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149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141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烷基酚是一类由酚类化合物烷基化后产生的化合物,与其他非烃化合物相比,更易溶于水.文章通过不同温度(25℃、45℃和65℃)、 不同盐水浓度(4000 mg/L、6000 mg/L和8000 mg/L)和不同原油类型(X37、X45和X61)的三组油水分配实验,研究了烷基酚在油水两相间的分配特征,确定了烷基酚分配系数的变...  相似文献   
82.
This paper puts together some techniques that have been previously developed by the authors, but separately, relative to fuzzy classification within a remote sensing setting. Considering that each image can be represented as a graph that defines proximity between pixels, certain distances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 of contiguous pixels are defined on such a graph, so a segmentation of the image into homogeneous regions can be produced by means of a particular algorithm. Such a segmentation can be then introduced as information, previously to any classification procedure, with an expected significative improvement. In particular, we consider specific measures in order to quantify such an improvement. This approach is being illustrated with its application into a particular land surface problem.  相似文献   
83.
球面似均匀格网的剖分方法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给出球面"似均匀格网"概念的内涵,并介绍3种常用的球面似均匀格网(三角形格网、菱形格网和六边形格网)的剖分方法.从几何上分析3种格网的单元特征及不同格网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优势.通过对比得出3种格网的特征对照表及相互关系,即:三角形格网是最基本的球面剖分格网,球面六边形格网和菱形格网可以通过球面三角格网来生成,且这3种剖分格网各有优缺点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84.
埃达克质岩石是高Na、Al和Sr、低Y和HREE以及Nb、Ta亏损的钠质花岗质岩石,奥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TTG)是早期(太古宙)大陆壳主要组分,成分与埃达克质岩石相似,这些成分独特的岩石总体上认为是俯冲洋壳、下地壳和拆沉的下地壳中变质玄武岩部分熔融的产物。文中综述我们近年来在变质玄武岩体系相平衡和矿物-熔体微量元素分配实验研究成果:相平衡实验和熔体微量元素特征研究表明,变质玄武岩部分熔融过程中金红石是导致TTG/埃达克岩浆Nb、Ta亏损的必要残留矿物,从而否定了前人“TTG由无金红石的角闪岩熔融产生”的观点;证实金红石仅仅在压力1.5GPa以上才能稳定存在,从而限定TTG/埃达克岩熔体必定产生在大约50km以上,表明TTG/埃达克岩是在相对较深的含金红石榴辉岩相条件下熔融产生的。矿物(石榴子石、角闪石,单斜辉石和金红石)-熔体微量元素分配系数测定和部分熔融模拟结果进一步限定俯冲洋壳和下地壳起源的TTG/埃达克岩浆由含金红石角闪榴辉岩熔融产生,而拆沉下地壳起源的埃达克岩浆的产生要求软流圈地幔高温,由无水或含有少量含水矿物的榴辉岩熔融产生。  相似文献   
85.
研究发现,目前被我国一些学者采用的沙尘暴强度划分标准和气象观测规范中关于水平能见度观测记录的规定有明显差异,这个问题导致沙尘暴强度划分标准与50 a气象能见度观测资料不匹配,从而引起资料统计上的混乱和强沙尘暴、特强沙尘暴分析上很容易出现的错误。为此,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86.
地下水系统径流带的模糊划分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径流带划分的模糊划分模式,为准确进行水文地质参数分区和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创造了条件.结合某水文地质单元的实际进行了应用,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7.
鱼耳石中锶和钡富集的影响因素及其环境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鱼耳石中元素锶和钡主要来源于鱼类生存的水体,这两种元素通过腮或肠进入内耳淋巴液,继而以类质同象的方式沉淀在耳石晶格内部空位和晶格间隙中。耳石结晶沉淀的整个过程不仅受生物的调控作用,而且还受到外界环境,如水体元素浓度、盐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耳石中某种元素的浓度与其在水体中的浓度之比(元素富集系数)与鱼类所生存的环境之间具有一定的响应关系。在以上各种因素中,水体元素浓度对耳石元素富集系数的影响最为显著。一般来说,耳石中某种元素的含量与水体中相应的元素浓度呈正相关关系,而水体中元素之间就耳石中的富集过程也存在一定的相互促进或抑制作用,如Sr对Ba为协同作用,Ca对Sr、Zn为拮抗作用。另外,水体盐度或温度与元素富集系数之间不存在简单的线性相关关系,而是因鱼种、水体综合环境及元素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鱼种一定的情况下,耳石中元素富集系数与水体盐度和温度存在良好相关关系。基于以上相关性分析,可以认为耳石中元素富集系数与环境因子(水体元素浓度、盐度、温度)之间存在响应关系。因此,可以选用那些受环境影响大但对自身调控影响小的元素(如:Sr、Zn、Pb、Mn、Ba、Fe、Li、Ni、Cd)来建立耳石与水体环境之间元素富集系数的定量化模型,并利用这种响应关系及定量化模型进行生态环境监测和渔业管理。  相似文献   
88.
新驿煤矿下组煤矿井涌水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系统收集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大井法"和水文地质比拟法对开采16煤的涌水量进行了预测,利用突水系数法,对八采区16煤底板奥灰突水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得出了突水系数分区图。经综合分析对比,采用大井法的预测结果:即开采16煤正常涌水量为482m3/h,最大涌水量为540m3/h;奥灰突水量初期为1 083~10 640m3/h,一般为660~4470m3/h;如对奥灰采取疏排降压方案,疏降排水量预计为770m3/h。此结果可作为矿井回采阶段防治水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89.
以四川省成都平原区农田生态系统水稻土剖面为例,探讨了Cd分配系数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Cd分配系数(Kd)在污染土壤环境和本底土壤环境中是不同的,在剖面PM-3、PM-6和PM-8剖面中污染环境中分配系数(Kd)大于本底环境中的分配系数,而在剖面PM-7中,本底环境中的分配系数(Kd)大于污染环境中的值。在污染环境Cd分配系数受土壤pH值、交换性Mg和铁硅氧化物的影响比较大,而在非污染环境中分配系数受到土壤可溶性Al、Cd全量和铁锰铝氧化物的影响较大。这些土壤的物化性质对分配系数造成影响,使得土壤滤渣和土壤原土中Cd形态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0.
长江三角洲NB5孔第四纪地层划分及环境变化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三角洲北翼NB5孔做了古地磁测试、~(14)C测试及ESR测试结果,对古地磁变化特征进行了总结分析,结合区内其他钻孔的对比,对钻孔第四纪地层划分及所反映的古气候环境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46 m处为全新世底界,163 m为中更新世顶部,240 m左右为早更新世顶部,354 m为早更新世底部。其中,海相层有2个,位置在2~47m,125~163 m。分别对应于Ⅰ(Qh)镇江海侵,Ⅲ(Q_p~(3-1))昆山海侵。据晚更新世以后沉积物粒度变粗及磁化率所反映的巨大变化特征,提出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初期为长江主泓流经本区的时间,并认为此或与塑造中国现代地貌的共和运动造成的青藏高原再次强烈隆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