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1篇
  免费   912篇
  国内免费   1366篇
测绘学   721篇
大气科学   390篇
地球物理   1711篇
地质学   2201篇
海洋学   1145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472篇
自然地理   664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202篇
  2020年   276篇
  2019年   265篇
  2018年   220篇
  2017年   223篇
  2016年   257篇
  2015年   305篇
  2014年   324篇
  2013年   303篇
  2012年   367篇
  2011年   390篇
  2010年   339篇
  2009年   378篇
  2008年   323篇
  2007年   323篇
  2006年   368篇
  2005年   303篇
  2004年   331篇
  2003年   260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149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91.
反渗透膜技术于20世纪60年代取得突破性进展,促使反渗透海水淡化在近50年间高速发展,淡化产能自20世纪90年代起激增.海水反渗透(SWRO)淡化已成为目前投资最省、成本最低的利用海水制备饮用水的过程.文中主要对海水反渗透淡化的发展状况进行了介绍,如膜和组件的改进,关键设备高压泵和能量回收装置效率的提高,多种工艺过程的不断发展,包括预处理和后处理的新工艺,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和相应对策等.反渗透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其他膜分离技术的进步,并扩展其应用领域.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膜技术在海水淡化和水再利用、扩大和保护水资源、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改造传统产业、节能减排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显著.  相似文献   
192.
韩聪聪  刘君 《海洋工程》2016,34(5):92-100
板翼动力锚是依靠自重完成安装并靠自重和海床土的抗力来锚固的新型动力锚。板翼动力锚高速(15~25 m/s)贯入地基过程中涉及到高应变率、流固耦合、土体软化和大变形等难题,模型试验可避免上述计算困难,能直接得出不同的贯入速度所对应的沉贯深度。本文首先推导了模型相似关系,然后在常规重力条件下,进行了两组26个工况的板翼动力锚在均质黏土中动力安装过程的模型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确定了率效应参数的取值范围,并研究了每一项受力对沉贯深度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在均质黏土中预测板翼动力锚沉贯深度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93.
In this paper, for the first time, disk-based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 (DDA) is applied to simulate a real landslide triggered by an earthquake. For this purpose, the kinematic behaviour of the Donghekou landslide triggered by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s simulated and the results obtained using disk-based DDA are compared with actual data. The comparisons show that there is a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results obtained using disk-based DDA and observed data. The simulation results provided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failure behaviour and temporal evolution of the landslide. This study shows that disk-based DDA is a practical numerical tool that can be used to simulate the post-failure behaviour of landslides triggered by an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194.
In this paper, the transmitted part of the incident wave is considered to revise Taylor’s solution, which is used to extend its application for analytical models to predict the response of the plate with different material properties. The influence of the material properties and the boundary condition of the plate on fluid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is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The analytical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detailed dynamic FE simulations and the two are in good agreemen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nalytical method is valid and suitable for the plates with different material properties subjected to underwater explosion. It is found that Taylor’s results of the plate with small impedance are invalid, which indicates a potential application field for the analytical method.  相似文献   
195.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upled dyna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a multi-column tension-leg-type floating wind turbine (WindStar TLP system) under normal operation and parked conditions. Wind-only load cases, wave-only load cases and combined wind and wave load cases were analyzed separately for the WindStar TLP system to identify the dominant excitation loads. Comparisons between an NREL offshore 5-MW baseline wind turbine installed on land and the WindStar TLP system were performed. Statistics of selected response variables in specified design load cases (DLCs) were obtained and analyzed. It is found that the proposed WindStar TLP system has small dynamic responses to environmental loads and it thus has almost the same mean generator power output under operating conditions as the land-based system. The tension mooring system has a sufficient safety factor, and the minimum tendon tension is always positive in all selected DLCs. The ratio of ultimate load of the tower base fore-aft bending moment for the WindStar TLP system versus the land-based system can be as high as 1.9 in all of the DLCs considered. These results will help elucidate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posed WindStar TLP system, identify the difference in load effect between it and land-based systems, and thus make relevant modifications to the initial design for the WindStar TLP system.  相似文献   
196.
林景星 《地质论评》2018,64(3):550-550
正2017年9月,地质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前所未有的新书《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它像一棵耀眼的流星划破寂静的夜空落在地球上——落在地质学书库的海洋里。以往的沉积学都是研究静力(重力)沉积记录的科学,乔秀夫研究员等这本书恰恰相反,它是研究动力(地震力)沉积记录的科学,正像月球科学家过去的研究只限于月球的正面,现在开始研究月球的背面,点点滴滴的新信息都让人振  相似文献   
197.
为研究海平面上升对潮滩-潮沟系统的影响,以江苏中部粉砂淤泥质海岸为原型,建立变态物理模型,模拟研究在不同海平面潮汐过程作用下的潮沟发育和演变过程,分析了潮滩淹没历时、排水密度、潮沟断面形态等特征参数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潮沟在发育初期伸长速率高于拓宽速率,最终趋于动态平衡;海平面上升后,潮滩淹没历时增加,露滩时间缩短,归槽水对潮沟底床的塑造作用减弱;平均归槽水流长度和Horton排水长度均随海平面上升呈现出减小趋势,潮沟的排水能力增强;潮沟断面宽深比服从对数正态分布,随着海平面上升,潮沟断面面积和宽深比均呈现出增大趋势,宽深比分布范围变广。  相似文献   
198.
确定土体动剪切模量的常用方法有规范法、Kumar法和自相关函数法,确定相应阻尼比的方法有规范法、Das and Luo法、Kokusho法、Kumar法和互相关函数法,为了分析不同方法所产生差异,实现定量化对比分析,笔者以福建标准砂(粒径为0.5~1.0 mm)为研究对象,采用不排水的应力控制动三轴试验,探讨不同的确定土体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方法的差异性,并给出了不同土体条件建议选用的方法。结果表明:1)3种方法确定动剪切模量的结果有一定的差异,随剪应变的增大结果的差异逐渐增大,有效围压对结果的差异性有所影响,当剪应变为4×10-3,有效围压为100 kPa时,3种方法差异显著,相对误差最大接近20%;2)而5种方法确定阻尼比的结果差异显著,随着剪应变的增大,5种方法确定的阻尼比相对误差大体上均在迅速减小,只有规范法在有效围压为100 kPa时,其相对误差有较小的增大趋势;5种方法中,Kumar法确定的阻尼比最接近平均阻尼比,互相关函数法远高于平均阻尼比,Das and Luo法和Kokusho法确定的阻尼比基本一致但低于平均阻尼比。建议以后的工程应用中,加载方式为应力控制时,可采用自相关函数法确定动剪切模量,采用Kumar法确定阻尼比,二者确定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均最接近平均值。  相似文献   
199.
遥感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生态环境调查与研究。为获取西昌市近30 a生态环境演化趋势,利用1989年、2000年、2010年的专题绘图仪(Thematic Mapper,TM)遥感影像和2018年的陆地成像仪(Operational Land Imager,OLI)遥感影像,通过图像处理、目视解译和野外验证等方法,获得了西昌市1989—2018年的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并对林地、草地和湿地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989—2018年,西昌市林地、湿地和草地面积持续增加,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林地主要分布于安宁河谷和邛海盆地四周山地,在牦牛山、螺髻山一带形成主要林区; 草地主要呈星岛状分布于牦牛山、螺髻山一带林地之间; 湿地以河流湿地与湖泊湿地为主,主要沿安宁河及邛海分布。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森林存在针叶化现象较普遍、树种单一等问题,需要重点加强林区火灾防范; 草地多数呈零星片状分布,不具有完整的系统结构和良好的功能,多数草地承载力和生产力较低,不宜大规模开发利用,应通过封山育林促使其向森林转化; 湿地分布也比较局限,需要着力予以保护。研究成果可为西昌市生态保护修复措施的制定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0.
曾智琳  谌芸  朱克云 《大气科学》2019,43(6):1295-1312
在华南北部或长江流域有锋面雨带活动时,华南沿海常常会出现对流性强降水,突发性很强,给预报造成很大的困惑。文章采用多种观测资料、ERA-Interim 0.125°×0.125°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6月15~16日华南北部的锋面雨带及沿海强降雨过程开展分析,对比了二者降水特征与环境条件,重点探讨了该次过程华南沿海强降雨的对流触发与维持,揭示了一种由边界层风切变强迫造成涡度持续发展的动力效应。结果表明:(1)锋面雨带与华南沿海强降雨在降水特征上有显著差异,并各有特点。锋面雨带以大尺度层状云降水和弱对流性降水为主,降水强度东段弱西段强。沿海强降雨以对流性降水为主,局地性强、落区集中、强降雨持续时间长、夜发性明显。(2)水汽方程诊断发现沿海强降雨在边界层水平水汽平流项、垂直水汽输送项比锋面雨带东段具有更大量级,大气层结反映出更深厚的暖层、湿层与对流不稳定,是二者降水强度及性质差异的主要原因。(3)莲花山、峨眉嶂造成气流侧向摩擦与正面阻挡促使漯河河谷内垂直涡度发展,暖湿空气堆积上升并达到自由对流高度,触发了华南沿海最初的降水。夜间建立的西南风急流使边界层垂直风速切变增强,水平涡度倾斜部分转化为垂直涡度发展,与风速水平切变造成的垂直涡度叠加,是强降雨持续时间长的动力机制。海陆边界摩擦差异造成水平、垂直两个方向的风切变增强,共同强迫垂直涡度发展是此次强降雨过程对流维持的动力效应。(4)方程诊断表明华南沿海强降雨由对流潜热释放造成的垂直上升速度占总垂直上升速度的39%~75%,持续、稳定的对流潜热释放是强降雨持续时间长的热力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