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6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212篇
测绘学   1775篇
大气科学   79篇
地球物理   623篇
地质学   619篇
海洋学   173篇
天文学   37篇
综合类   311篇
自然地理   28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240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269篇
  2007年   272篇
  2006年   261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204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71.
Informal settlements are a common feature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South Africa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conditions in these settlements and the upgrading to formal housing types are regarded as being of central importance to the nation's development. Effective settlement improvement and upgrading activities, which we here term "management", require adequate spatial data. To date, the acquisition of spatial models of informal settlements has been based on conventional mapping techniques, and mostly on photogrammetry. Data are compiled using analogue or analytical methods. These are manual and hence require both considerable expertise and expensive equipment. Moreover, these methods are uneconomical over the often relatively small, densely populated areas covered by informal settlements and are also too expensive to employ with a regularity required to support such tasks as change detection. Alternative imaging sources and mapping techniques are therefore needed.
In this article we examine the problem of spatial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for informal settlement management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spatial information requirements, the role which imagery can play in satisfying these spatial information requirements, and effective imaging options. We focus on the potential of high resolution satellite imaging, small format digital aerial imagery and digital multispectral video systems for rapid mapping. We also discuss the example of automated shack extraction from aerial imagery.  相似文献   
272.
流域地形自动分割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提供了基于栅格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流域空间结构,进行流域自动分割的技术方法。该方法包括地貌形态结构定义、流域结构定义和算法设计3个部分。基于本文设计的算法,可以从DEM提取完整的汇流网络和分水线网络,两者组成的多边形集把流域分割成具有拓扑结构的多个子汇流区,这个子汇流区集作为存贮流域信息的基本地貌单元,是流域信息进入地学数据库的框架,也是进行空间分布式机理──过程流域分析模型的基础。并以山西离石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王家沟流域为试验区,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73.
关于数字航测相机像移补偿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航测相机像移补偿有两种方法 :一是在相机的焦平面上 ,使感光平面沿飞行方向 ,在曝光瞬间作一微小位移 ,以改正因摄影平台相对于被摄目标的运动引起的像点位移 ;二是在曝光瞬间 ,使相机作一微小的俯仰角旋转 ,以改正因摄影平台相对于被摄目标的运动引起的像点位移。前者简称为焦平面平移改正法 ,后者可称为俯仰旋转改正法。本文中研究了这两种像移补偿方法的差异和所能达到的精度水平及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74.
讨论了生成AVLN数字地图及相应数据库所必须采集的信息。重点分析了AVLN系统中几个依赖数字地图的功能。  相似文献   
275.
GZSD—1606型数字强震记录仪与分析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震观测是地震工程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为地震动特性研究和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数据和理论依据。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新型数字强震记录仪与分析系统的设计思想、特点,技术指标,同时给出了测试数据和实验曲线。  相似文献   
276.
通过采样过程和模数转换对记录影响的分析,讨论了数字地震仪记录的动态范围,以及如何使用谱分析方法去除仪器对最终记录的影响,以便获取“真实地面运动”的近似。  相似文献   
277.
长白山天池火山地震观测与应力状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1997年6~9月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布设了数字化流动地震观测台网,对长白山火山地震活动进行了近震源观测,获取了大量与火山活动相关的地震信息。通过本次观测及资料处理,对长白山火山地震及其所反映出的应力状态有了一定的认识,为长白山火山活动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78.
由于数字地震记录仪具有记录频带宽,分辨率高,动态范围大以及易于用计算机处理等优点,所以数字地震台网产出的数字地震资料成为地震活动性,震源机制,地球内部研究,地震监测及预报等的最基本数据源。  相似文献   
279.
本文闸述了数字化时代,对服务于电视的高清晰度设备数字化摄像机的功能作了简单介绍以及后期非线性编辑给从业人员带来的要求。  相似文献   
280.
青藏高原东北缘断层活动变形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和讨论了位错理论模型的发展历史和应用领域,采用走滑和倾滑位错理论模型对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多组断层活动产生的三维形变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该地区1999~2001年间的GPS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甘青块体顺时针转动等一些较重要的结论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