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9篇
  免费   332篇
  国内免费   409篇
测绘学   52篇
大气科学   172篇
地球物理   906篇
地质学   891篇
海洋学   569篇
天文学   1705篇
综合类   112篇
自然地理   44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316篇
  2008年   323篇
  2007年   348篇
  2006年   363篇
  2005年   272篇
  2004年   240篇
  2003年   253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217篇
  1999年   201篇
  1998年   181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湿斜压大气中暴雨中尺度系统发展的一种可能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忠明 《高原气象》2007,26(2):233-239
根据暴雨中尺度系统发生时的大气运动特征,在绝热、无摩擦条件下,从湿斜压原始方程出发,考虑大气运动的涡度及散度演化不仅受动力场的制约,而且还受到热力场的约束,采用不同于传统研究涡度及散度方程的分析方法,导出了新形式的涡度及散度方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湿斜压大气中对流层中低层气流旋转与辐合持续增长的动力特征,初步揭示了湿斜压大气中暴雨中尺度系统发展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992.
湖泊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动态预测与调控是维护湖泊生态安全、保障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手段.本文以巢湖流域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湖泊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动态预测技术和试验优化调控方法.首先以县(市)为基本单元构建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拟与动态预测模型;再从空间上将各县(市)耦合为流域系统整体模型,并通过敏感性分析筛选量质要素调控指标;最后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流域水资源承载力优化调控方案.结果表明:由于流域内产业规模的扩大以及城镇化率的提升,20172050年巢湖流域水资源承载状态值整体呈恶化趋势,并于2030年以后将长期处于超载状态,通过对影响要素针对性优化调控后,20172050年流域水资源承载状态均达到临界或可载.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对于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和改善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3.
湿地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特征是反映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对预测湿地生态系统演变方向和生态恢复至关重要。本文基于融合Landsat和MODIS数据获得的30 m、8 d分辨率的NDVI数据集,结合物候特征构建决策树分类方法,解译了2000 2020年鄱阳湖洪泛湿地植被空间分布格局,分析不同植物群落时空动态特征及转移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遥感时空融合为鄱阳湖湿地植被精细化分类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基于物候特征的决策树分类方法将研究区解译为水体、泥滩、浮叶植物群落、蓼子草(Polygonum hydropiper)-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群落、苔草(Carex cinerascens)群落、芦荻(Phragmites australis-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群落、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群落和林地8种景观,总体分类精度达89.36%。从全湖范围来看,湿地植被总面积虽有波动,但整体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中蓼子草-虉草群落的增加最为明显,而分布最广的苔草群落先增加后有微弱减小,次优势种的芦荻群落面积在30...  相似文献   
994.
软流层静压推力及其板块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地幔软流层之上漂浮着地球板块,软流层对板块存在流体静压——软流层静压推力。对海洋板块而言,软流层静压推力在物理意义上与传统的分布力型洋脊推力没有差别。假定板块内部的应力场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互相解耦,可利用二维球壳有限单元模型计算板内应力场的水平分量,并根据重力均衡理论计算其竖直分量,进而计算其差分应力场。
利用软流层静压推力的概念,在研究有关的板块动力学问题时,能够充分利用观测资料中的应力状态信息作为约束条件,简明有效地解释部分海洋与大陆过渡区域及重力非均衡区域的复杂应力场图象。   相似文献   
995.
西秦岭新生代高钾质玄武岩流体组成及其地幔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西秦岭新生代高钾质玄武岩是认识大陆碰撞俯冲体制下地幔流体组成及深部动力学的岩石探针。本文采用分步加热质谱法测定了西秦岭高钾质玄武岩中斑晶及基质的流体化学组成和碳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流体组分在200~400℃、400~800℃和800~1200℃阶段性释出,以H2O为主,其次为CO2和SO2,并含有相对较高的He含量。从橄榄石斑晶到斜长石斑晶和基质H2O和CO2逐步升高。橄榄石斑晶流体挥发份主要释气峰温度(900~1200℃)明显高于中国东部地幔捕虏体及其它地区超镁铁质岩体中的橄榄石,流体组份以SO2和CO2等氧化性组份为主,其CO2δ13C值(-26.21‰~-20.85‰,平均-23.32‰)和CH4δ13C值(-42.35‰~-38.17‰,平均-40.03‰)低于基质的δ13CCO2值(-16.43‰~-11.67‰,平均-13.22‰)和δ13CCH4值(-44.22‰~-34.03‰,平均-39.70‰)。基质中CO2和CH4碳同位素组成具有机质热裂解特征。原始岩浆的流体挥发份主要为SO2、N2和CO2,可能起源于较深的混杂地幔源区、演化于高fO2的环境。流体挥发份化学和同位素组成表明高钾质玄武岩浆挥发份中存在地幔和地壳来源组分,幔源岩浆上升演化过程中可能加入了大量的H2O和CO2等,可能存在碳酸岩岩浆的混合或岩浆穿透区域碳酸盐地层的混染;其中的再循环壳源组分可能为古特提斯洋闭合俯冲或其后华北克拉通与扬子克拉通碰撞相关的再循环壳源沉积物脱出的流体组分。  相似文献   
996.
鄣公山地区位处皖赣交界地带,区内广泛分布一套浅变质的陆缘细碎屑岩为主含少量火山物质的复理石建造体,大量高精度同位素测年数据显示,该浅变质地层形成于820~840Ma新元古代。经系统野外调查,在该地层中首次解析出5期褶皱变形,其中F1以原始层理(S0)为形变面形成的紧闭同斜、平卧等形态的露头尺度级片内无根褶皱;F2以早期构造面理(S1∥S0)为形变面的轴向近东西向开阔斜歪及同斜褶皱;F3属与大规模逆冲推覆构造相关的紧闭同斜或斜歪褶皱;F4为与燕山期花岗质岩浆热隆升有关的轴面北倾的透入性不对称紧闭下滑褶皱群;F5为分布于区域脆性平移走滑断裂带附近的倾竖褶皱,上述褶皱分别对应不同的构造变形旋回。本文重点阐述褶皱变形的几何学、叠加样式、变形序次、运动学特征,并对变形机制及大陆动力学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97.
深层气理论分析和深层气潜势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近年来的一些文献表述深层气时在"深层"和"深部"名词概念上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费解。就沉积层而言,宜将生油主带(生油窗)作为"深"的界限,从此界限开始到基底以上地层范围的天然气统统称为"深层气";就整个地球而言,宜将沉积层结晶基底和该基底以下的天然气统统称为"深部气"。当然,还应更多地注意来源于深部"深生浅储"的"深层气"。深层气的形成与地壳烃类形成的垂直分带性有关。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一定的沉积盆地油气形成分带性理论对勘探实践发挥了一定的指导作用,随着油气地质科研和勘探实践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了油气形成分带性理论中油相消失和气相生成带开始门限指标的局限性。不同盆地有不同深度的生油主带,因而也有不同深度范围生气主带(干气带)。腐泥型有机质的演化需要更高的活化能,而需更高的温度和更大的深度,其生气主带深于腐殖型有机质源岩层的位置。生气主带有机质演化受多种因素控制,其中温度、深度和时间是重要因素,引起深层温度升高的条件有地球动力和深部热流等。古生界以前的重大生物地质事件为深层气形成准备了有机质及其演化条件,从物质基础上讲,深层气有巨大的资源潜势。油气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观点及其他新观点为研究深层气提供了新的思路,岩石圈的烃类资源远未枯竭,被发现和开采的资源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更多的需在深部去发掘。  相似文献   
998.
Vegetation population dynamics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shaping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s.However,large uncertainties remain in the parameterizations of population dynamics in current Dynamic Global Vegetation Models(DGVMs).In this study,the global distribution and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s of tree population densities in the revised Community Land Model-Dynamic Global Vegetation Model(CLM-DGVM) were evaluated,and the impacts of population densities on ecosystem characteristics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del predicted unrealistically high population density with small individual size of tree PFTs(Plant Functional Types) in boreal forests,as well as peripheral areas of tropical and temperate forests.Such biases then led to the underestimation of forest carbon storage and incorrect carbon allocation among plant leaves,stems and root pools,and hence predicted shorter time scales for the building/recovering of mature forests.These results imply that further improvements in the parameterizations of population dynamics in the model are needed in order for the model to correctly represent the response of ecosystems to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999.
地球流体力学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穆穆  季仲贞  王斌  李扬 《大气科学》2003,27(4):689-711
简要介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七十多年来在理论与计算地球流体力学方面的若干研究及其新的进展.在理论地球流体力学方面,介绍了长波动力学及线性稳定性问题、弱非线性理论及行星波动力学以及用Arnold方法(能量-Casimir方法)研究大气和海洋中各种流体运动的非线性稳定性问题的成果.此外,对扰动演变、扰动和基流相互作用及热带大气动力学中的第二类不稳定条件(CISK)也作了简要的介绍.在计算地球流体力学方面,主要内容包括:用物理观点和数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了造成计算紊乱和计算不稳定的机理,论证计算稳定性、算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综合研究相山铀矿田北部矿床勘探资料,加深了对赣中相山铀矿田逆冲推覆构造认识。相山铀矿田逆冲推覆构造总体呈EW向展布,推覆运动方向是从南往北。构造主滑脱面发生于震旦系基底变质岩层(Z)与上侏罗世打鼓顶组下段(J3d1)岩层之间,将震旦系基底变质岩逆掩于上侏罗统打鼓顶组下段砂岩、砂砾岩之上。推覆构造系统由前缘断层、反冲断层、主滑脱带(主干构造)、推覆体和构造窗组成。推覆移动距离达3~4.5 km。推覆构造主要形成时代为晚侏罗纪,即燕山晚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