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甘肃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收支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霞 《中国沙漠》2018,38(6):1237-1242
量化分析了甘肃省兰州、天水、庆阳、定西、金昌和嘉峪关及甘南藏族自治州7个地区的农田生态系统主要作物碳吸收、排放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研究区2007—2014年的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总量为1.67~61.18万t,年均增加率3.31%~18.10%。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吸收强度最大的是嘉峪关,其次是兰州;碳吸收强度最小的是定西,为0.62 t·hm-2·a-1。2007—2014年,兰州、天水、庆阳、定西、金昌、嘉峪关、甘南的农田生态系统的年均净碳源强度分别为-0.254、-0.241、-0.196、-0.221、-0.005、0.163、-0.042 t·hm-2。  相似文献   
142.
农作物生产结构与布局是农业地理学探讨的传统研究主题,开展农作物生产格局演变特征与机制研究,可为区域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供参考依据。论文运用区位基尼系数、重心移动模型、比较优势指数等方法,揭示1995—2019年广西粮食、糖料、水果和蔬菜4类主要农作物生产格局的演变特征,剖析其形成机制,据此提出相关优化建议。结果表明:粮食作物“退”、糖果菜“进”构成主要农作物竞争的基本态势;粮食、蔬菜生产空间分布相对分散,糖料生产地理集聚趋势明显,水果生产由相对集中走向分散;主要农作物综合比较优势受规模比较优势主导,粮食生产劣势明显,糖料生产具有绝对规模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水果、蔬菜生产规模比较优势突出但效率比较优势有待提升。资源禀赋的约束、市场供需和比较效益的主导、乡村社会发展要素变化的诱发、制度环境的引导/修正、集聚经济的循环累积等多种力量综合作用推动农作物生产格局的演变。特殊的区情决定了广西农作物生产应统筹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通过结构调整、产业集聚、空间优化,推进农作物生产从规模扩张向综合效益提升转型。  相似文献   
143.
A SOTER-based automatic procedure for qualitative land evaluation is developed. This procedure was created in the automated land evaluation system (ALES). The objective was to design a procedure that allows for a quick separation of potentially suitable from non-suitable SOTER units for the intended land use, indicating constraints to different kinds of land use. Different kinds of land are unequal1y suited to various uses, land eva1uation is the assessment of the suitability of a tract of land for a specified kind of land use. In practice this implicates the comparison (matching) between the requirements of a specified land use and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nd. Land evaluation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 are treated in the paper. The ALES is a computer program that allows land evaluators to build their own knowledge-based system with which they can compute the physical and economical suitability of map units in accordance with FAO framework for land evaluation. The ALES program works with so-called decision trees, being hierarchical multiway keys in which the leaves are results (e.g., severity levels of land qualities), and the interior nodes of the tree are decision criteria (e.g., land characteristic values). These trees are traversed by the program to compute an evaluation using actual land data for each map unit. SOTAL is a SOTER-based qualitative model developed in ALES for physical land evaluation in which presently three land utilization types (LUTs) are distinguished, i.e., cultivated banana, coffee and rubber under different input and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These LUTs are characterized by 11 landuse requirements and evaluated by matching the land use requirements with the corresponding land qualities. The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criteria used in SOTAL for land quality assessment and how a final suitability rating is achieved on the basis of the rated land qualities. Results are visualized through G1S-generated maps as products in response to the specific information and data needs of decision and policy makers.  相似文献   
144.
扎兰屯地区近30年气象条件变化及与作物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扎兰屯地区1971-2000年的温度和降水资料,分析大于等于0℃、10℃、15℃、20℃活动积温的变化及各界限温度持续期间降水的变化,发现它们都呈上升趋势。用10年直线滑动平均法对扎兰屯地区作物产量资料进行处理,分离出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计算各气象因子与气象产量的相关系数,分析气象因子对产量的影响。玉米和大豆产量与积温关系较大,积温增加使产量增加;马铃薯和小麦产量则与降水量关系较大,降水增多会使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45.
李爽  闫欢 《热带地理》2022,42(8):1241-1252
基于UN Comtrade公布的2011—2020年国际油料贸易数据,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法,研究世界油料贸易网络的演化特征,并通过QAP模型探究油料贸易网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油料贸易网络具有良好的连通性和小世界属性,但整体网络密度及互惠系数相对较低,网络中各节点间的联系有待加强;国际油料出口市场高度集中,进口市场相对分散,贸易重心向以巴西为首的发展中经济体偏移;油料贸易网络存在核心―半边缘―边缘的圈层结构,核心成员国家主要集中在北美和南美地区,美国、巴西和阿根廷是主要的核心国家,对其他国家存在较强的影响力。2)经济规模差异、人均收入差异、人均耕地面积差异和陆地接壤对油料贸易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制度距离和劳动力数量差异则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地理距离在无权网络中与油料贸易负相关,而在加权网络中为正相关。中国虽是油料进口大国和消费大国,但油料进口来源过度集中,进口潜在风险较大。中国应调整油料进口国别结构,构建油料供应网络,深化贸易合作与利益融合,保障油料进口安全。  相似文献   
146.
研究目的】典型黑土地分布区土壤硒自然禀赋、成因来源、生态环境效应及人体健康评价为健康地质研究焦点,开展双阳河流域土壤-作物-人体系统中硒迁移与累积的定量研究,对黑土地富硒农产品开发和地方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测定成土母质、土壤、大气降尘、灌溉水、作物籽实和人发等多介质硒含量,运用GIS、SPSS软件对测试结果统计分析及评价。【研究结果】划定富硒土地46.4 km2,主要沿双阳河及其支流分布;硒以人为成因为主,主要来源于大气降尘补充,输入通量为0.21~1.47 kg/km2 · a。土壤、大豆、水稻、玉米和人发硒含量均值为0.305 mg/kg、0.0352 mg/kg、0.0287 mg/kg、0.0198 mg/kg和0.145 mg/kg;作物对土壤硒的富集系数(0.120)远小于1,人发对作物硒的富集系数(4.834)大于1,揭示人发对硒具有较强的浓缩和放大作用,硒在土壤-作物-人体系统中的迁移与积累呈“V”字型模式。【结论】土壤硒含量整体为足硒或富硒,无硒潜在环境风险。大豆、水稻富硒占比为28.4%、9.4%,未发现硒超标情况,无生物硒中毒风险。人发硒含量明显低于参考值0.20~0.60 mg/kg,人体处于缺硒状态,随年龄增长呈递减趋势,可能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应引起地方相关部门关注。创新点:基于系统的生态地球化学数据,运用统计分析学原理,开展典型黑土区土壤-作物-人体系统中硒迁移与积累研究,为富硒农产品开发和地方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