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46篇
  免费   2836篇
  国内免费   3540篇
测绘学   4575篇
大气科学   2704篇
地球物理   3212篇
地质学   8704篇
海洋学   2387篇
天文学   468篇
综合类   1564篇
自然地理   2708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261篇
  2022年   526篇
  2021年   665篇
  2020年   682篇
  2019年   808篇
  2018年   564篇
  2017年   763篇
  2016年   742篇
  2015年   850篇
  2014年   1111篇
  2013年   1085篇
  2012年   1281篇
  2011年   1341篇
  2010年   1131篇
  2009年   1137篇
  2008年   1179篇
  2007年   1436篇
  2006年   1331篇
  2005年   1227篇
  2004年   1139篇
  2003年   1005篇
  2002年   934篇
  2001年   746篇
  2000年   724篇
  1999年   596篇
  1998年   576篇
  1997年   455篇
  1996年   403篇
  1995年   335篇
  1994年   317篇
  1993年   218篇
  1992年   181篇
  1991年   121篇
  1990年   103篇
  1989年   92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简述了开发地震快报系统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52.
基于GIS/MIS/OA的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经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经营模式的概念,探讨了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经营模式的体系结构、子系统功能和主要林业数表类型,说明其与GIS/MIS/OA系统集成的必然趋势,并以岳阳纸业股份公司的纸浆原料林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53.
惯性/双星组合导航系统的滤波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惯性导航系统和双星导航系统各自的运行方式和优缺点;详细推导了组合导航系统的误差方程和量测方程;介绍了Kalman滤波的整个过程并最后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显示,惯性导航系统和双星导航系统的组合弥补了各自的不足,具有较好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4.
基于GIS的商业网点选址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娜  徐京华 《四川测绘》2005,28(2):78-81
利用平面/网络优化模型,综合权衡市区选址的基本费用及商业网点日常经营的成本,引入交通便利因子作为限制条件,并运用直接搜索的Dixon方法,加强了不确定性选址问题的约束条件,降低不确定性问题计算的复杂度,减少在选址问题实现中主观因素对选址结果的影响。最后以某区新建商业网点选址为例,详细分析了直接搜索算法应用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55.
参量阵浅地层剖面测量技术 在近岸海洋工程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海底浅地层声学探测技术的发展情况, 简述了新型参量阵声纳探测的原理和特点, 通过SES-96参量阵测深或浅地层剖面系统在山东半岛海区的应用实例, 对此新型参量阵声纳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56.
山西沁水盆地煤层气成藏的微观动力能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吴财芳  秦勇  傅雪海  曾勇 《现代地质》2005,19(3):449-457
煤层气成藏的微观动力能条件主要包括煤储层的孔隙—裂隙系统、煤储层的生气作用和储气作用两个方面。以山西沁水盆地为例,深入剖析了煤储层的孔隙—裂隙系统及其发育历程、煤储层的生气作用与能量聚散,阐明了煤层气成藏的微观动力能对成藏效应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构造作用对储层渗透率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成烃增压致使能量聚集,成为盖层突破作用的主要驱动力,而能量放散则主要是通过煤储层孔隙—裂隙系统的产生、发展。根据上述研究成果,沁水盆地煤层气成藏的地质区划结果为:盆地南部的有利区带为阳城和晋城的北部地区,包括潘庄、樊庄、郑庄等地区;盆地中部的有利区带为安泽—沁源地区,位于盆地西斜坡的中南部;盆地北部的可能有利区带为寿阳东南部地区,位于榆次东北部和阳泉西南部之间。  相似文献   
57.
HD 4002型综合测井仪是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于1998年开始研制的, 其目标是为铀矿地质系统提供适合砂岩型铀矿勘查的轻便型数字测井仪, 满足测井生产的需要。该仪器于2001 年3月通过部级鉴定, 2002至2003年投入海拉尔盆地铀矿勘查测井试生产。本文介绍了仪器的用途、功能及特点、性能指标, 简要说明了各部分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58.
为推动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数据的应用与服务,为国家、相关行业管理决策和社会公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需要在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成果数据基础上,开发数据管理与应用服务系统。本文从国家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国土资源部实施的环北京地区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成果,探讨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数据管理与应用服务的技术解决方案,搭建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数据管理与应用服务技术平台,并实现网络环境下对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形成的各种类型数据的集成化管理。  相似文献   
59.
Operationally AVHRR and TM/TM+ data were used and a supervised maximum likelihood classification (MLH) was applied to depict land use changes in Beijing, providing basic maps for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With rapid growth of the city these are helpful to deal with higher resolution data, whereas new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s produce land use maps more accurate. In the paper, new sensor ASTER data and the Kohonen self-organized neural network feature map (KSOM) were tested.The TSOM classified 7% more accurately than the maximum likelihood algorithm in general, and 50% more accurately for the classes ‘residential area’ and ‘road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ASTER data and the Kohonen self-organized neural network classification can be used as an alternative data and method in a land use update operational system.  相似文献   
60.
The generalized model of differential hysteresis contains 13 control parameters with which it can curve‐fit practically any hysteretic trace. Three identification algorithms are developed to estimate the control parameters of hysteresis for different classes of inelastic structures. These algorithms are based upon the simplex, extended Kalman filter, and generalized reduced gradient methods. Novel techniques such as global search and internal constraints are incorporated to facilitate convergence and stability. Effectiveness of the devised algorithms is demonstrated through simulations of two inelastic systems with both pinching and degrad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ir hysteretic traces. Owing to very modest computing requirements, these identification algorithms may become acceptable as a design tool for mapping the hysteretic traces of inelastic structures. Copyright © 200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