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704篇 |
免费 | 2689篇 |
国内免费 | 370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41篇 |
大气科学 | 263篇 |
地球物理 | 1088篇 |
地质学 | 12984篇 |
海洋学 | 965篇 |
天文学 | 2152篇 |
综合类 | 967篇 |
自然地理 | 13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7篇 |
2023年 | 380篇 |
2022年 | 719篇 |
2021年 | 720篇 |
2020年 | 666篇 |
2019年 | 684篇 |
2018年 | 564篇 |
2017年 | 574篇 |
2016年 | 694篇 |
2015年 | 750篇 |
2014年 | 883篇 |
2013年 | 781篇 |
2012年 | 846篇 |
2011年 | 807篇 |
2010年 | 776篇 |
2009年 | 1006篇 |
2008年 | 817篇 |
2007年 | 963篇 |
2006年 | 976篇 |
2005年 | 802篇 |
2004年 | 740篇 |
2003年 | 736篇 |
2002年 | 605篇 |
2001年 | 548篇 |
2000年 | 500篇 |
1999年 | 464篇 |
1998年 | 437篇 |
1997年 | 322篇 |
1996年 | 245篇 |
1995年 | 212篇 |
1994年 | 191篇 |
1993年 | 140篇 |
1992年 | 131篇 |
1991年 | 76篇 |
1990年 | 63篇 |
1989年 | 43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28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浦城地区火山岩型铀成矿远景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浦城地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利用信息量法、逻辑矢量长度法和逻辑矢量长度加权法,在已有成矿地质模型的基础上,筛选出有利的地质变量。根据地质变量对成矿的贡献大小,建立评价模型,圈出有利成矿区。经地质评价,认为各有利成矿区成矿条件有利,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93.
高产高效矿井地质条件的定量预测与检验模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提出地质等性块段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评价煤层开采地质条件的方法对评价指标系统、验证指标系统、指标值赋值及合成,权系数和算子选定,评价方法及评价结果的验证,评价工作流程作了阐述,通过实例证明该方法客观可靠,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94.
福建省古生代至中生代大地构造演化的格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松溪—长汀断裂带和福州—永定断裂带是控制福建古生代及以后大地构造演化的两条北东东向的断裂带。地质地球化学资料表明,前者是加里东期的地体碰撞带,沿线分布了构造混杂岩、变质超基性岩体、具有角闪岩相和中压矿物的变质岩以及同碰撞型花岗岩体,以后又发育为A型俯冲带;后者是发育于加里东构造层之上的海西期张裂带,在形成海西期的福州—永定海峡的同时,产生了石炭纪海底双模式火山岩及层控铁矿,印支期的碰撞活动使海峡封闭并发育A型俯冲作用。由此,北东东向的松溪—长汀断裂带和福州—永定断裂带可以将福建划分为三个古生代的构造地层地体:闽北地体、闽中地体和闽东南地体。通过对福建省古生代地体构造分析、古地磁测量及古地理重建,展现在我们眼前是:华南(其中包括福建)在古生代中期从冈瓦纳大陆分离出来后,横渡特提斯海,在古生代末至中生代初到达劳亚大陆,与中朝板块碰撞引起了福建地体间强烈的造山运动。 相似文献
995.
刘宝珺 余光明 徐强 G. Einsele W. Frisch 刘光华 J. Wendt A. Wetzel L. Ratschbacher H. P. Luterbacher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1993,(1):32-49
通过对喜马拉雅三叠纪到第三纪区域沉积特征分析,阐明了雅鲁藏布喜马拉雅特提斯造山带从裂谷—被动大陆边缘—前陆盆地的沉积盆地演化史。随着以雅鲁藏布带为代表的喜马拉雅特提斯打开,三叠纪到早侏罗世为特提斯早期裂开的大陆边缘裂谷盆地。早期裂谷中心部位不是现在大陆缝合线的雅鲁藏布一带,而在低分水岭带。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雅鲁藏布江南测为典型被动大陆边缘,其沉积盆地沉降、海平面变化与沉积作用相吻合。晚白垩世到第三纪为前陆盆地演化阶段,从沉积作用可以识别出晚白垩世晚期为造山第一暮,第三纪初为第二幕。 相似文献
996.
以西安地铁一号线朝阳门站一康复路站区段饱和软黄土地铁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施工期现场地表沉降变形监测,分析了在饱和软黄土特殊地层条件下隧道浅埋暗挖法施工引起的该区段地表沉降变形规律以及地表沉降槽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饱和软黄土隧道开挖时,随着掌子面的推进,隧道顶地表沉降可分为沉降微小阶段、沉降显著发展阶段、沉降缓慢阶段和沉降稳定阶段;单线隧道开挖后的最大地表沉降量为18.89mm,双线隧道开挖后的最大地表沉降量为36.4mm;已开挖隧道对围岩土体的扰动作用使得后开挖隧道的地表沉降发展较大;双线隧道的地表沉降槽宽度接近单线隧道沉降槽宽度的2倍,因此可以将其近似为单线隧道地表沉降槽宽度与双线隧道轴线中点距离之和;单线隧道开挖后地表沉降槽宽度为8.4~9.3m,双线隧道开挖后地表沉降槽宽度为16.2~17.5m;隧道开挖施工的沉降槽宽度参数为0.435~0.467,单线隧道开挖后的地层损失率为0.765%~1.324%,双线隧道开挖后的地层损失率为1.231%~2.200%。 相似文献
997.
为了确定四川盆地原油裂解气的有利分布区,利用镜质体反射率古温标重建了四川盆地的热演化史,分析了四川盆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原油裂解的有利地温场分布范围及其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各构造单元自三叠纪以来的热流演化是不一致的,川东北地区热流在地质历史时期最低,川中地区热流也较低,而川西北和川西地区热流演化最高,这种差异与青藏高原隆升及峨眉山玄武岩地幔柱有关;四川盆地在二叠纪时期热流明显高于其他时期,但高热流持续时间较短,这主要受岩浆侵入的影响;四川盆地飞仙关组原油裂解气的有利地温分布区是不断变化的,侏罗纪末期其几乎遍及整个四川盆地,白垩纪末期其范围缩小,古近纪末期其收缩至川西和川中部分地区,现今范围则最小,主要分布在川西部分地区;控制原油裂解气分布区的主要因素是古地温场,尤其是地温最高时期的地温场,而与现今地温场的关系并不密切。 相似文献
998.
999.
为深化对济南泉域的认识,运用已有钻孔、地质图、地形图及剖面图等多源地质数据,通过对钻孔数据、地质边界、DEM数据、断层数据以及辅助数据等多源数据进行耦合,对剖面进行CAD设计以完善空间信息,建立了济南泉域钻孔模型、断层模型、层面模型,采用Horizons-to-solids方法实现了实体模型的重构,最终完成了济南保泉三维地质建模。该模型实现了空间信息全方位、一体化显示,刻画了地质对象之间复杂的空间关系,解决了地质空间数据的查询、分析、计算与管理,为济南保泉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文章介绍了地矿项目政治-经济-技术综合评价模型和地质-采矿-冶炼技术评价模型,并对项目谈判中资料、报价和时限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