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2篇
  免费   527篇
  国内免费   565篇
测绘学   224篇
大气科学   339篇
地球物理   821篇
地质学   1298篇
海洋学   529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143篇
自然地理   25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Stateofin-situstressindifferentrocks(朱焕春,陶振宇)Huan-Chun;ZHUandZhen-YuTAO(WuhanUniversityofHydraulicandElectricEngineering,Wuha...  相似文献   
982.
随钻测量电磁传输信道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讨论了地球物理勘探中的随钻测量电磁传输信道激励方式及物理模型;应用改进的等效传输线法与电极法,研究了影响地面电极检测电压的信道参数,给出了随钻电磁信道最人可测深度与地层电阻率、工作频率及井场干扰噪声的关系.与实测数据比较表明,所用理论模型能较好地预测随钻电磁信道的主要特性.  相似文献   
983.
极端冰雪条件下的顺层岩质边坡滑移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导了典型岩石边坡在极端冰雪条件下的滑移稳定系数的表达式;通过计算分析,揭示了岩石边坡滑移稳定系数随裂隙内水深、坡高、坡角、滑面倾角等因素变化的规律及与冻深的关系,并绘制岩石边坡滑移稳定系数与边坡几何要素之间的关系图。研究表明,当考虑极端冰雪灾害影响时,岩石边坡滑移稳定系数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随裂隙饱水程度、坡面角、主滑面倾角的增加而降低,随主滑面抗剪强度的减小而降低;裂隙饱水程度越高、坡体高度越低、坡面角越小、主滑面倾角越大的边坡的滑移稳定系数,对裂隙冰冻胀力的反应越敏感。  相似文献   
984.
古龙断陷深层火山岩地震资料成像方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辽盆地北部古龙断陷的地震地质条件复杂,三维地震资料品质较差,所以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断陷期地层的成像精度是当前地震资料处理的研究重点.在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方面,本文进行了十字交叉排列面波压制技术、压制规则干扰的减去法多次波压制技术和基于菲涅耳带原理的超面元技术的研究,这些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保护深层有效波的低频信号、消除深层构造假象、提高道集的覆盖次数和提高信噪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在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的基础上,进行了Kirchhoff积分叠前深度偏移研究,结果表明在速度变化较为剧烈的地区,叠前深度偏移的成像精度要高于叠前时间偏移.速度模型是深度域成像的关键,在初始速度模型建立上,研究并应用了二维速度模型约束下的三维速度分析技术,在此基础上,依据测井资料和区域地质研究的成果进行速度模型的优化分析,给出叠前深度偏移的速度体.上述提高信噪比和成像精度的方法在古龙地区深层断陷期地层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古龙断陷结构的地质认识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85.
对结构-土相互作用体系中结构基础底面积和结构基础埋深对体系地震反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了结构-土相互作用三维计算模型,通过改变结构底面积及基础埋深在不同地震动下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相互作用时,在同一种地震动作用下,结构顶层总位移及基础转动随着结构底面积的增大而明显减小,上部结构本身位移在总位移中所占比例随着底面积的增加而增大;底面积相同,结构顶层总位移及基础转动均随着埋置深度的增大而减小,上部结构本身位移在总位移中所占比例随着埋置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比较不同特性的地震动,不同底面积及埋深结构顶层总位移、基础转动、基础平动和结构自身位移的变化规律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986.
基于EGM2008重力场模型计算获得了渭河盆地及邻区布格重力异常。采用小波多尺度分解方法对布格重力异常进行了4阶小波逼近和小波细节分解,同时基于平均径向对数功率谱方法定量化地计算出1~4阶小波细节和小波逼近所对应的场源平均埋深。结合区域地质和地震资料,对获得的重力场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①鄂尔多斯地块、渭河盆地、秦岭造山带3个一级构造单元的布格重力异常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构造区内部重力异常也存在横向的显著差异。布格重力异常的走向、规模、分布特征与二级构造区及主要的断裂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②渭河盆地及邻区布格重力异常1~4阶细节对应4~23 km不同深度的场源信息,鄂尔多斯地块南缘东、西部的地壳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渭河盆地凹陷、凸起构造区边界清晰,断裂边界与重力异常边界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秦岭造山带重力异常连贯性不好,东、西部重力异常变化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差异。③渭河盆地及邻区布格重力异常分布与莫霍面埋深具有非常明显的镜像关系。渭河盆地及邻区地震主要分布在六盘山—陇县—宝鸡断裂带、渭河断裂与渭南塬前断裂交汇处、韩城断裂与双泉—临猗断裂交汇处。渭河盆地及邻区重力异常主要由中上地壳剩余密度体所影响,这可能是该区地震以浅源地震为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87.
A target of our study was the Bohemian Massif in Central Europe that was emplaced during the Variscan orogeny. We used teleseismic records from ten broadband stations lying within and around the massif. Different techniques of receiver function interpretation were applied, including 1-D inversion of R- and Q-components, forward modelling of V s velocity, and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Moho depth and Poissons ratio in the crust. These results provide new, independe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distribution of S wave velocity down to about 60 km depth. In the area of Bohemian Massif, the crustal thickness varies from 29 km in the NW to 40 km in the SE. A relatively simple velocity structure with gradually increasing velocities in the crust and uppermost mantle is observ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Bohemian Massif.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massif is characterized by more complicated structure with low S wave velocities in the upper crust, as well as in the uppermost mantle. This could be related to tectono-magmatic activity in the Eger rift that started in the uppermost Cretaceous and was active in the West Bohemia-Vogland area till the late Cenozoic.  相似文献   
988.
地震台站观测人员清理自己的观测资料对促进地震观测资料在地震预报实践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对周至井十多年的地下流体数字化观测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从固体潮特征、降雨特征、气压效应、同震变化与震前异常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初步结果认为周至井是一口很好的地震地下流体观测井孔,只要能对其观测数据出现的各种不正常现象加以分析,就有可能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中强地震做出有一定价值的预报意见。  相似文献   
989.
The thermocline-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feedback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Bjerknes feedback,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ir-sea coupling modes of the Indian Ocean. The thermocline-SST feedback in the Indian Ocean has experienced significant decadal variations over the last 40 a. The feedback intensified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and then weakened during the hiatus in global warming at the early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thermocline-SST feedback is most prominent in the southeastern and southwestern Indian Ocean. Although the decadal variations of feedback are similar in these two regions, there are still differences in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The decadal variations of feedback in the southeastern Indian Ocean are dominated by variations in the depth of the thermocline, which are modulated by equatorial zonal wind anomalies. Whereas the decadal variation of feedback in the southwestern Indian Ocean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intensity of upwelling and thermocline depth in winter and spring, respectively. The upwelling and thermocline depth are both affected by wind stress curl anomalies over the southeastern Indian Ocean, which excite anomalous Ekman pumping and influence the southwestern Indian Ocean through westward propagating Rossby waves.  相似文献   
990.
尹豪  苏洁  Bin Cheng 《海洋学报》2021,43(7):75-89
积雪具有复杂的时空分布,在高纬度地区的气−冰−海耦合系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准确的积雪质量平衡计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海冰演变过程以及极区冰雪与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雪密度是影响积雪质量平衡众多因素中的重要因子。现有的一维高分辨率冰雪热力学模型(如HIGHTSI)中,使用常数块体雪密度均值将降雪雪水当量转化为积雪深度。本文参考拉格朗日冰上积雪模型(SnowModel-LG)模式对积雪分层压实的处理,简化为新、旧两个雪层,并在质量守恒条件下同时考虑新、旧雪层深度对压实增密的响应,将该物理过程加入HIGHTSI模式中。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作为大气强迫,针对北极15个冰质量平衡浮标沿其漂移轨迹模拟了降雪积累期海冰表面雪密度变化对积雪深度变化的影响,在原HIGHTSI设置下分别采用定常块体雪密度均值330 kg/m3(T1试验)、接近实际的常数新雪密度200 kg/m3(T2试验)以及改进后框架下新、旧雪层随时间压实增密的雪密度(T3试验)计算积雪深度,并将模拟结果与浮标观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改进的算法对雪密度变化的处理更为合理,且能较好地再现积雪深度的变化;考虑新、旧雪层深度对压实增密的响应能较好地避免以较低的降雪密度持续过度积累,以浮标观测为标准,分层积雪密度压实计算得到的平均绝对误差相对T2减小了5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