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07篇
  免费   2206篇
  国内免费   3002篇
测绘学   3460篇
大气科学   2357篇
地球物理   2444篇
地质学   6716篇
海洋学   1880篇
天文学   421篇
综合类   1365篇
自然地理   2372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07篇
  2022年   406篇
  2021年   513篇
  2020年   528篇
  2019年   639篇
  2018年   446篇
  2017年   606篇
  2016年   572篇
  2015年   689篇
  2014年   840篇
  2013年   859篇
  2012年   957篇
  2011年   1062篇
  2010年   872篇
  2009年   906篇
  2008年   938篇
  2007年   1113篇
  2006年   1057篇
  2005年   1007篇
  2004年   924篇
  2003年   789篇
  2002年   791篇
  2001年   597篇
  2000年   589篇
  1999年   471篇
  1998年   464篇
  1997年   398篇
  1996年   344篇
  1995年   296篇
  1994年   282篇
  1993年   194篇
  1992年   151篇
  1991年   112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51.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机遇挑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陈拂晓 《测绘科学》2003,28(1):9-11
通过对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的深入分析 ,指出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正面临四个挑战 ,包括重复建设、无序操作、忽视应用、管理滞后等。面对重复建设、建设无序、忽视应用、管理滞后等问题 ,提出了迎接四个挑战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52.
为了能够精确地测量海底表层沉积物的声学参数, 自主研制了一种新型海底沉积物声学原位测量系统, 与国内外传统的声学原位测量系统相比, 该系统能够实时显示声波波形, 调整测量参数, 其工作方式除了站位式测量之外, 还实现了拖行式连续测量, 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根据前期海试情况, 对海底仪器结构进行了重新设计, 使之可以同时测量海底沉积物及海底海水的声学参数, 同时建立了双向数字信道, 解决了测量过程中系统信号的干扰问题.该系统的结构分为两部分:甲板控制单元和水下测量单元, 整套系统通过主机控制程序进行控制, 采用GPS定位系统测定仪器的大地坐标.为了检验系统的稳定性及准确性, 分别进行了实验室水槽实验和海上试验.利用水声测量设备对测量系统进行实验室水槽标定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系统测量值相对误差仅为0.04%, 测量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海上试验在青岛胶州湾和东海海域进行, 获得了试验区域海底沉积物声速和声衰减系数的测量数据, 将测量数据与他人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测量数据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 较为准确.该原位测量系统在站位式测量和拖行式测量中都能够快速准确地测量出沉积物声速和声衰减系数, 可以作为海底底质声学测量的调查设备.  相似文献   
53.
东昆仑阿拉克湖地区第四纪水系演化过程及其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第四系沉积物的沉积时代、沉积类型及盆山耦合与迁移规律,将东昆仑阿拉克湖地区第四纪水系变迁划分了4个阶段:早更新世小型内陆盆地无序水系阶段;中更新世冰川水系与东流水系阶段;晚更新世柴达木盆地内陆水系向南溯源侵蚀阶段;全新世黄河外泄水系形成与发展阶段。根据研究区及相邻地区黄河水系和柴达木盆地内陆水系的溯源侵蚀发展历史及趋势分析,认为研究区未来水系发展趋势不一定是加鲁河袭夺鄂陵湖、扎陵湖两湖及黄河水系,而可能是黄河加快下蚀作用和溯源侵蚀,鄂陵湖和扎陵湖将逐渐消失成为河流,黄河水系最终将袭夺柴达木内陆盆地水系。  相似文献   
54.
中国西北内陆盆地水分垂直循环及其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爱国  马瑞  张晨 《水科学进展》2005,16(1):127-133
中国西北内陆盆地中的地下水系统,对维系其浅表水分、热量、盐分均衡以及地表的生态平衡、土壤的资源属性和局部地域气候相对稳定性具有不可或缺的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是通过饱和带水、包气带水(土壤水)、近地表大汽水和植物体内水("四水")之间的垂直循环来实现的.目前的相关研究主要侧重于地下水与地表植被类型间对应关系的统计分析,较少涉及水分运移的机制;而以水分垂直循环的动力学机制为研究对象的SPAC系统(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则对地下水的重视程度不够,且存在着尺度转换的困难,更为完整的应该是GSPAC系统(地下水-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干旱区内陆盆地地下水生态效应的研究需要开展以下的工作:"四水"垂直循环的动力学过程与机制研究,尤其是饱水带-包气带界面水、汽、热转化过程的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系统演化特征的研究,它不仅是实现水分垂直循环研究的最终目的——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中间环节,更是将"四水"垂直循环这一微观水文循环过程与区域水文循环过程相结合,实现尺度转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5.
The inertial and gravitational mas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e., a photon distribution) in a cavity with reflecting walls has been treated by many authors for over a century. After many contending discussions, a consensus has emerged that the mass of such a photon distribution is equal to its total energy divided by the square of the speed of light. Nevertheless, questions remain unsettled on the interaction of the photons with the walls of the box. In order to understand some of the details of this interaction, a simple case of a single photon with an energy Eν=hν bouncing up and down in a static cavity with perfectly reflecting walls in a constant gravitational field g, constant in space and time, is studied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weight of the box is determined as a temporal average.  相似文献   
56.
Three Cenozoic basins-the Qaidam basin, the Weihe graben-type basin and the North China plain-which are different in climatic conditions, geological settings and run-off types, are selected for the study.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 transect along the middle-latitude region, studies of groundwater dynamics, geochemistry, simulation of water circulation of the main elements as well as isotopic chronology, the information on global changes is collected, the formation of groundwater circulation systems and their evolution under stacked impacts of natural conditions and human activities are discussed, and a correlation is made between the evolutionary features of the above systems in these basins since 25 ka B.P. All these have laid a good foundation for further generalizing the evolutionary model of land water in northern China.  相似文献   
57.
713天气雷达数字化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用IBM-PC/XT(AT)实现的天气雷达数字化系统的众多功能,分析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对于几个关键的技术问题——高速数据录取、软件数字视频积分、地物杂波抑制、座标变换及图象传输,分别给出了解决的方法和详尽的程序方框图。  相似文献   
58.
硬X射线成像仪(Hard X-ray Imager, HXI)是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dvanced Space-based Solar Observatory, ASO-S)的3大载荷之一, 其中量能器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着观测30--200keV能段的太阳硬X射线的任务. 在卫星发射之前, 需要开展大量的测试工作, 以确保HXI量能器的各项功能和性能满足设计需求. HXI量能器通道数众多, 内含99个溴化镧探测器, 分别由8块相同的前端电子学板控制. 除了对各个通道的性能进行测试外, 地检系统还需模拟量能器在轨面对不同太阳活动时的运行情况, 对量能器进行全面完备的测试. 此外, 地检系统还需足够稳定, 能满足量能器在单机测试、环境试验、热真空与振动等多个不同测试项目的长时间测试需求. 为此, 设计了地检板与上位机软件, 结合放射源、直流电源、高压模块等组成一套HXI量能器的地检系统, 对8块前端电子学板实现同步配置与管理, 能高效完成指令发送与数据接收, 满足量能器最大数据输出带宽400Mbps的需求. 利用该系统, 在地面完成了HXI量能器的功能、性能验证, 获得了量能器的线性、死时间、能量分辨率等各项性能指标, 为HXI量能器的在轨高性能运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59.
随着全球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强,天气气候灾害造成的损失也愈发严重。当前气候预测的准确性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气候系统预测理论和方法面临着众多挑战性问题。为提档气候预测科学水平和准确率,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中山大学承担的“气候系统预测研究中心”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支持(2021年1月—2025年12月)。在该项目执行的前三年,项目团队开展了大量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若干重要进展:1)揭示了气候系统的若干关键变化、驱动力和机制;2)剖析了海-陆-冰-气相互作用对我国重大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3)在气候系统数值模式研发和预测系统集成方面取得重要进展;4)发展了延伸期-S2S-年代际的气候系统预测理论和方法。本文对这些进展作了扼要介绍,并针对气候与环境变化归因、古今气候环境研究融合、跨时空气候系统变异和极端气候、人工智能与气候科学、年代际预测和风险应对体系等关键科学问题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60.

针对煤矿井下钻场人员需求大、安全隐患多、一人操作难以同时控制钻机动作并从全局视角知悉钻机运行状态等问题,引入了数字孪生技术,设计开发了钻机远程服务平台。该平台系统以ZDY25000LDK钻机为载体,融合了钻机远程控制系统、数字孪生模型和参数监测系统3方面技术,通过检测与执行层、数据传输层和远程集控层实现钻机远程控制、钻机运行全生命周期映射与参数监测。钻机远程控制系统实现了实时远距离控制钻机,数字孪生模型能够映射钻机各运动部件的运动状态,并能通过仿真实验为钻探施工提供先验参考,参数监测系统实现了对钻机状态参数和钻进参数的实时监测。基于该钻机远程服务平台,进行了平台的功能性和实时性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钻机远程服务平台能够实现钻机远程控制,并从全局视角上映射和监测钻机运行状态和参数,通过数字孪生体仿真,得出钻机上扣过程中动力头回转速度和给进速度的最优比值为4.28,与实际上扣情况相符。平台操作方便、实时性高、可靠性好、人机交互友好,为煤矿井下钻探工作的减人增效和智能化升级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