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7篇
  免费   558篇
  国内免费   677篇
测绘学   64篇
大气科学   272篇
地球物理   998篇
地质学   1206篇
海洋学   1441篇
天文学   66篇
综合类   135篇
自然地理   13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232篇
  2006年   187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对台湾海峡西北部福建平潭岛附近海域33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有孔虫进行分析鉴定,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有孔虫优势种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G.ruber、Globigerina bulloides的分布及底栖有孔虫组合受到不同水团的影响。根据浮游有孔虫上升流指示种G.bulloides、底栖有孔虫组合和高营养盐深水种的分布特征,对研究区受夏季沿岸上升流的影响范围和程度进行评估。研究区沿岸上升流主要分布于东南部水深大于40 m的海域及平潭岛东部水深20 m附近,最远可达水深低于10 m的海湾内部分区域,但强度相对减弱,水深较浅的陆地和岛屿边缘附近未受沿岸上升流影响。平潭岛东北部到南日岛西南部水深10~30 m部分区域由于受到冬季浙闽沿岸流的影响,沿岸上升流在该区域的沉积记录缺失。  相似文献   
142.

煤矿工作面底板下方隐伏断层、陷落柱等小尺度地质构造不仅难以识别,而且在采动影响下,还将进一步发育,形成潜在的隐伏导水通道,容易发生滞后突水.本文提出通过实时监测极化率参数的变化实现对由小规模地质构造引起的煤矿滞后突水预警.采用三维激发极化法装置形式,利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物理模型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发现采空区底板下陷落柱构造突水过程中极化率参数变化规律.随着水位上升,异常区极化率逐渐增大,异常位置更加明显,可根据极化率参数的极大值点的位置,通过交汇作图方法确定构造异常体中心的平面位置,可根据极化率参数值大小变化监测其水位变化.结果表明通过对极化率参数的监测,对隐伏构造突水过程进行及时预警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3.
沈长寿 《地球物理学报》1987,30(04):331-340
本文用行星际和地面磁场以及电离层资料,讨论了三次磁暴期间高、中纬电离层电场对太阳风和磁层内变化的响应。 分析表明,当IMF的Bx分量由北向转为南向时,太阳风驱动的磁层对流变化能直接反映出高纬电离层电位的变化。但持续南向的Bx再次增强时,太阳风输入的主要能量耗损于内磁层过程;电离层的响应表现为一个弛豫过程。当Bx由南转北时,环电流的消失对电离层的作用同样有弛豫的特点。此时,驱动电位已撤消,环电流是维持电离层电位的唯一外源。 本文用电路类比及简单模式法结论对上述几种实测情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4.
地下采矿活动引起上覆岩层移动变形和破坏 ,对覆岩变形破坏进行监测 ,可以为采矿设计和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本文从对应于实际地层介质的相似材料物理模型实验出发 ,探讨了模拟实验的相似条件和可行性 ,进行了采矿活动不同时期覆岩电阻率特征变化的动态测试 ,结合实验数据进行反演计算 ,最后获得覆岩变形破坏与电阻率变化的响应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 ,覆岩变形和破坏必然造成地层介质电性特征的变化 ,不同破坏带的破坏程度不同 ,电阻率变化响应特征不一样 ,两者是一一对应的 .利用电阻率方法监测覆岩变形和破坏是完全可行的 .  相似文献   
145.
应用二维磁流体动力学模拟方法数值研究了三层电流片中电阻撕裂模不稳定性的特征及磁场重联过程.结果表明,这是一种复杂的非稳态磁场重联.在初期阶段,三个电流片中分别由撕裂模不稳定性引起磁场重联,形成薄而长的磁岛.随着撕裂模不稳定性的非线性发展,每个磁岛的宽度都逐步增大,以至导致新的磁场重联发生.同时,三个电流片的强度都逐渐减弱,且原中心反向电流区最终消失.部分磁能不断地转化为等离子体的热能和动能,引起等离子体的加热和加速.多层电流片中撕裂模不稳定性引起的自发重联,可能对太阳耀斑、日冕加热、太阳风与磁层耦合等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6.
解释了利用高频雷达探测海洋表面流的基本原理,简要介绍了新研制的海态监测分析雷达OSMAR的组成及其工作流程,着重分析了利用OSMAR探测北部湾海流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7.
揭示地质现象的本质与核心--地质作用与时-空结构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对于如何将化学、数学、物理学和复杂性科学与地球科学相结合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得出主要结论:“地质作用与时-空结构是地质现象的本质与核心”。并且提出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静态到动态三个层次的表述形式及其相应的理论和方法,即:⑴用平衡、可逆过程热力学研究地质作用并分别用地质数学中的随机过程(马尔科夫过程)和随机场(“地质统计学”)表示时间的空间结构。这是静态的地质作用与时-空结构;(2)用非平衡、不可  相似文献   
148.
When waves break against seawalls, vertical breakwaters, piers or jetties, they abruptly transfer their momentum into the structure. This energy transfer is always spectacular and perpetually unrepeatable but can also be very violent and affect the stability and the integrity of coastal structures. Over the last 15 years, increasing awareness of wave-impact induced structural failures of maritime structures has emphasised the need for a more complete approach to dynamic responses, including effects of impulsive loads. At the same time, movement of design standards toward probabilistic approaches requires new statistical tools able to account for uncertainties in the variability of wave loading processes.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approach to the definition of loads for use in performance design of vertical coastal structures subject to breaking wave impacts.  相似文献   
149.
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是广泛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大陆架水域的浮游桡足类,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根据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4个季节使用网目孔径为0.505mm的浮游生物网采集的样品,分析了南海西北部陆架区中华哲水蚤的水平、季节和昼夜垂直分布以及与季风、海流和温度的关系。中华哲水蚤丰度季节变化显著,整个调查海域春季的平均达(22.30±77.78)个/m3,夏季的降低,平均为(13.74±45.10)个/m3,秋季消失,冬季调查期间仍未出现。中华哲水蚤的区域分布差异十分显著,将调查海域划分为粤西近海、琼东近海、粤西-琼东外海三个亚区,在粤西近海亚区春、夏季中华哲水蚤的平均丰度分别为(115.63±145.93),(68.12±84.00)个/m3,远高于另外两个亚区。夏季琼东沿岸上升流区的中华哲水蚤没有昼夜垂直移动行为,呈底层分布,以躲避表层高温的伤害。南海西北部陆架区是中华哲水蚤的季节分布区,冬春季东北季风期间由广东沿岸流从东海沿岸携带而来,出现的时间从北往南逐渐推迟;夏季西南季风期间雷州半岛东部近海的冷涡和琼东沿岸上升流区成为中华哲水蚤度夏的避难所;秋季季风转换时期上升流减弱或消失,中华哲水蚤因耐受不了高温(>27℃)死亡而消失。因此,中华哲水蚤对东北季风时期的沿岸流和西南季风时期的上升流均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0.
将冕环电流按成因分成三种类型:对流电流、感应电流和自举电流,并分别进行了讨论。将tokamak等离子体中的自举电流的概念引入到冕环中,初步分析表明在部分冕环中也可能产生可观的自举电流。这种电流的存在将对冕环的稳定性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