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67篇
  免费   772篇
  国内免费   724篇
测绘学   1957篇
大气科学   586篇
地球物理   658篇
地质学   1758篇
海洋学   279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1022篇
自然地理   388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271篇
  2021年   340篇
  2020年   340篇
  2019年   395篇
  2018年   284篇
  2017年   420篇
  2016年   410篇
  2015年   432篇
  2014年   495篇
  2013年   659篇
  2012年   563篇
  2011年   614篇
  2010年   497篇
  2009年   444篇
  2008年   463篇
  2007年   467篇
  2006年   481篇
  2005年   398篇
  2004年   367篇
  2003年   321篇
  2002年   290篇
  2001年   244篇
  2000年   192篇
  1999年   160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认为有必要在基于碳汇的土地利用和当地可持续发展之间建立一种更加明确的联系.依托一个中国-加拿大合作项目,以中国贵州省黎平县为例,阐述了一种将森林碳汇、森林资源管理以及如何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的综合评估方法,并且着重介绍了能帮助资源管理和规划部门实施这种综合评估的土地利用决策支持工具(LUDST).  相似文献   
82.
江苏的经济发展较快,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亦大。多年来的无序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和影响,出现了山体植被遭受破坏、土地被占用、环境受污染、诱发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一系列问题,已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省人大和省政府关于限制开山采石和保护环境等政策、法规出台和落实,近几年乱采滥挖现象基本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人们的环保意识得到了加强,不少矿山已逐步开始对环境治理,且初见成效。文章介绍了江苏生态环境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治理对策,以期引起各级政府和广大民众在对矿产资源开采的同时更要注重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83.
现阶段,地质灾害评估技术人员在评估实践中,往往不注重各评估对象的差异性,采取同一评估模式,结果达不到评估的目的。在对小型水电站进行评估时,野外调查的重点,评估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以及危险性现状、预测及综合分区评估等与大型水电站、路线工程、矿山开采、民用建筑等工程有所不同。湄尼多河小型水电站工程位于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马吉乡境内,地质环境条件复杂,评估级别综合为二级。文章以该电站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例,对小型水电站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与理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4.
根据影响沙漠、沙质荒漠化土地的地质地貌、植被、气候和人类活动等特征,通过确定地域分异、发生学、多级序列等区划原则,建立了以地质地貌类型组合、气候为沙漠、沙质荒漠化土地区(Ⅰ级区)划分和以沙质荒漠化土地类型空间分布特征为沙漠、沙质荒漠化土地亚区(Ⅱ级区)划分的指标体系。采用遥感方法,将中国北方沙漠、沙质荒漠化土地划分为贺兰山以西干旱沙漠、沙质荒漠化区;贺兰山-大兴安岭干旱、半干旱沙漠、沙质荒漠化区和大兴安岭以东半干旱、半湿润沙质荒漠化区等3个区和17个亚区。并对沙漠、沙质荒漠化土地区进行了现状分析。  相似文献   
85.
推进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煤矸石是我国排放量和堆存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之一,但又是可以利用的资源,只要加以资源化利用,就能会变废为宝。在研究我国煤矸石综合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煤矸石综合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制定规划、完善经济政策、加强法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推进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86.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Soviet to the post-Soviet period in and near Moscow manifested itself in increasing production of segregated space both in the urban core and suburban areas outside of the beltway to accommodate the preferences of the new Russian business and governmental elit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sidential single-family housing inside old and new settlements, which are frequently gated. Approximately 260 of such suburban communities have been developed within 30 km of the beltway during the past few years, of which a majority have some form of exclusion mechanism in place, typically tall solid fences, gates, closed-circuit video surveillance and guarded entry checkpoints. The difference in exclusivity varies from the most exclusive older communities inside Moscow Serebryany Bor enclave and Rublevskoe highway mansions to less exclusive new developments along Novorizkhskoe and Dmitrovskoe highways. Despite high rates of construction, based on sociological surveys in 2003, only about 11% of Russia’s upper class claimed to live in such new “cottages,” with the rest owning condos and luxury apartments in the inner city or older detached homes in villages and small towns. Therefore, not all the needs have been accommodated and more development is certain to take plac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such developments is profound. Based on preliminary LANDSAT image analysis, almost 22% of suburban “green belt” forested land within 30 km zone has been converted to new construction from 1991 to 2001. New construction is now focusing on the remaining fragments of natural vegetation, which will likely lower air quality and water quality available for the city. Ironically, the new developments advertise themselves as “clean and green” with massive investments in unnatural landscaping (seeded lawns, exotic shrubs, river and lake shore “improvements”). This investment highlights the well-known paradox of development in which people move out of town to live near nature, while destroying the wild nature they come to enjoy. “We left city for the weekend It was raining, saw no stars There were fences everywhere Our chiefs behind the bars.” Gennady Shpalikov  相似文献   
87.
土地利用规划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了电子政务的内涵和作用的基础上,阐述了建设土地利用规划电子政务系统的必要性。依据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目标和规范,在MapGuide平台上应用办公自动化、GIS、Oracle数据库等技术,确定了系统的总体设计。完成了土地利用规划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实现了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的公平、公开、公正和公信,促进了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88.
基于GIS的城镇土地定级信息系统建模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GIS的城镇土地定级信息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定级方法确定、定级单元大小确定和定级因素/子权重值的生成是关键,且三者都具有不同的确定方法,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方法决定了系统建立的优劣。本文着重归纳、总结了城镇土地定级信息系统定级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了最优定级方法、最优网格单元大小划分方法和最优因素/子权重值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9.
多时相组合分类法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介绍了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的基本概念,简述了遥感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提取等遥感监测方法.重点探讨了多时相组合分类方法的相关技术。对广西2002年和2003年两个时相的MODIS数据.采用多时相直接分类法对土地利用变化状况进行了遥感动态监测。对不同方式波段组合的试验表明。经过差值、比值处理的波段组合具有较差的试验效果(总体精度只有30%~40%),而经过PCA变换的波段组合则具有相对较好的试验效果(总体精度超过70%)。  相似文献   
90.
王春得 《地下水》2005,27(5):347-349
通过对向斜洼地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的勘探及研究,对研究区的水文地质边界条件进行了概化,并用水均衡法估算了地下水资源量,对拟建一级电站引水渠沿线提取地下水进行融冰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取水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