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97篇
  免费   2719篇
  国内免费   3500篇
测绘学   1007篇
大气科学   2188篇
地球物理   2340篇
地质学   7912篇
海洋学   1311篇
天文学   79篇
综合类   1494篇
自然地理   2085篇
  2024年   119篇
  2023年   269篇
  2022年   492篇
  2021年   604篇
  2020年   542篇
  2019年   624篇
  2018年   504篇
  2017年   625篇
  2016年   644篇
  2015年   681篇
  2014年   843篇
  2013年   767篇
  2012年   945篇
  2011年   948篇
  2010年   850篇
  2009年   844篇
  2008年   817篇
  2007年   902篇
  2006年   833篇
  2005年   723篇
  2004年   594篇
  2003年   525篇
  2002年   477篇
  2001年   509篇
  2000年   392篇
  1999年   387篇
  1998年   343篇
  1997年   302篇
  1996年   249篇
  1995年   215篇
  1994年   176篇
  1993年   172篇
  1992年   131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15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凡炳文  陈文  李计生 《地下水》2010,32(3):118-120,123
以洮河红旗站1956~2005年水文监测资料为依据,通过对泥沙分布特征、年内年际变化规律和水沙匹配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洮河泥沙具有含量高、输沙总量大、产沙的区域性、年际的波动性、年内的不均匀性和时间的集中性六大特点。  相似文献   
42.
伊通县放牛沟地区早古生代岩浆演化特征及其与矿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大成 《吉林地质》1990,9(2):49-56
伊通县放牛沟早古生代岩浆活动较为强烈,其发展演化与放牛沟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关系极为密切。岩浆活动特点是先喷发后侵入,先期形成钙碱系列的火山—沉积岩系,后期为Ⅰ型中酸性岩浆侵入。该矿床既有火山沉积特征,又有后期岩浆热动力改造特点,其形成受控于岛弧构造环境、火山活动形成的矿源层、后期热动力改造等因素。  相似文献   
43.
对中国含盐盆地戍钾矿集区、成钾准矿集区及成钾预备矿集区进行划分。矿集区的特点为①有一个主要的钾盐矿床;②每个盆地都有数个,有的迭10个以上钾盐矿床,地质资源合计储量KCl都达亿t以上;③钾盐戍因机制、模式复杂多样。对中国找钾60年进行回顾,提出深部找钾及科学找钾:①练好业务,即熟悉掌握找钾各种最新物探、化探、岩矿测试分析技术。②熟悉掌握中外找钾理论和经验;③二次开发找盐钾文献、资料和标本;④深入剖析一个盐盆的野外地质工作和室内分析资料,整理研究,找出规律,提出找钾有利层位和地点。⑤多学科多技术结合,老中新组成团队,发挥协作精神;⑥选有最利成盐钾和油气共生盆地(钾矿集区)开展工作,如四川、陕西、新疆等地。并对中国找钾前景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4.
采用构造变形筛分、同位素地球化学定年约束和构造蚀变岩的常量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等方法,对墨江镍金矿床中含金镍绿色蚀变带进行详细研究,探讨其形成和时 空演化规律,以及与金、镍成矿关系,提出本区含镍金绿色蚀变带形成与演化可分为三个期次:早期含镍金绿色蚀变带形成于(251 9±4 32)Ma,产于韧性剪切带中,形成含铬绢云母 绢云母(S2)组成的切层剪切面理;中期含镍金绿色蚀变岩形成于燕山早期(169 37~180 6Ma),产于高角度脆韧性剪切带中,形成铬绢云母 含铬绢云母组成的透入性剪切面理换(S3)和绿泥石拉伸线理;晚期含金绿色蚀变糜棱岩形成于燕山晚期(71 14~149 98Ma),产于左旋走滑脆韧性剪切带中,发育铬伊利石(S4)和铬绿泥石(S4)组成透入性剪切变形面理置换,与脆韧性剪切带的主体产状一致,韧性剪切构造带内发育,走滑构造带中十分发育,形成褶皱变形带(倾竖褶皱、鞘褶皱)及含金蚀变岩。  相似文献   
45.
孟庆敏 《物探与化探》1998,22(4):241-246
1997年9月23日~10月8日,在甘肃省安西—敦煌地区用Y11B航空物探(电/磁)综合站和GPS导航定位进行了地下水勘查试生产工作。用均匀大地模型,结合已知的水文地质资料,初步圈定了淡水区、过渡类型水区、咸水区和苦水区及泉水湖。所推断的水质和土壤含盐量与大的水文地质单元和1:20万水文地质普查报告都吻合得很好,且细节更为清楚。对差异较大的地方做了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46.
During the period between 18 August and 22 September 2006, an ultraviolet photometric O3 analyzer, a NO-NO2-NOx chemiluminescence analyzer, and a quartz micro-oscillating-scale particle concentration analyzer were simultaneously used for monitoring at three different heights each at Beijing (325-m tower) and Tianjin (255-m tower). These towers belong to the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IAP)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and to the Tianjin Municipal Meteorological Bureau, respectively. These measurements were used to continuously measure the atmospheric O3 and NOx volume-by-volume concentrations and the PM2.5 mass concentration within a vertical gradient. When combined with meteorological data and information on the variation of ver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arious atmospheric pollutants in the two cities, analysis shows that these two cities were seriously polluted by both PM2.5 and O3 during summer and autumn. The highest daily-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PM2.5 near the ground in Beijing and Tianjin reached 183 μg m-3 and 165 μg m-3, respectively, while the O3 concentrations reached 52 ppb and 77 ppb, and NOx concentrations reached 48 ppb and 62 ppb for these two cities, respectively. The variations in the daily-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PM2.5 between Beijing and Tianjin were demonstrated to be consistent over time. The concentrations of PM2.5 measured in Beijing were found to be higher than those in Tianjin. However, the overall O3 concentrations near the ground in Tianjin were higher than in Beijing. NOx concentrations in Tianjin were consistently lower than in Beijing. It was also found that PM2.5 pollution in Beijings atmosphere may also be affected by the pollutants originating in and delivered from Tianjin, and that Ti  相似文献   
47.
我国东部4-9月大尺度南北旱涝的特征及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我国东部4—9月逐月、逐季降水的跷跷板结构和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时段跷跷板结构的位置和强度不同。当时间尺度加大时,南北旱涝特征更明显。定义并计算了1951—2003年我国的南北旱涝指数。对夏季和8月典型南北旱涝年进行差异的显著性t检验,表明南北旱涝年的划分是合理的。研究了1951—2003年我国南北旱涝特征的长期趋势和年代际变化;研究了南北旱涝指数与冷暖事件年的关系。结果表明,冷暖事件年对6月、6—7月以及夏季大尺度南北旱涝有影响,暖事件年有利于发生北旱南涝;而冷事件年则相反。结果还表明,冷暖事件仅是我国南北旱涝分布的一个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8.
雷电临近预警产品评估方法及其软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颖  孟青  吕伟涛  姚雯  张文娟 《气象》2009,35(11):101-106
为了适应雷电业务发展的需求,对已经投入业务运行试验的雷电临近预警系统的预警效果做出客观评估,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雷电物理和防护工程实验室开展了雷电临近预警产品评估方法的研究,并开发了配套的应用软件.评估方法通过雷电预警结果和实际监测结果的对比,得到命中率POD、虚警率FAR和TS评分三项指标,实现对雷电预警产品的评估.评估软件的实际运行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检验CAMS_LNWS预报雷电活动的能力,还能对预警方法的改进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能够满足雷电业务产品评估的需要.  相似文献   
49.
海南岛中低纬冷暖系统相互作用下的非台暴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3年~2002年共10年的天气资料分析发现,在海南,中纬度的冷空气与低纬度在南海上活动的低压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秋季产生非台暴雨的非常重要的环流形势;同时发现,低空急流的存在与暴雨的产生有密切联系。并且对2000年10月13日~15日的暴雨过程利用T106物理量场诊断分析,说明暴雨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50.
基于中尺度数值模式WRF,选取新疆两次强降水过程,设计3个试验方案,其中试验1为控制试验,试验2提高分辨率,试验3提高分辨率并调整物理参数化方案,初步评估不同分辨率和参数化方案对新疆区域2m温度、10m风速、降水预报的影响。结果表明:(1)提高分辨率对2m温度、10m风速模拟精度均有提高,2m温度预报精度提高约0.5℃,降低了日间温度模拟冷偏差;10m风速预报精度提高约0.5m/s,降低了风速模拟正偏差;但提高分辨率后,模式出现虚假降水预报的情况。(2)提高分辨率并调整物理参数化方案后,2m温度模拟误差略有减小,模拟偏差减小约0.2℃;10m风速模拟误差增大约0.5m/s,模拟偏差增大超过0.5m/s;对降水落区、量级的模拟精度显著提高,减小了降水中心的模拟强度,对虚假降水预报有一定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