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55篇
地球物理   80篇
地质学   96篇
海洋学   155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类立克次体(RLO)对大珠母贝和合浦珠母贝具有强烈的致病性,引起基本一致的病理变化.在急性坏死破坏期内,RLO导致外套膜、鳃、消化管、肝胰腺、生殖腺腺管及全身血管内皮系统等多器官组织的变性坏死,使器官组织结构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破坏程度与RLO包涵体的数目密切相关,而细胞的破坏与细胞内RLO的生长发育及繁殖到大量数目密切相关.鉴于此,将RLO引起的珍珠贝病称为类立克次体病(RLO病).RLO病呈急性变质性炎症和慢性增生性炎症病理,在前者细胞呈现崩解性坏死、溶解性坏死和退变性坏死;在后者存在实质细胞增生和纤维母细胞增生为纤维细胞并形成纤维化.根据炎症病理的发展过程,RLO病可分为急性坏死破坏期和慢性增生修复期.  相似文献   
12.
海水养殖鱼类细菌性疾病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概述性地介绍了发生在海水养殖中的常见细菌性疾病包括弧菌现、链球菌症、卡诺氏菌症、细菌性肾病、巴斯德氏杀菌症、爱德华氏症、滑走细菌症和杀鲑气单胞菌症等的主要症状、流行情况及病原菌特征,通过遗传育种筛选有抗病力的养殖品种是人们正在努力的方向,目前的研究重点主要在鱼类抗病能力方差分析研究及抗病育种的方法研究,免疫接种是提高养殖鱼类对某一特定性病原菌的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已有三十多种菌苗上市,通过使用免疫刺激剂提高鱼类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已显示一定的应用前景,虽然抗菌素由于存在抗药菌株和鱼体残留,但它仍是目前对细菌性疾病疾病的常规疗法,而海洋藻类提取物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已被人们所认识,它将会成为一种有潜力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对惠"黄水病"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与健康蟹相比,病蟹的蛋白质和脂质代谢存在显著差异,尿素氮(BUN)和肌酐(GREA)含量极显著高于健康蟹,而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CHO)极显著低于健康蟹.病蟹血清蛋白质含量和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酰转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肠空气灌肠双源CT检查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15例临床怀疑小肠病变的患者,行双源CT检查前或后3天内行胶囊内镜检查。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最大者42岁,最小者23岁。症状主要为腹痛10例,脓血便4例,不明原因消瘦1例,病程最长4年,最短1月。结果:胶囊内镜未见异常8例,双源CT检查亦未见异常;双源CT诊断克罗恩病4例,与胶囊内镜及临床诊断一致;胶囊内镜可疑肿瘤3例,双源CT发现2例并作出良恶性诊断,其中1例为空肠间质瘤,1例为回肠腺癌,经手术病理证实;仅1例胶囊内镜可疑3cm大小肿瘤,双源CT未见异常,结合MRI检查及临床,证实为假阳性。结论:小肠空气灌肠双源CT检查,不仅可以显示小肠器质性病变范围、与邻近结构的关系,而且可以结合临床鉴别炎性病变与肿瘤性病变,并对肿瘤性病变做出良恶性鉴别;还可以为胶囊内镜所见病变定位及排除假阳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层析成像简称为CT,是一种利用在物体周边所得到的某种物理量的一维投影数据,经过计算机处理,重建物理特定层面上的二维图像和依据一系列二维图像构成三维图像的技术。本文详细介绍了地震CT探测技术在芭蕉箐隧道中探测应用情况。针对芭蕉箐隧道上、下行线中部均出现坍塌,按照规范的方法对所设计的方案进行了勘测,经过野外数据采集、室内资料处理和地质解释等阶段的工作,本次勘探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Understanding the diverse ways that landscape connectivity influences the distribution of microbial species is central to managing the spread and persistence of numerous biological invasions. Here, we use geospatial analytics to examine the degree to which the hydrologic connectivity of landscapes influences the transport of passively dispersed microbes, using the invasive plant pathogen Phytophthora ramorum as a case study. Pathogen occurrence was analyzed at 280 stream baiting stations across a range of watersheds – exposed to variable inoculum pressure – in California over a 7-year period (2004–2010). 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 we modeled the probability of pathogen occurrence at a baiting station based on nine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We developed a novel geospatial approach to quantify the hydrologic connectivity of host vegetation and inoculum pressure derived from least cost distance analyses in each watershed. We also examined the influence of loc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within the immediate neighborhood of a baiting station. Over the course of the sampling period, the pathogen was detected at 67 baiting stations associated with coastal watersheds with mild climate conditions, steep slopes, and higher levels of inoculum pressure. At the watershed scale, hydrologic landscape connectivity was a key predictor of pathogen occurrence in streams after accounting for variation in climate and exposure to inoculum. This study illustrates a geospatial approach to modeling the degree to which hydrologic systems play a role in shaping landscape structures conducive for the transport of passively dispersed microbes in heterogeneous watersheds.  相似文献   
17.
赵鸿  孙国武 《干旱气象》2004,22(1):69-73
重点讨论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农业病虫草鼠害加重和新的病虫草鼠出现也作为一种蠕变现象正在遭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冲击。其主要表现在农业有害生物(病、虫、草、鼠)地理分布范围扩大、越冬界限北移、农田害虫害鼠发育时间缩短、繁殖代数增加、种群增长率加快、发生提早、危害加重、病毒病增加、新病虫草鼠出现等等。  相似文献   
18.
“六淫”致病的科学性及定量标准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帝内经》将气象学中的风、寒、暑、湿、燥、火(热)6种气象现象的太过、不及或非时之候而影响人体病变的发生,又将人体疾病症候状况分成上述6种类似气象现象的类型统称“六淫”。前者为外感疾病病因分类,后者为症候分类。于是,“六淫”就 有了双重含义。对“六淫”的科学含义及其定量标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气象条件对人类的健康与疾病有着明显的影响。如流行性感冒、心脑血管疾病和风湿性关节炎等发病率与天气变化有密切的关系。这类疾病通常称为气象疾病。恶劣的气象条件会破坏人体的健康状况,带来疾病;适宜的气象条件能保持人体的健康状态,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强免疫能力,达到治病、保健的效果。在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我们一方面要努力改善、保护大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制作一套人造生活、疗养保健的小气候环境也是简易可行的。为此,设计了一个由计算机自动控制多种气象条件的保健舱方案,如制成产品,推入市场,定能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20.
POSSIBLEHYDROGEOCHEMICALPRECONDITIONSFORKASHIN-BECKDISEASEINTRANSBAIKALIA¥ZamanaLeonidVasilevich(ChitaInstituteofNaturalReso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