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8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186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246篇
地质学   729篇
海洋学   521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18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河口环流和盐水入侵Ⅱ--径流量和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本序列上篇论文建立的理想河口数值模式,研究径流量和海平面上升对河口环流和盐水入侵的影响.在径流量增大的情况下,口门内表层向海的流速增大,底层向陆的密度流减弱,滞流点下移.口门外侧向口门的密度流增大,上升流趋于增强.口门内盐水入侵减弱,口外盐度减小、冲淡水扩展范围增大.在口门上游北岸底层盐度下降明显,口门处南岸表层盐度下降明显.径流量变化对盐水入侵影响十分巨大.在海平面上升的情况下,拦门沙区域向陆的密度流增强,滞流点上移,表层向海的流动增大.口门内盐水入侵增强,口外盐度增大,冲淡水扩展范围减小.海平面上升对盐水入侵影响十分明显,北岸底层盐度增大尤为特出.  相似文献   
22.
陶建峰  张长宽 《海洋工程》2007,25(1):133-142
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河口、近岸海域三维斜压水流数值模式研究的进展,着重讨论了不同垂向坐标下三维水流模式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地形拟合坐标(σ坐标)模式可以很好地拟合床面地形和自由面,已在物理海洋学中被广泛使用。但在地形变化剧烈,尤其在密度层结效应明显的海域,σ坐标模式中的水平压强梯度力误差会引起伪密度流。寻求高精度的数值模式以及更加有效的拟合坐标变换将是值得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3.
24.
珠江口河流输沙、河口沉积与粒度信息之间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口三角洲地区泥沙供应充分,是现代沉积速率较高的区域。快速沉积的泥沙包含高分辨率的环境信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方法研究了珠江口伶仃洋大铲湾海域6个柱样的现代沉积速率,以2mm的间隔分析了其中2个柱样上部的粒度,并对其平均粒径和珠江流域的年输沙量进行了快速傅里叶变换,以期获取河流泥沙供应、河口沉积速率和沉积物垂向粒度变化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大铲湾海域的沉积速率为1~3cm/a,受动力条件和泥沙供应条件的影响显著。2个柱样的平均粒径的最显著重现周期与珠江年输沙量的周期性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并可能反映了季节的、年的和多年的沉积速率信息。对于每年沉积厚度在厘米级的环境,以毫米级的高分辨率进行粒度分析,有可能揭示出沉积物供应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本研究亦可为其他河口的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5.
26.
Abstract. Annual growth rates of gorgonians in the Indo-Pacific region are reported ror the first tinie. A method of measuring gorgonian growth using periodic photographic monitoring that is sensitive to horizontal growth and changes in growth foci but that does not require tedious underwater measurements is applied. Growth parameters of five species of gorgonians from three Families ( Plexauridae. Melithaeidae . and Subergorgiidae ) were monitored over a period of 18 months using this method. Growth rates ranged from 2.30 cm a-1 to 7.88 cm. a -1 in the highly sedimented waters of Singapore. The maximum number of branches added per year ranged from 1.7 to 14.5.  相似文献   
27.
In April 1997 and 1998 the significance of sedimentation as a sink for epipelagic dimethylsulphoniopropionate (DMSP) production and as a source for marine sediments was reassessed using a newly designed sediment trap. The behaviour of the traps in immersion was monitored continuously and the collection efficiency was evaluated with 234Th measurements. Net DMS(P) fluxes were corrected for some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losses during the whole sedimentation process providing reliable estimates of gross DMSP fluxes. It is shown that daily losses by sedimentation account for between 0.1% and 16% of seawater particulate DMSP (DMSPp) standing stocks, and between 3% and 75% of daily DMSPp production. In the Malangen fjord we observed temporal increases of DMSP production and standing stocks which resulted also in increases of DMSP vertical fluxes and DMS(P) concentrations at the sediment surface. This result illustrates how tight the coupling can be between pelagos and benthos, and confirms that DMS(P) concentration in the sediment was a reliable diagnostic indicator of vertical export from overlying waters in Malangen fjord. In Ullsfjord, however, DMS(P) concentrations in the sediment were poorly indicators of Phaeocystis pouchetii export during the early stage of growth of a bloom. The high load of DMS(P) in Balsfjord's sediments could neither be attributed to local vertical sedimentation nor to short-term lateral advection of fresh DMSP-containing phytoplanktonic material, and provides indication that this tracer sometimes also can be misleading. The highest loads of DMS(P) in sediments and the fastest rates of sedimentation occurred in the Southern Bight of the North Sea.  相似文献   
28.
目前高邮凹陷深层勘探以寻找岩性油气藏为主,准确预测岩性体储层是寻找油气藏的关键,而对岩性体做出准确的预测,需要对沉积时期的物源做出准确的判断。利用重矿物法、碎屑岩类分析法、沉积法对高邮凹陷的物源进行了分析。重矿物的相关性分析及R型聚类分析表明本区存在南北两大物源;碎屑岩类分析法表明本区物源来自再旋回造山带,砾岩和岩屑的分析表明本区也存在南北两大物源;沉积法表明本区除了南北两大物源外,还存在一个来自盆地西部菱塘低凸起的次级物源。结果表明:高邮凹陷泰一段沉积时期,存在3个方向的物源,分别来自凹陷南部的通扬隆起、北部的建湖隆起、西部的菱塘低凸起,物源对凹陷的贡献的大小也如上隆起顺序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29.
塔里木盆地沉积剥蚀过程与油气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里木盆地典型井的周期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在其地质历史时期100Ma左右的周期是很明显的,自寒武纪以来共经历了4个完整的周期,每一完整周期都由正相位和负相位两个半周期所组成。而第三纪为第5个周期的正相位阶段。该周期控制了盆地内的沉积与剥蚀的过程及成藏旋回。对沉积与剥蚀过程的控制作用表现在周期波正相位和负相位分别对应于沉积期和剥蚀期,这在地质年代序列中表现为沉积与间断的互为消长的演化进程。对食油气系统的控制作用表现在:第1个周期波构成以早古生代地层为主体的含油气系统,第2个周期波至第4个周期波构成以晚古生代至中生代地层为主体的含油气系统,第5个周期的正相位阶段构成以第三纪地层为主体的含油气系统。  相似文献   
30.
沉积物的混合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湖盆中广泛发育的深水细粒沉积岩本身就是一类混积岩。以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细粒沉积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厘米级岩心观察描述、小型沉积构造解剖、岩石薄片观察、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分析及微量元素测试等方法,研究细粒物质的产出状态和混合方式;分析湖盆流体、气候及水体性质对细粒物质迁移、混合、沉积的控制作用,尝试探讨细粒物质的混合沉积机制。结果表明,湖相深水细粒沉积岩既有物质成分上的混合,也有结构的混合,且在宏观与微观的不同尺度均存在混合;混合沉积作用有均匀混合、纹层叠置混合、不均匀团块状混合等类型。纹层叠置混合沉积是最主要的混合沉积方式,依据纹层接触关系、所占比例及矿物产出状态可分为泥砂—灰纹层叠置混合型、泥—灰纹层叠置混合型、泥砂粒序—灰纹层叠置混合型、灰—泥—云纹层叠置混合型等。湖相深水细粒物质的混合沉积作用类型多且往往受多个因素同时控制,气候及水动力条件是控制细粒混合沉积岩发育的最主要因素,不同流体(浊流和底流)作用下的细粒沉积物混合作用存在差异。气候引起湖水性质变化及水体分层,从而控制不同类型细粒物质的絮凝沉降及化学沉积。不同构造部位、不同水体深度的混合作用不同;相同构造部位在垂向上也存在混合沉积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