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3篇
  免费   381篇
  国内免费   150篇
测绘学   1501篇
大气科学   76篇
地球物理   509篇
地质学   556篇
海洋学   161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242篇
自然地理   229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218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228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周钟生  贾磊  游奔 《江苏地质》2024,48(3):266-272
江苏溧阳天目湖地区地貌单元的划分可以提升分区、分类型、分层次的地表基质调查效率。基于天目湖地区5 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应用GIS软件提取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信息;在提取地形起伏度的过程中运用邻域分析法与均值变点法,确定提取地形起伏度的最佳分析窗口大小为37×37像元。将地形起伏度、海拔高程及坡度3种地形要素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并对地貌分布格局与差异变化进行初步探讨,提出将天目湖地区地貌指标划分为平原、河流阶地、山间谷地、台地、丘陵5种类型,其中以山间谷地与台地地貌为主,二者分别占32.97%、21.96%。划分结果符合天目湖地区地貌格局差异及空间分布,有效体现出天目湖地区平原向丘陵过渡的地貌特征,为后续开展地表基质的调查工作提供较为可靠的地理依据,对探究地貌分布格局与地表基质属性差异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2.
针对海洋地质调查数据集成管理与三维可视化表达不足等影响“数字海底”建设问题,以多波束、侧扫声呐、浅地层剖面数据为例,采用GIS技术,设计海洋地质空间数据库;结合传统陆地“钻孔-层面模型”三维空间建模方法,基于海底浅地层剖面数据实现了测区地层的快速建模;最后,为了对海底三维地质信息进行综合的分析,实现海底多维地质信息在真三维环境下地形、地貌、地层空间分布特征全面、直观的表达,基于ArcGISEngine10.0进行了客户端/服务端架构的三维海底虚拟仿真系统的开发。  相似文献   
23.
将数字技术贯穿到渔业建设,有利于渔业增质提优,实现高质量建设“蓝色粮仓”战略目标,保障粮食安全,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首先,文章通过网络关系图,对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及《“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进行关键词分析,发现中国渔业数字化建设较为显著。其次,采用熵值法计算中国各省(市、自治区)渔业数字化水平综合值,发现中国渔业数字化水平建设综合水平较低,只有山东省综合值在80分以上;渔业数字化水平建设呈现波浪起伏式的缓慢增长;而且渔业数字化水平地区发展不均衡。同时,运用DEA-BCC模型进一步测算渔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效率对渔业数字化水平发展动能的影响,发现渔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效率差异较大且不稳定,投入产出并未达到最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3条建设路径:(1)夯实渔业数字化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提升渔业数字化综合水平;(2)提升渔业科技与推广效率,增强渔业数字化水平发展的动能;(3)以数字化为核心,重塑渔业产业链与供需链、企业链、空间链和价值链的关系。实现利用渔业数字化水平,对渔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管控”,促进“蓝色粮仓”战略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24.
利用三维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建立数字地球模型,采用专题制图仪影像与三维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结合方式进行遥感地质解译,描述了地质遥感影像特征,确定出山东省的旅游地质资源分布范围和具有开发远景的旅游地质资源十多处。建立了旅游地质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三维多功能一体化管理与应用。为山东省旅游地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及科学研究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5.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具有全天时、全天候、高分辨率等优势,已经发展成为矿区开采沉陷的新型监测手段,其中以二轨差分干涉处理方法最为常见,由于该方法需借助外部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elevationmodel,DEM),DEM的精度将直接影响地表形变的监测精度。因此,有必要研究不同分辨率、不同精度DEM对地表变形监测的影响。实验以河北某矿为例,对比分析了不同分辨率DEM对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监测精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RTM-1比其他3种外部DEM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更适合作为外部参考DEM。  相似文献   
26.
数字高程模型信息提取与数字水文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44,自引:1,他引:43  
回顾了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的信息提取方法,阐述了由DEM提取的信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应用的现状,探讨了数字模型在水文科学中的作用和数字水文在数字地球所处的地位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7.
酉阳河流域典型年汛期的基流分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宇宽 《水文》2021,41(1):35-41
基流分割是水文学研究中的重难点问题之一,目前基流分割也存在许多方法.基于酉阳河典型年汛期实测日平均流量资料,分别采用Chapman-Maxwell改进方程数字滤波法一次滤波(参数N=1)以及二次滤波(参数N=2)、BFI(f)法、HYSEP固定步长法、HYSEP滑动步长法、HYSEP局部最小值法进行基流分割并对其结果进...  相似文献   
28.
论述了满足地图可视化的基本条件和载负量限制;论述了地图比例尺、地图概括及其相关概念的派生逻辑。阐释了由相似比较派生的地图学概念和地图学概念在科学技术发展中不断增加和丰富的必然逻辑。  相似文献   
29.
建立青藏铁路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路基的目标是对青藏铁路工程实验数据、观测数据以及各种专题数据和DEM数据进行管理和维护,形成以基础地理数据为依托,能够进行多时相、多维空间表达的虚拟铁路.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理念、系统集成、系统功能和数据项目.该平台利用GIS组件技术和C#.Net开发工具,结合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开发而成.为青藏铁路工程建设使用到的数据提供了有效的管理和维护平台.  相似文献   
30.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have been used in many applications since they came into use in the late 1950s. It is an essential tool for applications that are concerned with the Earth's surface such as hydrology, geology, cartography, geomorphology,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so on. However,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assessing the accuracy of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Different applications require different levels of accuracy from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In this study, the magnitudes and spatial patterning of elevation errors were therefore examined, using different interpolation methods.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with theodolite and levelling. Previous research has demonstrated the effects of interpolation methods and the nature of errors in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obtained with indirect survey methods for small‐scale area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herefore to investigate the size and spatial patterning of errors in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obtained with direct survey methods for large‐scale areas, comparing Inverse Distance Weighting, Radial Basis Functions and Kriging interpolation methods to generate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The study is important because it shows how the accuracy of the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is related to data density and the interpolation algorithm used. Cross validation, split‐sample and jack‐knifing validation method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errors. Global and local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indices were then used to examine the error clustering. Finally, slope and curvature parameters of the area were modelled depending on the error residuals using ordinary least regression analyses. In this case, the best results were obtained using the thin plate spline algorithm.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