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9篇
  免费   319篇
  国内免费   621篇
测绘学   201篇
大气科学   66篇
地球物理   280篇
地质学   1422篇
海洋学   515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220篇
自然地理   49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大亚湾紫红笛鲷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紫红笛鲷野生群体样品取自广东大亚湾海区,取背部肌肉,提取DNA,用RAPD技术检测遗传多样性。40个随机引物当中,有11个引物得到了条带清晰、位点较多且重复性好的电泳图谱。11个引物共得到76个条带,其中48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例为63.16%。平均遗传距离为0.2144。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1876。结果显示,大亚湾海区的紫红笛鲷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工程建设以及人为捕捞等对紫红笛鲷的遗传结构影响不明显。在该海区进行紫红笛鲷的养殖,可以选择野生紫红笛鲷作为亲本培育种苗,但应该注意合理的保护,防止遗传多样性的丧失。  相似文献   
952.
摘 分子遗传标记是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遗传标记技术,它突破了形态和细胞水平上遗传标记的局限性,发挥着独特的优势。本文简要介绍了同工酶、RFLP、RAPD、AFLP、mtDNA、SSR等几种常用的分子遗传标记技术方法,并比较了各种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概述了这些遗传标记技术在海洋经济贝类群体遗传结构和变异、遗传分化、遗传育种、种质鉴定、基因定位和构建遗传图谱研究等方面的应用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53.
4种养殖扇贝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及特异性AFLP标记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应用AFLP技术对我国4种主要养殖扇贝进行了遗传分析.虾夷扇贝、海湾扇贝、华贵栉孔扇贝、栉孔扇贝4种养殖扇贝群体中,种内遗传相似度依次分别为0.841 5,0.786 3,0.719 0和0.673 1,香侬氏指数分别为43.52,58.87,80.16和92.83,栉孔扇贝和华贵栉孔扇贝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明显高于海湾扇贝和虾夷扇贝;AFLP标记共享位点分布表明,在4种扇贝中栉孔扇贝与华贵栉孔扇贝之间的共享位点最多,同时4种扇贝的种间遗传相似度也以栉孔扇贝和华贵栉孔扇贝之间为最高(0.769 5),海湾扇贝和虾夷扇贝之间为最低(0.662 6),揭示所研究的几种扇贝中栉孔扇贝和华贵栉孔扇贝的遗传关系最近(遗传距离为0.262 1);找到了21个种内特异性AFLP标记和种间共享标记,可用于种质鉴定和分子辅助分类.  相似文献   
954.
牙鲆性腺分化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组织学方法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的性腺分化和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牙鲆的性腺发育可分为3个阶段,即原始性腺阶段、性腺分化阶段和性腺分化后阶段.培育水温为18℃~20℃下,孵化后第45天、平均全长为22.0 mm±2.8 mm的牙鲆,其性腺分化尚未开始,属于原始性腺.70日龄、平均全长为38.0 mm±1.7 mm的牙鲆,部分个体中观察到卵巢的雏形,其余个体中性腺变化并不大;到了第110天、平均全长达到86.5 mm±5.9 mm时,雌性个体卵巢的卵巢腔进一步增大,并出现卵原细胞向卵母细胞的转变.精巢的分化开始于90日龄、平均全长为63.5 mm±3.4 mm的幼鱼,此期精原细胞快速增殖,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并逐渐形成输精管原基;进一步的细胞学分化则出现在100日龄、平均全长为76.0 mm±8.6 mm的个体中,此时可以看到精小叶的形成;在平均全长为140.0 mm±15.2 mm时,精巢中出现初级精母细胞,标志着性腺分化的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955.
我国不同纬度白骨壤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黎中宝  林鹏 《海洋学报》2002,24(1):142-147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潮间带的一种常绿木本植物群落,分布于我国的海南、广西、广东、福建和台湾5省区的沿海地带,它具有胎生、抗盐及富含单宁等特性,这使得它与其他陆生植物群落存在着很大差别.虽然科学家已对红树植物在生理、生态、能量生态和污染生态方面开展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工作[1,2],但对其遗传结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956.
皱纹盘鲍微卫星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微卫星标记(microsatellite markers)广泛分布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具有密度大、多态性丰富、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共显性遗传、易于PCR扩增等特点,已成为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新型DNA标记。本文对皱纹盘鲍的微卫星标记的开发以及在种群遗传多样性评价、家系分析、人工苗种遗传变异监测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并阐述了微卫星标记在无效等位基因、大小承异同形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57.
皱纹盘鲍杂交F1代与亲本的RAPD标记及分离方式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肖洁  刘晓  张国范  郭希明 《海洋学报》2004,26(6):124-132
应用RAPD标记技术对皱纹盘鲍杂交家系JC的双亲及3个F1个体进行了分析,对JC家系在皱纹盘鲍遗传连锁图谱构建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初步评估,并分析了RAPD分子标记在JC家系F1代中的分离方式及该家系的1对亲本及其子代个体的遗传结构.7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41个分子标记,其中24个为多态性,占总数的58.5%;有14个分离标记可用于遗传连锁作图,有7个符合孟德尔独立分配定律,占总数的17.1%.2个标记与子代个体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其连锁关系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父母本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384 4,父本与子代间的距离为0.137 2,母本与子代间的距离为0.127 3;父本提供的分离标记在子代中的显性频率为0.47,母本为0.55.双亲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远,杂交产生的JC-F1群体具有较高的杂合度(0.201 6),该结果初步表明皱纹盘鲍杂交家系JC的子1代即可作为作图群体应用于皱纹盘鲍的连锁图谱构建.  相似文献   
958.
磁铁矿广泛分布在岩浆、热液及沉积等各类矿床中,其地球化学元素组成往往受温度、氧逸度等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能反映矿床形成环境并指示矿床成因类型,是一种重要的勘查指示矿物.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磁铁矿的主微量元素数据被用来构建不同的判别图,试图来区分矿床的成因类型.然而,由于矿床成因类型的多样性以及同一类型矿床的磁铁矿的...  相似文献   
959.
高演化稀有金属伟晶岩的成矿过程是复杂和苛刻的,涉及到岩浆- 热液过程热历史、岩浆迁移路径与成矿空间、侵位环境的过冷程度以及岩浆组分中稀有金属元素的初始富集等条件。而伟晶岩的分带特征是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综合体现,不论是伟晶岩区域分带还是伟晶岩内部结构分带,都反映了伟晶岩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岩浆的性质与形成环境,而这同时也赋予了造岩矿物在组构上的特殊性,形成遗传代码,对其进行解密,从而能够用于示踪与评估花岗伟晶岩的演化程度与成矿潜力。对于区域伟晶岩群的成矿潜力评估,由于含矿熔体在组分上的跨度较大,随着远离母体花岗岩体距离的增大,伟晶岩群演化程度增加,熔体中铁镁质组分以及Ca、Ba、Sr等碱土金属含量迅速降低,而挥发分、助熔剂组分、碱金属含量在残余熔体中逐渐增加,长石、云母与石英在类别和组构上产生显著变化;其中长石向钾- 钠端元演化,且钠长石相对钾长石占据主导地位,云母由黑云母向白云母以及锂白云母转变,石英阴极发光特征与晶体结构及微量元素成分也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受矿物晶格的限制,长石的K/Rb、K/Cs以及云母的K/Rb、K/Cs、Nb/Ta等比值特征能有效区分不同矿化潜力的伟晶岩群。石英的阴极发光特征能够揭示其生长环境与历史,石英的Li、Al、Ti、Ge等微量元素组成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类型的伟晶岩矿床,并提供关于岩浆演化和成矿过程的重要线索。伟晶岩内部分带的形成主要受成矿熔体规模、过冷度以及成矿空间的封闭性等因素的控制,但在初始熔体成分上可以具有较大的变化。其中强分带型稀有金属伟晶岩记录了完整的岩浆- 热液演化过程,不同阶段石英、长石和云母在晶体形态、微观结构以及微量元素组成上都具有显著变化。弱分带型稀有金属伟晶岩(钠长石- 锂辉石伟晶岩)的造岩矿物组分在伟晶岩内部变化不大,其受构造控制明显,在空间上与贫矿伟晶岩之间可具有较大的矿物组成差异,表明二者之间存在流动分异过程。而长距离(以更厚的地壳或大型拆离断层为标志)的熔体迁移正是形成超大型伟晶岩稀有金属矿床的有利要素。  相似文献   
960.
除草剂丁草胺对黄鳝的遗传毒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分析红细胞微核、核异常及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畸变,研究了除草剂丁草胺对黄鳝细胞的遗传毒性。采用腹腔注射的方法染毒,质量分数分别为0. 05、0 .08和0. 12mg/kg,结果(经t检验)表明除草剂丁草胺在较低浓度时( <0. 05mg/kg)基本上不表现诱变性,但0. 12mg/kg浓度组可显著地提高黄鳝外周血红细胞的微核率(P<0 .01),对黄鳝染色体数目畸变率和结构畸变率也有影响(P<0 .01)。这表明除草剂丁草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黄鳝具有明显的遗传学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