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47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367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41.
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结晶分异机制概述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刘志超  吴福元  刘小驰  王建刚 《岩石学报》2020,36(12):3551-3571
近年来,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高分异成因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另外,有调研工作发现,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具有良好的稀有金属成矿潜力,是未来矿产勘探的重点靶区。稀有金属元素的富集过程应与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密切相关。但是,目前我们对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岩浆分异演化过程缺乏深入的了解,因而也难以对其成矿效应进行有效评估。针对该问题,本文选择喜马拉雅带中两个颇具代表性的、明显发生稀有金属矿化现象的岩体(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的然巴淡色花岗岩和高喜马拉雅带中的告乌淡色花岗岩)开展系统野外地质、岩相学、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调查研究,就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结晶分异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综合近年来有关花岗岩结晶分异作用的研究进展,我们认为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结晶分异过程可以划分为原地结晶分异和岩浆侵位运移过程中流动分异两种主要机制,大部分的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应是两种机制共同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42.
李治华  李碧乐  李鹏 《地质学报》2020,94(12):3625-3642
本文报道了柴北缘滩间山地区独树沟金矿区花岗斑岩的地球化学、锆石U- Pb定年和Hf同位素的研究结果。全岩化学分析显示岩石具有富硅(SiO2=75. 23%~77. 28%)、钠(Na2O/K2O=1. 71~2. 41),贫铁(TFe2O3=1. 04%~3. 24%)、镁(MgO=0. 28%~0. 39%)、钙(CaO=0. 23%~0. 75%)、铝(Al2O3=13. 09%~13. 73%)的特征;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K、Th和U,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 P,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岩石具有较强的Eu负异常(δEu=0. 49~0. 53),分异指数DI为90. 76~93. 71,指示岩石发生了较强的结晶分异作用,通过与邻区花岗岩进行特征对比,判断独树沟花岗斑岩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锆石U- Pb定年显示,独树沟花岗斑岩形成于350. 8±1. 7Ma;锆石Hf同位素显示,独树沟花岗斑岩的锆石εHf( t )值为+1. 82~+9. 19,平均值为+6. 85,二阶段模式年龄( t DM2)为768~1238Ma,独树沟花岗斑岩的Hf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指示其源区物质组成较为复杂,以新元古代新生地壳物质为主,有中元古代甚至更古老的地壳物质存在。结合柴北缘古生代构造演化历史,认为独树沟花岗斑岩形成于早古生代碰撞造山之后的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443.
于新慧  秦切  黄河  王涛  张招崇  童英  郭磊  宋鹏 《地质学报》2020,94(10):2893-2918
南天山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与塔里木克拉通的接壤地带,是了解克拉通及造山带构造演化的重要地区。但就南天山洋最终闭合和陆陆碰撞的时代目前还存在不同观点。盲起苏花岗岩体位于南天山造山带东段,是该区大型的复式花岗岩体,主要由东部黑云母花岗闪长岩、西部黑云母花岗岩和中部二云母花岗岩组成。LA ICP MS锆石U Pb定年结果显示,东部、西部和中部花岗岩的形成年龄分别为297±4 Ma、294±3 Ma和292±2 Ma。地球化学特征上,东部和西部花岗岩的SiO 2 含量为65. 34%~73. 12%,A/CNK为1. 00~1. 11(平均1. 05),Na 2 O+K 2 O的含量为7. 26%~8. 52%,属高钾钙碱性弱过铝质岩石;中部花岗岩的SiO 2 含量为71. 97%~72. 84%,A/CNK为1. 09~1. 14(平均1. 12),Na 2 O+K 2 O的含量为8. 36%~8. 80%,属钙碱性强过铝质岩石。稀土元素上,三者均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N=9. 58~44. 94\],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LREE/HREE=8. 00~22. 97),并呈现不同程度的Eu负异常(东部 δ Eu=0. 67~0. 81;西部 δ Eu=0. 48~0. 78;中部 δ Eu=0. 44~0. 48)。微量元素上,三者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同位素特征上,锆石 ε Hf ( t )值分别为-11. 31~-1. 64(东部)、-5. 41~-0. 50(西部)和-14. 43~-2. 51(中部),二阶段Hf模式年龄( t DM2 )均在1. 30~2. 20 Ga之间;东部岩体的 ε Nd ( t )的值为-6. 92~-10. 10,二阶段模式年龄 t DM2 (Nd)在1. 62~1. 88 Ga之间。综合区域地质和前人研究资料,表明盲起苏复式花岗岩体可能是后碰撞早期阶段由加厚的变质火成岩地壳发生部分熔融,经不同程度结晶分异所形成的,并暗示了南天山洋的闭合及陆陆碰撞的时间应发生于二叠纪之前。  相似文献   
444.
40Ar/39Ar同位素定年分析显示滇西新生代高镁富钾火山岩均形成于始新世晚期(约36 Ma),富含MgO(>9%)和K2O(3.07%~7.28%),绝大部分K2O/Na2O比值大于2,均属超钾质系列岩石.较高的Cr、Ni含量和较低的Sc(<30 μg/g)、TiO2(<1%)含量暗示了源区为尖晶石相方辉橄榄岩;高镁富钾火山岩与区内同时代的粗面岩具相似的地球化学组成特征,均富集LILE和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Ti等,具有极低的Nb/La比值(0.2~0.3)、较高的87Sr/86Sr初始值(0.7056~0.7072)、负的εNd初始值(-0.97~-4.87)和相对较高的206pb/204Pb(18.556~18.695)、207pb/204Pb(15.609~15.630)比值,具有明显的岛弧型钾质火山岩的性质.高镁富钾火山岩来源于受古特提斯俯冲带流体交代的尖晶石相方辉橄榄岩的部分熔融岩浆,并在深部岩浆房经历了橄榄石的结晶分异和堆晶作用,而粗面岩则还在相对浅部岩浆房经历了较大程度的长石与单斜辉石的分离结晶.  相似文献   
445.
对采自西南印度洋中脊(SWIR)50°E附近5个站位的玄武岩样品进行了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样品主量元素、TAS分类图解和AFM图解显示,SWIR研究区样品类型主要为低钾拉斑玄武岩.相对原始地幔SWIR区玄武岩具有Ba、Nb、Sr负异常,K表现为正异常.稀土元素分配模式均为左倾型,具有轻微的Eu、Ce正异常;SWI...  相似文献   
446.
稀有金属伟晶岩的结晶过程是认识其成矿作用的重要方面.前人利用冷却模型所推测出的侵入变质围岩的伟晶岩冷却时间为几天至几千年,但对侵位于花岗岩中伟晶岩的结晶过程缺乏相关研究.基于此,对新疆大喀拉苏及镜儿泉地区稀有金属伟晶岩的野外地质观察及年代学研究显示,两处伟晶岩的侵位模式不同,侵位时花岗岩围岩的温度有别.大喀拉苏1号伟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