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5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79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248篇
地质学   186篇
海洋学   173篇
天文学   112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采用延绳式、浮筏式、立桩式在外海深水区进行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 artensii (Dunker)]人工养殖试验,结果表明:经 11 个月的养殖,其成活率分别为延绳式 56.3% ,浮筏式 32.8% ,立桩式20.8% ,而同期在港湾浅水区养殖时,其成活率分别为浮筏式 28.8% ,立桩式 18.5% 。而且外海深水区养殖马氏珠母贝生长快,个体大,体质强,病害少,附着物少。此外,外海深水区延绳式养殖设施抗风浪能力强,是开发利用外海深水区的一种良好方式  相似文献   
262.
范彩伟  黄志龙  邓广君  侯静娴  赵静 《地质学报》2022,96(11):3994-4009
针对近海盆地低渗砂岩气藏含气量较低,物性下限不明显的难题,本文进行了莺歌海盆地LD10气田低渗砂岩储层流体可动性、天然气充注下限及充注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3种类型储层,分别为:(1)强溶蚀-大孔粗喉可动型Ⅰ类储层,质量最好,大孔喉为优势运移通道;(2)弱溶蚀-中孔细喉部分可动型Ⅱ类储层,较高动力下储层可动流体占比高;(3)致密-微孔管束喉道束缚型Ⅲ类储层,发育极少大孔喉,含气饱和度差异较大。大孔喉分布、储层物性是控制低渗储层流体可动性的主要因素。综合考虑储层流体可动性的微观与宏观因素,认为LD10气田低渗砂岩储层气体可动性的孔喉半径下限为0.1μm,渗透率下限为0.125×10-3μm2,Ⅲ类储层致密,可作为遮挡层。天然气充注动力较低或充注初期,Ⅰ类储层为气藏聚集的有利区;当天然气充注动力充足时,Ⅰ类储层既是优势运移通道,也是气藏的优势聚集区,Ⅱ类储层为有效储层。研究成果对低渗砂岩储层有效性的判别和气藏有利区的预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63.
目的:探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CT/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CT/MRI影像学资料,并评价肿瘤部位、大小、边缘、密度/信号、形态学特征、毗邻结构改变、增强表现与肿瘤局部与远处转移情况。结果:肿瘤边界大多数清晰。肿瘤密度/信号均匀性差。肿瘤毗邻结构受推挤居多。肿瘤不均匀强化。肿瘤形态呈分叶状或椭圆形。结论:CT/MRI影像学特点对临床鉴别诊断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有重要价值,是临床推荐应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64.
目的:提高对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X线平片、CT、MR和临床病理,结合文献对比分析各检查方法的影像特征。结果:3个病例表现为多发病灶,分别位于股骨下段、胫腓骨及足部;2个病例病灶位于胫骨下段;1例病灶位于股骨近端。X线平片及CT平扫示多灶性溶骨性骨破坏、硬化边,部分病灶内见“栅栏样”骨嵴,MR上病灶呈稍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呈明显强化。免疫组化提示肿瘤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细胞标记如CD3l、CD34、Vimentin、CK呈阳性。结论: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X线平片、CT和MR检查能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65.
目的:探讨双能CT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30例膝关节外伤患者行双能CT和MR检查,观察软组织CT图像、双能CT肌腱伪彩(DETC)图像和MR图像上ACL。以MR图像为参考标准,评估双能CT图像诊断ACL损伤的预测值。结果:MR图像、软组织CT图像、联合软组织CT图像和DETC图像诊断明确的ACL损伤的例数分别为23、11和20。软组织CT图像诊断ACL损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47.8%、100.0%、100.0%、36.8%和60.0%;联合软组织CT图像和DETC图像诊断ACL损伤的各预测值分别为82.6%、85.7%、95.0%、60.0%和83.3%。与软组织CT图像相比,联合软组织CT图像和DETC图像诊断ACL损伤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均有明显增加(敏感度和准确度相应的相似文献   
266.
目的:评价CTA在诊断及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97例临床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中首先随机选择CTA及MRA两种无创伤检查中的一种,随后均行DSA检查。以DSA和外科手术确诊为参考,比较CTA,MRA及DS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优势和不足。选择相应治疗后,行CTA+DSA或MRA+DSA复查,评价动脉瘤的残留情况。结果:①50例行CTA+DSA检查组中,确诊阳性病例46例。CTA检测的特异性、灵敏性及准确性分别为66.67%、100%和98%。阴性及阳性预测率分别为100%和97.92%。DSA检测的特异性、灵敏性及准确性分别为66.67%、95.74%和94%。阴性及阳性预测率分别为50%和97.83%。②47例行MRA+DSA检查组中,确诊阳性病例45例。MRA检测的特异性、灵敏性及准确性分别为50%、97.67%和93.62%。阴性及阳性预测率分别为66.67%和95.45%。DSA检测的特异性、灵敏性及准确性分别为66.67%、97.73%和95.74%。阴性及阳性预测率分别为66.67%和97.73%。③48例接受动脉瘤颈夹闭术的患者行CTA+DSA复查,以DSA为标准,CTA评价动脉瘤残留的特异性、灵敏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7.73%、100%和97.78%。42例接受可解脱弹簧圈治疗的患者行MRA+DSA复查,以DSA为标准,MRA评价动脉瘤残留的特异性、灵敏性及准确性分别为100%、66.67%和97.5%。结论: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特异性、灵敏性及准确性稍优于DSA,MRA对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方面稍低于DSA;同时CTA及MRA均可清晰显示动脉瘤的三维结构及空间关系;综合比较,我们认为CTA对于动脉瘤的诊断及手术方案的确定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并可作为术后较为理想的随访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6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明显提高[1],随之而来的是对诊疗水平要求的提升。据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直肠癌患者是否伴淋巴结转移,是否进行术前辅助放化疗、手术方式及范围的选择,是否进行术后放疗,局部复发率以及远端转移率等密切相关,是一项重要的影响预后的因素[2]。而常规的成像方式对淋巴结状态的评估差强人意[3]。目前磁共振成像在直肠癌的淋巴结状态判断方面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其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中应用及展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68.
目的:探讨睾丸精原细胞瘤的CT、MRI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CT或MRI平扫及增强资料、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3例睾丸精原细胞瘤的影像表现。3例患者行CT检查,10例行MRI检查。结果:13例中有3例为未降睾丸并发精原细胞瘤。睾丸精原细胞瘤CT主要表现为中等均匀密度,增强扫描轻度到中度强化;MRI主要表现为结节状,信号较均匀,T2WI呈稍低信号,可见低信号线状纤维血管分隔,增强时分隔强化,肿瘤实质轻度强化。未降睾丸并精原细胞瘤位于正常睾丸下降路径,可发生于腹膜后、盆腔等部位,病灶体积较大,密度或信号不均,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结论:睾丸精原细胞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具有较高的诊断和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269.
小脑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270.
目的:探讨MRI对良恶性滋养细胞疾病(GT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良性15例,恶性40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GTD的MRI表现。结果:15例良性病灶均位于宫腔,子宫肌层无受累;40例恶性病灶位于宫腔26例,宫颈管2例,均伴有子宫肌层浸润;位于子宫肌层12例,位于肌层的病灶,子宫结合带连续。MRI表现为病灶呈混杂信号影,T1WI于低信号中夹杂高信号者良性3例、恶性20例;增强扫描后40例恶性病变中10例呈动脉期强化,15例病灶分隔及实性部分中度以上强化,15例囊性病灶中央可见“暴风雪”样强化。良性均呈分隔状、渐进性持续性强化。31例恶性病变周围及肌层、宫旁可见增多增粗迂曲的流空血管影,5例良性病变宫旁见增多血管影,MR增强扫描显示清晰。结论:良恶性GTD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以很好的显示肿瘤侵及范围,早期有助于提示良恶性,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