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16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131篇
地质学   186篇
海洋学   311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18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21.
通过龙永煤田现有煤矿状况调查分析发现:许多矿井已步入“花甲之年”,接近矿井服务年限。为了保障我省能源安全,应当采用有效勘探方法,方能使它们“返老还童”。研究发现危机矿山延长服务年限的几种勘探模式是:其一为扩大(延伸)勘探模式;其二为小型井田(块段)勘探模式;其三为资料分析研究模式。经探采对比发现,采用这三种勘探模式后,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使一大批老矿井青春再度焕发。  相似文献   
22.
文中主要探讨了由地震引起的天津市经济损失和生命损失的预测问题。首先阐述了天津市震害预测的 5个背景特点 :建筑物特点、地质条件特点、建筑场地划分特点、基本设防烈度特点以及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特点 ,根据这 5个特点将天津市划分为含有 7种建筑结构形式的 4个区域的震害预测模式。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天津市地震经济损失模型和生命损失模型 ,考虑了时间因素 ,然后与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实际震害结果进行了对比及修正 ,给出了天津市 4个区域的建筑物地震经济损失率模型、社会财富损失率模型和建筑物毁坏率模型 ,并给出了计算天津市建筑物地震经济损失、天津市国内生产总值GDP地震经济损失和天津市地震生命损失的表达式 ;最后 ,将天津市地区划分为2 85 8个震害评估单元 ,以近百年来在天津市区域内曾经发生的最大地震作为假想地震 ,预测分析了天津市建筑物地震经济损失分布和地震生命损失分布结果  相似文献   
23.
周伟  李祥妹 《山地学报》2003,21(Z1):108-112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是我国本世纪头20年的核心内容,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一研究领域中,该领域的规划研究工作正在逐渐加强。本文以西藏贡嘎县沃拉村为例,介绍了目标规划及交互方法小康示范村规划中的实践,讨论了规划的过程、建模方法及模型的精度等问题,认为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下,由村民学习并建模的方法是今后小康村规划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4.
现代区域开发的矿产资源需求生命周期研究及意义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张雷 《地理学报》1997,52(6):500-506
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受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限制,各类矿产资源的需求存在着从初始,增长,停滞和衰落的周期性变化以及明显的空间分嘏差异。  相似文献   
25.
I.IntroductionThroughouthistorymineralshavebeenadeterminantfactorintheevolutionofsocietiesandcivilization.TheveryobviousimpactofmineralsonMan’sevolutioncanbetracedintermsofMan’sacquaintancewithminerals—thePrestoneAge,theStoneAge,theBronzeAge,theIronAge,…  相似文献   
26.
简述了ZP-1型钻杆疲劳试验台的试验原理、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和设计指导思想,并着重介绍了试验台机械传动系统和加载系统的组成、设计要点及试验台的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27.
本文报道了我院连续六只X-CT球管的使用情况。寿命最长的曝光达358300秒,而最短的只有135000秒,其主要原因是缺乏正确地使用和维护知识,要想延长球管使用寿命,首先需加强对使用人员的专业素质训练,其次,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mAs;第三,保持扫描室恒业的温湿度;第四,定期检查球管的冷却散热系统。  相似文献   
28.
Discussions regarding weathering in cold environments generally centre on mechanical processes and on the freeze–thaw mechanism in particular. Despite the almost ubiquitous assumption of freeze–thaw weathering, unequivocal proof of interstitial rock water actually freezing and thawing is singularly lacking. Equally, many studies have used the crossing of 0 °C, or values close to that, as the basis for determining the number of ‘freeze–thaw events’. In order to assess the weathering regime at a site in northern Canada, temperatures were collected at the surface, 1 cm and 3 cm depth for sets of paving bricks, with exposures both vertical and at 45°, orientated to the four cardinal directions. Temperature data were collected at 1 min intervals for 1 year. These data provide unequivocal proof for the occurrence of the freezing and thawing of water on and within the rock (freeze–thaw events). The freeze event is evidenced by the exotherm associated with the release of latent heat as the water actually freezes. This is thought to be the ?rst record of such events from a ?eld situation. More signi?cantly, it was found that the temperature at which freezing occurred varied signi?cantly through the year and that on occasion the 1 cm depth froze prior to the rock surface. The change in freeze temperature is thought to be due to the chemical weathering of the material (coupled with on‐going salt inputs via the melting of snowfall), which, it is shown, could occur throughout the winter despite air temperatures down to ?30 °C. This ?nding regarding chemical weathering is also considered to be highly signi?cant. A number of thermal stress events were also recorded, suggesting that rock weathering in cold regions is a synergistic combination of various chemical and mechanical weathering mechanisms.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9.
地球系统科学与成矿学研究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翟裕生 《地学前缘》2004,11(1):1-10
在简述地球系统科学的基础上 ,文中提出了由地球系统科学引发的成矿学研究 3个观点 :(1 )成矿系统是一个特色的地质系统 ;(2 )成矿系统与其它系统的关联 ;(3)地质突发事件具有灾害和资源的两重性。针对地球系统科学要求和矿床学学科发展进程 ,提出了 5个亟待加强的研究领域或课题 :(1 )深部过程、浅表环境与成矿系统 ;(2 )重大事件与成矿 ;(3)生命活动与成矿 ;(4 )物理成矿作用和(5 )海洋成矿作用。在结语中 ,作者强调要从地球系统的大背景来研究成矿环境、成矿过程和成矿动力学 ,也即将传统的矿床成因研究提高到地球系统科学的层次 ,为矿床学的发展提供新的广阔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0.
A new methodology for deriving the uplift load–displacement response of long driven piles in cohesionless soils is proposed. This method accounts for the effects of the friction fatigue processes during pile driving and the existence of locked-in residual stresses at the end of pile driving before commencing the pile load test. A hyperbolic formulation is utilized to simulate the nonlinear load transfer curves (the so-called tz curves). The utility of this technique is demonstrated for a field pullout load test on a driven pile in sand. Predicted and measured load–displacement curves showed good agreement, indicating that this approach yields reasonable results as long as representative input parameters are employ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