate the realistic interannual and decadal variability of the ENSO (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this indicates that this new long-term wind stress dataset is useful for various climate studies,especially for the large-scale interannual and decadal variability.  相似文献   
647.
江淮梅雨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利用江淮地区37站1954--2001年48a梅雨特征量资料,采用谐波分析、EOF和最大熵谱分析等方法讨论了江淮梅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江淮梅雨时空分布不均,梅雨特征量存在显著的年际一年代际变化特征,梅雨特征量年代际变化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或正相关关系;梅雨特征量存在显著不同的多时间尺度振荡周期和长期演变趋势且江淮地区雨季也呈不同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648.
台风模拟中QuikSCAT风场的非对称加强订正及同化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QuikSCAT 散射计风场资料对台风级别的强风速区还无法准确刻画这个技术问题,引入台风移速、移向、摩擦等客观因素对该风场产品资料进行非对称加强订正;然后利用四维同化技术,并设计了先同化后预报两个阶段的试验方案,对“云娜”台风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模式约束调整,四维同化技术可以把QuikSCAT 海面风场资料引入到整层模式大气中,并对整层风场和气压场的强度及路径模拟都有很大的改进,而且该资料还提高了预报阶段台风强度的模拟效果,并对登陆点的预报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49.
不同强风样本湍流特性参数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结构风工程中, 风湍流统计参数计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风荷载的计算精度。在实际风参数计算与分析中, 多选用风速较大的样本资料, 但过分强调大风可能产生不合理的计算结果。利用超声风速仪瞬时风速观测资料, 分别划分成相对强风和持续强风样本, 计算并比较其湍流统计特性参数, 发现湍流统计参数特性值 (湍流度、阵风因子、摩擦速度等) 与风速大小并不能很好匹配, 有时风速不大但其湍流特性值却很大, 反之也然。研究表明:选取的湍流风资料样本或统计方法不同, 都会影响风特性参数的计算结果, 进而影响到风荷载计算的精度。这一结果对于提高结构风工程中风参数计算与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50.
利用乐山市1971~2005年整编风资料对乐山市各区县地面风场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对全市风能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旨在对今后乐山市风的预报及其相关服务有较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