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0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23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51篇
地质学   530篇
海洋学   11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1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野外构造解析和显微构造分析表明:崇山剪切断裂系北部的崇山剪切断裂带为一条左旋走滑剪切带,变形温度为300~550℃,为绿片岩相至低角闪岩相;而南部的临沧剪切带是一条带有NWW-SEE向地壳缩短变形的左旋走滑剪切带,普遍为绿片岩相,变形温度为300~450℃,存在向SE的推覆事件。对采自崇山和临沧韧性剪切带内糜棱岩样品中矿物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表明:崇山韧性剪切带凤庆至小湾公路26km处02DX-139样品中黑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28.3±0.1Ma,临沧韧性剪切带双江粟义剖面02DX-51样品白云母给出了31.5±0.2Ma的坪年龄。崇山-临沧剪切断裂带变形运动学和变形时序与哀牢山-红河剪切断裂带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这为理解滇西地区新生代构造演化和亚欧-印度块体的拼合效应及南海海盆的打开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292.
多源土地利用/覆盖分类产品是陆地表层过程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数据,而其一致性分析则是产品应用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基于类型面积偏差、类型面积相关、误差矩阵和类型空间混淆等方法,从面积一致性和空间一致性两方面分析了 5种土地利用/覆盖分类产品(MCD12Q1-2010、GlobCover2009、CCI-LC2010、FROM-GLC2010和GlobeLand30-2010)在全球海岸带区域的一致性。结果表明:① 各产品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空间分布总体上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但在细节上存在大面积不一致现象;② 各产品对全球海岸带土地利用/覆盖构成的描述基本一致,即以水体为主,林地和未利用地次之,耕地、草地和灌木地较少,湿地和人造地表相对最少,但在细节上存在面积偏差;③ 在产品组合中,MCD12Q1-2010/GlobCover2009的相关系数、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均最低,分别为0.8814、67.46%和0.5748,而GlobCover2009/CCI-LC2010的相关系数、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均最高,分别为0.9869、81.50%和0.7505;④ 5种产品两两对比,草地、灌木地和湿地的混淆程度最高,耕地和人造地表次之,林地和未利用地较低,水体最低;⑤ 全球海岸带有28.81%的土地具有较低的一致性,这些区域地类混淆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耕地、林地、草地、灌木地、湿地和未利用地之间的相互混淆对5种产品的一致性程度有直接影响。本文有望为海岸带研究在已有土地利用/覆盖数据源选择和使用等方面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93.
ABSTRACT

The 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 (DBSCAN) method is often used to identify individual activity clusters (i.e., zones) using digital footprints captured from social networks. However, DBSCAN is sensitive to the two parameters, eps and minpts.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 improved density-based clustering algorithm, Multi-Scaled DBSCAN (M-DBSCAN), to mitigate the detection uncertainty of clusters produced by DBSCAN at different scales of density and cluster size. M-DBSCAN iteratively calibrates suitable local eps and minpts values instead of using one global parameter setting as DBSCAN for detecting clusters of varying densities, and proves to be effective for detecting potential activity zones. Besides, M-DBSCAN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noise ratio by identifying all points capturing the activities performed in each zone. Using the historic geo-tagged tweets of users in Washington, D.C. and in Madison, Wisconsin,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1) M-DBSCAN can capture dispersed clusters with low density of points, and therefore detecting more activity zones for each user; 2) A value of 40 m or higher should be used for eps to reduce the possibility of collapsing distinctive activity zones; and 3) A value between 200 and 300 m is recommended for eps while using DBSCAN for detecting activity zones.  相似文献   
294.
Du  Qinqin  Zhang  Mingjun  Wang  Shengjie  Che  Cunwei  Ma  Rong  Ma  Zhuanzhuan 《地理学报(英文版)》2019,29(4):496-516
The 1998-2012 global warming hiatus has aroused great public interest over the past several years. Based on the air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from 622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China, the temperature response to the global warming hiatus was analyzed at national and regional scales. We found that air temperature changed -0.221℃/10a during 1998-2012, which was lower than the long-term trend for 1960-1998 by 0.427℃/10a. Therefore, the warming hiatus in China was more pronounced than the global mean. Winter played a dominant role in the nationwide warming hiatus, contributing 74.13%, while summer contributed the least among the four seasons. Furthermore, the warming hiatus was spatial heterogeneous across different climate conditions in China. Comparing the three geographic zones, the monsoon region of eastern China,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ern China, and high frigid reg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there was significant cooling in eastern and northwestern China. In eastern China, which contributed 53.79%, the trend magnitudes were 0.896℃/10a in winter and 0.134℃/10a in summer. In the Tibetan Plateau, air temperature increased by 0.204℃/10a, indicating a lack of a significant warming hiatus. More broadly, the warming hiatus in China may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the negative phase of PDO and reduction in sunspot numbers and total solar radiation. Finally, although a warming hiatus occurred in China from 1998 to 2012, air temperature rapidly increased after 2012 and will likely to continuously warm in the next few years.  相似文献   
295.
选择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过渡带——陕北榆林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对两个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进行了解译,总结了该区10余年来沙漠化土地景观特征,分析了土地沙漠化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沙漠化土地形势仍十分严峻,沙漠化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67.7%,其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表现为西北部和中部区域沙漠化程度较为严重,土地沙漠化空间分布的不平衡性与该区自然因素和土地利用方式的空间差异有关。经过几十年的积极治理与改造,该区土地沙漠化过程逐渐趋于稳定。通过探讨土地沙漠化的成因,认为自然环境与人类行为的相互作用及在时间尺度上的矛盾造成了该区持续的土地沙漠化过程。  相似文献   
296.
重要经济发展区域间海运网络时空演变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MSR)、金砖国家(BRICS)、美日韩(AJK)是重要经济发展区域。研究其海运网络的时空演变规律有助于国家层面的贸易竞争均衡分析,对海运战略科学部署和智慧应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AIS(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数据具有实时性,且已基本覆盖全球港口的近海区域,能为海运网络提供及时分析的数据支撑。本文利用AIS数据挖掘MSR、BRICS、AJK的运输网络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MSR散货、集装箱、油轮的内部网络结构的变化明显大于AJK和BRICS,说明“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MSR的内部海运贸易;MSR、AJK和BRICS的外部网络结构变化2013-2016年都较大,说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期间,MSR、AJK和BRICS 3个区域之间的海运贸易变化较大;3个区域的集装箱、油轮吞吐量加权的内外部海运网络结构2015-2016年较2013-2014年更为稳定,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这3个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的吞吐量加权海运网络结构变化幅度逐步减小。“一带一路”倡议对不同的经济发展区域的影响不同,对MSR的内外部海运网络结构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对BRICS散货、集装箱、油轮型海运网络的影响呈现差异化特征,对AJK内部海运网络没有影响,对AJK的外部网络产生了部分影响。提高MSR的海运贸易吞吐量,提升MSR在海运网络中的贸易地位,仍是当前的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297.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海洋产业发展迅速,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巨大,各地区海洋经济差异显著。文章基于多部门经济模型,对1996—2015年我国三大海洋经济区的海洋产业结构变迁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能力进行研究,运用回归分析对海洋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贡献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1996—2005年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剧烈,2006—2015年趋于平稳。三大海洋经济区中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结构总体变动较大,长三角次之,珠三角最小。海洋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对海洋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推动作用,1996—2005年海洋第一产业贡献能力明显,2006—2015年海洋第三产业贡献能力最大,第二产业次之。  相似文献   
298.
为研究太湖流经不同类型缓冲带的入湖河流水体氮污染特征,于2011年9 12月连续对流经4种不同类型缓冲带入湖河流沿程共32个样点进行采样,分析各样点的氮浓度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流经农田型缓冲带入湖河流中总氮浓度由缓冲带外进入缓冲带内不断减小,到入湖河口处有轻微上升;流经养殖塘型、村落型缓冲带入湖河流中总氮浓度由缓冲带外进入缓冲带内变化不大,到接近入湖河口时浓度显著升高;流经生态型缓冲带入湖河流中各氮元素形态沿程不断降低.在流经4种类型湖泊缓冲带入湖河流中,流经农田型、养殖塘型和生态型缓冲带的入湖河流以硝态氮为氮元素的主要存在形态,而流经村落型缓冲带的入湖河流中硝态氮和铵态氮同为氮元素的主要存在形态.总氮浓度、铵态氮浓度与缓冲带类型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外源污染排入对流经缓冲带的入湖河流中氮元素总量及形态产生较大影响.流经生态型缓冲带入湖河流净化效果最佳,总氮、硝态氮和铵态氮浓度削减率分别为60%、53%和61%.  相似文献   
299.
3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