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583篇 |
免费 | 7908篇 |
国内免费 | 751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603篇 |
大气科学 | 4642篇 |
地球物理 | 6334篇 |
地质学 | 19949篇 |
海洋学 | 5165篇 |
天文学 | 3370篇 |
综合类 | 2447篇 |
自然地理 | 549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661篇 |
2023年 | 770篇 |
2022年 | 1407篇 |
2021年 | 1544篇 |
2020年 | 1425篇 |
2019年 | 1721篇 |
2018年 | 1242篇 |
2017年 | 1460篇 |
2016年 | 1474篇 |
2015年 | 1619篇 |
2014年 | 2038篇 |
2013年 | 2101篇 |
2012年 | 2195篇 |
2011年 | 2251篇 |
2010年 | 1964篇 |
2009年 | 2471篇 |
2008年 | 2376篇 |
2007年 | 2461篇 |
2006年 | 2398篇 |
2005年 | 2272篇 |
2004年 | 1965篇 |
2003年 | 1874篇 |
2002年 | 1638篇 |
2001年 | 1450篇 |
2000年 | 1456篇 |
1999年 | 1282篇 |
1998年 | 1105篇 |
1997年 | 789篇 |
1996年 | 668篇 |
1995年 | 570篇 |
1994年 | 533篇 |
1993年 | 458篇 |
1992年 | 326篇 |
1991年 | 282篇 |
1990年 | 194篇 |
1989年 | 149篇 |
1988年 | 126篇 |
1987年 | 72篇 |
1986年 | 39篇 |
1985年 | 35篇 |
1984年 | 23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14篇 |
1977年 | 5篇 |
1954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在简介川西南及邻区地震地质和历史强震活动的基础上,通过重点梳理部分典型地震短临预测实例,介绍了地方政府对防震减灾、地震预报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对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了思考,供同行们讨论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3.
焉耆盆地绿洲区近50年地下水文时空变异及水盐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地统计学理论和焉耆盆地绿洲区浅层地下水矿化度不同时期(1960年和2005年)的实测数据为基础,对取得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半方差函数分析,结果表明:焉耆盆地绿洲区地下水矿化度和埋深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异性.在空间尺度上,地下水矿化度在开都河中下游地区及其两岸灌区有增大的趋势;在时间尺度上,地下水随时间推移向盐化加重方向发展.近50年水盐动态表明焉耆盆地一直处于积盐过程,而绿洲区则处于脱盐过程,盐分都积累在博斯腾湖区,在1982年后转移至孔雀河流域.焉耆盆地地下水盐化态势表明,近年来地下水各项离子质量浓度都在积聚.绿洲区水土资源开发不仅改变了水盐分布,而且也深刻影响了地下水水体. 相似文献
114.
陆生蜗牛响应气候环境变化敏感,其壳体化石碳氧同位素组成(δ13C和δ18O)具有重建古生态和古大气水文条件的巨大潜力。然而目前针对中国黄土古土壤沉积序列中蜗牛化石碳氧同位素组成开展的古环境古气候重建研究却仍然不足,根源在于对蜗牛壳体δ13C和δ18O指标气候意义的认识仍不明确。文章从现代过程研究着手,综述了目前有关蜗牛壳体δ13C和δ18O气候环境意义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各自指标存在受控因子的复杂性和多解性等问题。通过总结这些研究认为:陆生蜗牛壳体δ13C值主要通过反映植物(尤其C3)δ13C值变化来进一步响应当地降水量变化,进而指示环境的干湿程度,但同时需要考虑环境碳酸盐、大气CO2等额外因子对壳体δ13C的影响;壳体δ18O值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反映大气降水δ18O值变化,但同时需要考虑蒸发作用和温度等因素对壳体δ18O的影响;壳体δ13C和δ18O在作为气候指标时常受区域和蜗牛种属等因素影响。此外,还介绍了目前中国北方黄土地层中蜗牛壳体化石稳定同位素组成重建季风变化的研究进展和近十年来有关蜗牛壳体团簇同位素新方法的研究进展。最后,论文针对壳体δ13C和δ18O指标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并对以后蜗牛碳氧同位素古环境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115.
爬奔金矿位于琅勃拉邦岛弧带中段西侧,矿体赋存于石炭-下二叠统厚层-巨厚层灰岩中,受NW-NNW向断裂构造控制,是少硫化物型中-低温热液矿床。野外调研及室内研究结果表明:爬奔金矿的围岩蚀变以中-低温蚀变矿物组合为特征,主要有硅化、褐铁矿化、菱铁矿化、方解石化,随着岩石蚀变强度的增加,Au与Si、Fe同步增加,而Ca减少。蚀变受断裂构造控制,分带明显,不同的矿化蚀变对应不同的矿石类型。多种蚀变叠加部位是成矿有利地段。“红化”蚀变和“褪色”蚀变是区内独特的围岩蚀变现象,找矿指示作用明显,结合构造、地层、化探异常等其他条件,可作为矿区外围及邻区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16.
汶川地震前南北地震带中北段地形变变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是我国自建国以来灾难最为严重的一次强地震。 文中讨论了汶川地震前震源附近与外围地区潮汐形变变化及龙门山地震带、 鲜水河地震带和祁连山地震带断层活动的特点。 分析结果表明: 震前沿龙门山地震带分布的雅安、 汶川及茂县观测台地倾斜测项在2006年初发生转折, 由单向东倾或西倾转向平稳, 临震前无明显变化; 龙门山断裂带及附近地区有5个断层水准观测场地, 除耿达场地观测到巨幅变化外, 其他场地震前未观测到突出的前兆性变化。 震源外围龙灯坝断层蠕变仪(Δ=220 km)震前观测到持续时间在3个月左右的突变性异常, 但依据突变持续时间较难估计相应地震为8级。 而离震中较远的祁连山地震带中西段, 震前也有巨大的断层水准变化, 其与汶川地震的关系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117.
118.
We investigate the growth of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and associated climate change by applying oxygen and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s in Cenozoic strata in the southwestern Qaidam basin. The X-ray diffraction and isotopic studies reveal that the carbonate minerals are mainly authigenic and they do not preserve any evidence for detrital carbonate and diagenesis. The isotope data show large fluctuations in the δ18O and δ13C values in the middle–late Eocene, indicating relatively warm and seasonal dry climate.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of the δ18O and δ13C values in the Oligocene and the positive shift of the δ13C values from the Eocene to Oligocene suggest that the climate changed to arid in the Oligocene. However, the δ18O values show negative shift,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global cooling event. During the Miocene, the δ13C values vary between –2‰ and –4‰, whereas the δ18O values show continuous negative shift. The mean δ18O values decrease from –8.5‰ in the early Miocene to –10.0‰ in the late Miocene. The stable isotope-based paleoaltimetry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elevation of the southwestern Qaidam basin was approximately 1500 m in the middle–late Eocene and Oligocene. Subsequently, during Miocene the crustal uplift process started and the elevation reached approximately 2000 m in the early Miocene and 2500 m in the late Miocene, which suggests large-scale growth of the northern Tibet Plateau during the Miocene. 相似文献
119.
边坡及其它类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嘉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7,24(2):35-38
本文提出有关边坡工程地质研究方面的一些新概念,看法和问题,并概述了属地这一专题的边坡及其它各类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0.
近30a北极平流层臭氧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利用1978-2011年TOMS(Total Ozone Mapping Spectrometer)和OMI(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臭氧总量资料,MLS(Microwave Limb Sounder)臭氧廓线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气象场资料,对比研究了近30a南北极臭氧总量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差异,重点分析了2010/2011年冬末春初北极臭氧出现的异常损耗现象,探讨北极春季臭氧低值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与南极地区一年四季都保持一个臭氧低值中心明显不同,北极臭氧总量的减少则是伴随着整个春夏季(4-8月),在秋季(10月)达到最低值,冬季(11月-次年2月)北极臭氧快速恢复,这主要是由于南北半球极地地区环流差异和温度差异造成的。南北两极年均O3总量呈下降趋势,两极地区O3总量年际变化最大的季节是春季。近30a,北极在1997和2011年春季(3-4月)分别达到极低值355DU和361DU,但近年来两极臭氧年际变化趋势不明显。2011年春季,北极地区出现的较严重臭氧低值现象从3月中旬至4月中旬持续了近1个月,2010/2011年冬春季平流层低温和臭氧低值对应关系很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