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08篇 |
免费 | 937篇 |
国内免费 | 56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8篇 |
大气科学 | 415篇 |
地球物理 | 954篇 |
地质学 | 1328篇 |
海洋学 | 806篇 |
天文学 | 35篇 |
综合类 | 326篇 |
自然地理 | 39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88篇 |
2023年 | 80篇 |
2022年 | 134篇 |
2021年 | 141篇 |
2020年 | 146篇 |
2019年 | 176篇 |
2018年 | 147篇 |
2017年 | 167篇 |
2016年 | 154篇 |
2015年 | 162篇 |
2014年 | 204篇 |
2013年 | 203篇 |
2012年 | 205篇 |
2011年 | 188篇 |
2010年 | 160篇 |
2009年 | 177篇 |
2008年 | 186篇 |
2007年 | 169篇 |
2006年 | 174篇 |
2005年 | 177篇 |
2004年 | 116篇 |
2003年 | 120篇 |
2002年 | 92篇 |
2001年 | 94篇 |
2000年 | 113篇 |
1999年 | 94篇 |
1998年 | 73篇 |
1997年 | 78篇 |
1996年 | 79篇 |
1995年 | 74篇 |
1994年 | 56篇 |
1993年 | 49篇 |
1992年 | 42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7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利用太阳能供电系统解决天津市部分台站无法接入交流供电的问题,对部分台供电系统进行改造,采用复合式供电模式,避免农忙或雷雨季节停电问题,以提升台网整体数据传输连续率。 相似文献
92.
对5种不同覆盖物(红土、砂、废石、砂与红土混合物、废石与红土混合物)降低铀尾矿氡析出的效果进行了现场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覆盖物的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在相同覆盖厚度条件下,氡析出率降低系数是红土〉红土与废石混合物〉红土与砂混合物〉废石〉砂。表面氡析出率随覆盖物厚度增大而减小,氡析出率降低系数的对数与覆盖厚度成正比,所得到的各种覆盖物的拟合线性方程可用来评价覆盖效果。建立了各种覆盖物覆盖厚度估算的经验公式。综合考虑降氡效果、经济成本、生态环境效应,废石与红土混合物是该地区铀尾矿库最佳覆盖物。 相似文献
93.
根据ODP186航次的温度测井资料,对日本海沟地震断裂带进行研究。利用温度测井数据求取地温梯度,由放射性资料计算生热率,进而分析地震断裂带和温度以及生热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破裂带处由于冷却泥浆侵入影响,使得所测温度相对平衡地层状态偏低,在断裂带之上的地层地温梯度随深度衰减,在破裂带之下地层地温梯度随深度缓慢增加;在破裂带处,裂缝间含有黏土,含有的放射性元素比较高,因此,在破裂带比较多的地层生热率也会增大,反之亦然。总之,地温梯度在宏观上指示了断裂的分布范围,而生热率在微观上反映了破裂带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4.
95.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降尘粒度特征和沉积速率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15
从多年降尘实测资料入手,分析了粉尘粒度特征、沉积速率和时变过程。提出了气象要素相关估测模型.确定0.25mm为本区粉尘沉积粒径上限。周围沙漠是粉尘沉积细砂部分的尘源,粉砂和粘土部分沉积来自一个较大的时空范围,二者几乎各占降尘量的1/2。研究区年平均粉尘沉积速率4358kg/hm2,每年5月的季风转期具有年内最大沉积速率。 相似文献
96.
97.
以1999-2004年间中国西部地区近650个GPS站点的观测资料为基础,采用二维“高张力样条”函数内插算法获得了连续地壳形变场。结果表明,相对于稳定欧亚参考框架,中国西部现今地壳运动西强东弱,北向运动从西向东逐渐减弱,东向运动逐渐增强,青藏高原东缘及附近地区是东向运动的消减区带;主应变从西向东由压缩应变转变为拉伸应变;最大剪应变主要位于喜马拉雅地块及其东部地区;中国西部地区地震活动在空间分布上似乎集中发生在印度板块北东向挤压欧亚板块的两条共扼带内,与地壳形变场有一定对应关系,地壳形变的高应变率区为中强地震多发地带。 相似文献
98.
爆炸应力波作用下缺陷介质裂纹扩展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透射式焦散线测试系统,进行爆炸应力波作用下缺陷介质裂纹扩展试验,研究了含与炮孔共线的预制裂隙介质裂纹扩展速度、加速度、裂纹尖端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和动态能量释放率的变化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爆炸应力波作用下裂隙两端产生了两条翼裂纹A、B,翼裂纹A的长度较翼裂纹B长,两条翼裂纹向相反的方向扩展;在翼裂纹扩展过程中,存在着加速与减速的过程,扩展速度瞬间达到峰值,其后逐渐振荡下降;动态应力强度因子也呈现瞬间达最大值到逐渐减小连续振荡变化的趋势,动态应力强度因子 > ;翼裂纹尖端的动态能量释放率对裂纹扩展具有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99.
100.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active tectonics of China 总被引:76,自引:8,他引:76
Active tectonics is inferred to all the structures which have been active since the late Pleisto-cene, 100—120 ka B.P., are still active recently, and will be active in a certain time period in the future, such as active faults, active folds, active basi…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