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50篇 |
免费 | 299篇 |
国内免费 | 40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88篇 |
大气科学 | 260篇 |
地球物理 | 547篇 |
地质学 | 627篇 |
海洋学 | 348篇 |
天文学 | 83篇 |
综合类 | 279篇 |
自然地理 | 1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62篇 |
2022年 | 132篇 |
2021年 | 176篇 |
2020年 | 165篇 |
2019年 | 197篇 |
2018年 | 121篇 |
2017年 | 197篇 |
2016年 | 161篇 |
2015年 | 175篇 |
2014年 | 202篇 |
2013年 | 237篇 |
2012年 | 239篇 |
2011年 | 197篇 |
2010年 | 111篇 |
2009年 | 170篇 |
2008年 | 148篇 |
2007年 | 165篇 |
2006年 | 130篇 |
2005年 | 123篇 |
2004年 | 98篇 |
2003年 | 103篇 |
2002年 | 49篇 |
2001年 | 47篇 |
2000年 | 37篇 |
1999年 | 35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35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基础地理信息动态更新技术体系初探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近年来,我国测绘部门完成了国家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初始建库",基础测绘工作重点已转向持续更新和灵性服务。未来的基础地理信息"应需适时更新"将体现更新内容灵性化、更新周期适时化、更新方式多元化等特点,其主要业务模式包括变化监测、变化测定、主数据库更新和产品更新及服务四大部分。为了有效开展"应需适时更新",应构建包括动态监测与数据预处理、变化信息采集与处理、数据库与产品更新、更新信息网络化服务四大主体部分的动态更新技术体系。该体系是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对其关键技术的研发,开展技术装备成套化和业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2.
Fukai Peng 《Marine Geodesy》2018,41(2):99-125
A new Brown-Peaky (BP) retracker has been developed for peaky waveforms that usually appear within ~10 km to the coastline. The main feature of the BP is that it fits peaky waveforms using the Brown model without introducing a peak function. The retracking strategy first detects the peak location and width of a waveform using an adaptive peak detection method, and then estimates retracking parameters using a weighted least squares (WLS) estimator. The WLS assigns a downsized weight to corrupted waveform gates, but an equal weight to other normal waveform gates. The BP retracker has been applied to 4-year Jason-1 waveform (2002–2006) in two Australian coastal zones. The results retracked by BP, MLE4 and ALES retrackers have been validated against tide-gauge observations located at Burnie, Lorne and Broome. The comparison results show that three retrackers have similar performance over open oceans with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0.7) and RMSE (~13 cm) between altimetric and tide-gauge sea levels for distance >7 km offshore. The main improvement of BP retracker occurs for distance ≤7 km to the coastline, where valid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data retracked by BP are more accurate (15–21 cm) than those by ALES (16–24 cm) and MLE4 (19–37 cm). 相似文献
73.
设计了一套实时数据质量控制模块,利用观测值的多种线性组合进行周跳探测及修复,并对观测方程的验后残差进行实时分析,来探测粗差和周跳,从而使实时数据的处理结果更加稳定可靠,并在PANDA单历元实时数据处理模块(SRIF)的基础上,运用实时质量控制模块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此模块更加稳定可靠,适用于GNSS实时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75.
受高瓦斯/承压奥灰水威胁的工作面开采前,一般采取定向钻进技术在工作面底板开展压裂或注浆工程保障开采安全。利用底板定向钻孔开展孔中探测工作,可更加精细揭露工作面内隐伏构造,还可实现“一孔多用”。为解决定向钻孔内的探测问题,提出一种在水平定向钻孔中进行直流电阻率法探查的方法。定向钻孔施工完毕后,退出定向钻孔施工的通缆钻杆,送入内平钻杆,将孔中高密度电缆通过钻杆尾端特制水便送入钻孔,使孔中电缆平铺于钻孔中,在定向钻孔水平段,进行孔内直流电阻率法径向探测。在理论上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层状介质下单孔测量工作模式的接收信号衰减规律、视电阻率曲线变化特征、顶底板岩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等,并采用单孔测量数据对孔旁异常范围进行反演定位。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孔中电阻率探测方法对隐伏的异常体有良好的探测效果。通过在陕西韩城某矿井下实际煤层底板探测试验,对研究区2个定向抽采钻孔孔中探测数据进行处理,反演结果异常区与工作面内隐伏小断层位置吻合,验证了定向钻孔中电缆布置的可行性和定向钻孔内通过孔内径向和孔间透视探测隐伏构造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6.
从建筑桩基检测作业现场环境、作业过程两方面,系统分析了建筑桩基检测作业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并从加强从业人员安全培训、严格开工安全验收制度、加强检测过程的安全巡查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建筑桩基检测作业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77.
针对目前MHSS ARAIM (multiple hypothesis solution separation advanced receiver autonomous integrity monitoring)算法存在的抗差能力弱、计算子集过多、计算量过大等不足,提出一种组合粗差探测的MHSS ARAIM算法。该算法先用粗差探测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粗差识别与剔除,而后用MHSS ARAIM算法处理经粗差探测后的数据,可弥补MHSS ARAIM算法的不足。对若干IGS和全球连续监测评估系统iGMAS(international GNSS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system)监测站观测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航行LPV-200阶段,该算法应用于GPS和BDS导航的性能优于MHSS ARAIM;在假设单故障情况下,该算法对GPS和BDS观测数据的有效监视门限EMT(effective monitor threshold)的精度分别提高了22.47%和9.63%,对VPL(vertical protection level)的精度分别提高了32.28%和12.98%;在假设双故障情况下,对EMT的精度分别提高了80.85%和29.88%,对VPL的精度分别提高了49.66%和18.24%。 相似文献
78.
通过软硬变化检测识别冬小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软硬变化检测的作物识别方法 SHLUCD(Soft and Hard Land Use/Cover Change Detection Method)。该方法利用多期遥感影像能够有效表达作物的生长物候特征,以达到在离散变化区(即纯净像元区,包括完全转换成作物的突变区域和非作物区域)和连续变化区(即渐变区,混合像元区,是部分转化为作物的区域)准确进行作物的识别。在北京市选择一个研究区,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选用2011年10月6日(播种期)和2012年4月16日(拔节期)两期环境减灾1号卫星影像,分别采用硬变化检测方法 HLUCD(Hard Land Use/Cover Change Detection Method)、软变化检测方法 SLUCD(Soft Land Use/Cover Change Detection Method)和SHLUCD进行冬小麦的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尺度窗口下,SHLUCD较传统方法表现出较明显的优势,具有更低的均方根误差RMSE(SHLUCD为[0.14,0.07],HLUCD为[0.15,0.07],SLUCD为[0.16,0.08])和偏差bias(SHLUCD为-0.0008,HLUCD为-0.007,SLUCD为0.014)和更高的决定系数R2(SHLUCD为[0.68,0.86],HLUCD为[0.62,0.86],SLUCD为[0.60,0.86])。针对冬小麦突变区域、冬小麦渐变区域和非冬小麦区域分别进行评价,表明SHLUCD识别精度接近各区最佳的识别方法,进一步验证了SHLUCD的灵活性和适用性。SHLUCD方法在离散变化区能够通过土地覆盖类型状态变化来有效地识别出冬小麦,在连续变化区可识别出土地覆盖的状态变化程度定量表达冬小麦的丰度,是其他作物多时相遥感变化检测的前期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9.
土壤分层信息,特别是表土层结构,对土地生产力具有重要影响,是评价土壤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快速、准确地获取土壤分层信息,本文利用探地雷达对分层土壤进行了回波信号采集,并分别在时域和频域分析土壤层位置和层厚信息。首先在信号预处理的基础上,借助包络检波方法确定在土壤分层界面在时域上的位置;然后获取电磁波速度,得到土壤分层厚度。考虑到土壤介电常数与电磁波在土壤中传播速度的相关性,采用短时傅里叶变换方法(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STFT)获取各土壤层时频域特征值,并利用回归分析建立特征值与介电常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实现对各土壤层的介电常数估算,从而计算出电磁波传播速度,进而确定土壤各层厚度。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分别对理想模拟实验环境和农田环境进行了探地雷达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包络检波对探地雷达回波信息进行分析,土壤层检出率达到94.5%,借助STFT谱分析进行探地雷达回波速度估计,对于70 cm深度以上土层厚度计算误差大都保持在10%以下,但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误差变大。总体来说,本方法能有效识别浅层土壤的分层信息,可应用于实际生产中耕层厚度的估测。 相似文献
80.
EdwardM.Osei Jr. ZHOUYun-xuan 《东北亚地学研究》2004,7(1):74-84
In order to assess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and accuracy of Landsat ETM digital images in land cover change detection,change-detection techniques of image differencing,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and tasseled-cap transformation were applied to yield 13 images. These images were thresholded into change and no change areas. The thresholded images were then checked in terms of various accuracies.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kappa coefficients of the 13 images range from 48.05-78.09. Different images do detect different types of changes. Images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the near-inflared-reflectance or greenness detects crop-type changes and changes between vegetative and non-vegetative features. A unique means of using only Landsat imagery without reference data for the assessment of change in arid land are presented. Images of 12t June, 2000 and 2‘d June, 2002 are used to validate the means. Analyses of standard accuracy and spatial agreement are performed to compare the new images (hereafter called “change images” ) representing the change between the two dates. Spatial agreement evaluates the conformity in the classified “change pixels” and “no-change pixels” at the same location on different change images and comprehensively examines the different techniques. This method would enable authorities to monitor land degradation efficiently and aeculatel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