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5篇
  免费   393篇
  国内免费   706篇
测绘学   47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107篇
地质学   2345篇
海洋学   10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2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胶南构造混杂岩带中榴辉岩的围岩——套程度不同的糜棱岩化岩石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其显微形变的结构特征及环境意义、石英组构特征及动力学信息,并讨论其形成的古构造环境和构造机制。  相似文献   
12.
南海北缘东部盆地油气资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海北缘东部的珠江口盆地及台西南盆地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油气资源,根据区域构造背景、盆地发育分布的特点及中、新生代的油气地质条件,结合含油气构造、油气田、油气井的分布规律,利用油气资源评价的理论、方法,对区内的油气资源进行了综合研究,并按照油气资源状况划分出油气富集区、油气潜力区、油气远景区,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划分出4条油气富集带、11条油气潜力带、8条油气远景带,充分显示了该区石油、天然气的分布规律和油气地质特点,为商业性的勘探开发和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On the basis of the sound velocity measurements of the coral reef core from Nanyong No.1 well of Yongshu Reef in the Nansha Islands,the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vertical sound velocity transition features in the coral reef core an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igraphic depositional facies change as well as stratigraphic gap of erosion,analyses the cause of the sound velocity transition,expounds the concrete process of the sea level change resulting in the stratigraphic gap of erosion and facies change in the coral reef and explains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vertical sound velocity transition in the coral reef core an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igraphic paleoclimate and the sea level change.This study is of important practical value and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island and ree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the acoustic logging for oil exploration in the reef limestone area as well as the paleoceanographic study of the marginal sea in the westerm Pacific Ocean.  相似文献   
14.
福建沿海地区浅层地下水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美辉 《福建地质》2008,27(3):289-295
福建沿海地区3.8万km^2区域内,采集陆地浅层地下水(井水)1206件样品进行测试19种元素中,选择Be、Cd、C1、Cu、F、Fe、Hg、Mn、Pb、Zn等10个元素,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对浅层地下水的质量进行评价,并探究了影响地下水质量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浅层地下水的质量主要受地质背景条件及地理条件的共同制约。  相似文献   
15.
利用岩心观察、测井相分析、测井资料处理与评价、图像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了胜坨油田T74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浊积砂体的沉积微相及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表明,T74地区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储层由三期浊积砂体叠加形成,可划分为中心微相和边缘微相两种沉积微相带;各期浊积砂体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层内非均质性以韵律性不明显、渗透率差异大为主要特征,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微相控制,中心微相储层的物性要好于边缘微相;不同沉积相带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存在差异,中心微相主要发育中孔中喉和细孔中喉型孔隙结构,边缘微相主要发育细孔细喉以及微孔型孔隙结构.  相似文献   
16.
埃达克质岩的构造背景与岩石组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介绍了埃达克质岩形成的构造背景与岩石组合。埃达克质岩可以形成于不同的构造背景并与不同类型的岩石同时出现:1)火山弧环境中常出现埃达克质岩一高镁安山岩-富Nb玄武质岩组合,它的形成可能与板片熔融以及熔体一地幔橄榄岩的相互作用有关;2)大陆活动碰撞造山带环境(如羌塘)中埃达克质岩常与同期钾质或橄榄玄粗质岩共生,这可能与俯冲陆壳熔融和俯冲陆壳熔体交代的地幔橄榄岩熔融有关;3)造山带伸展垮塌环境(如大别山)中埃达克质岩会伴随有镁铁质一超镁铁质岩浆出露,增厚下地壳产生埃达克质岩浆后的榴辉岩质残留体拆沉进入地幔,与地幔橄榄岩的混合可能形成后期镁铁质一超镁铁质岩浆的源区;4)大陆板内伸展环境中埃达克质岩常与同期橄榄玄粗质的岩石共生,增厚、拆沉下地壳,以及富集地幔的熔融或岩浆混合在岩石的成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骅坳陷北大港构造带沙河街组沉积体系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陆相湖盆沉积特征,以T A Cross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在大量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定量研究了黄骅坳陷北大港构造带沙河街组沉积体系和沉积物源特征,确定了沙河街组沉积时期总体发育近岸水下扇、滩坝、深水重力流水道、扇三角洲前缘和滑塌浊积扇等主要沉积相类型。中期基准面旋回A-D层序沉积时期发育近岸水下扇和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滑塌浊积扇沉积体系;中期基准面旋回E-F层序沉积期间发育有利于油气储集的近岸水下扇和滩坝砂体;中期基准面旋回G层序沉积时期主要发育重力流主水道—重力流水道侧缘以及近岸水下扇沉积砂体;中期基准面旋回H层序沉积时期主要发育重力流主水道—重力流水道侧缘沉积体系。最后,预测了有利岩性圈闭发育的沉积相带和地区。  相似文献   
18.
野外露头剖面的岩石学与岩相组合,沉积特征与相标志,古流向测定,室内砂岩的骨架矿物、重矿物组合及其平面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是以线状或点状物源为特征的一套近源快速堆积的冲积扇与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形成于盆地由快速拗陷转入逆冲负荷沉降期间。长8沉积期盆地西南部的古水流与物源主要来自盆地西南方向,其次为西北和东南方向。长6油层组沉积期,盆地内部底床下沉作用减缓,湖盆开始收缩,湖盆西岸除北部有少量扇三角洲沉积外,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而盆地东北部与东部的沉积作用大大加强,致使在盆地东部形成一系列大型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至盆地西南部相变为半深湖-深湖相与浊流相沉积。长6沉积期古水流除来自西南、西北和东南方向外.还有来自北东和正东方向的次要物源,它们在盆地西南部悦乐-玄马-板桥-固城-合水-带汇合,使该地带成为混合物源区。  相似文献   
19.
个旧地区拉丁尼克期火山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该期玄武岩的岩石类型为杏仁状斑状纤闪石化玄武岩,属于硅不饱和、富碱、高钛,镁、铁偏高,铝偏低,具有大陆碱性橄榄玄武岩的组分特征.该玄武岩为陆内拉张环境下基性程度高、分异程度低的幔源岩浆分异的产物,形成于大陆板内裂谷环境,并与拉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五风井田位于贵州省大方县城东侧,面积89.22km^2,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主要可采煤层为6中、26、33号煤层,煤炭总资源量26 130万t。井田内主要含水层为三叠系茅草铺组岩溶溶洞含水层(T1m),夜郎组玉龙山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T1y2),二叠系中统长兴组岩溶裂隙含水层(P3c)、茅口组岩溶溶洞-暗河含水层(P2m)。矿床属于以岩溶充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矿床。井田的充水水源为地表水、地下水和小煤矿、采空区的老窑积水,充水通道为断裂破碎带及采矿冒落裂隙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