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4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140篇
测绘学   90篇
大气科学   141篇
地球物理   246篇
地质学   270篇
海洋学   8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81篇
自然地理   14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31.
Spatial information on soil properties is an important input to hydrological models. In current hydrological modelling practices, soil property information is often derived from soil category maps by the linking method in which a representative soil property value is linked to each soil polygon. Limited by the area‐class nature of soil category maps, the derived soil property variation is discontinuous and less detailed than high resolution digital terrain or remote sensing data. This research proposed dmSoil, a data‐mining‐based approach to derive continuous and spatially detailed soil property information from soil category maps. First, the soil–environment relationships are extracted through data mining of a soil map. The similarity of the soil at each location to different soil types in the soil map is then estimated using the mined relationships. Prediction of soil property values at each location is made by combining the similarities of the soil at that location to different soil types and the representative soil property values of these soil types. The new approach was applied in the Raffelson Watershed and Pleasant Valley in the Driftless Area of Wisconsin, United States to map soil A horizon texture (in both areas) and depth to soil C horizon (in Pleasant Valley). The property maps from the dmSoil approach capture the spatial gradation and details of soil properties better than those from the linking method. The new approach also shows consistent accuracy improvement at validation points. In addition to the improved performances, the inputs for the dmSoil approach are easy to prepare, and the approach itself is simple to deploy. It provides an effective way to derive better soil property information from soil category maps for hydrological modelling.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32.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a rapid loading rate can result in ground failure when the strength of soft soils is relatively low, and a multistage loading scheme is always utilized to deal with this situation. Firstly, under a multistage load and the continuous drainage boundary, an analytical solution of excess pore-water pressure and consolidation degree is obtained by virtue of the superposition formula of excess pore-water pressure, and a more general continuous drainage boundary under arbitrary time-dependent load is developed. Then, a comparison with existing analytical solutions is conducted to verify the present solution. A preliminary attempt on applying the continuous drainage boundary into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is made,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numerical model for the one-dimensional consolidation under the continuous drainage boundary is verified by comparing the results calculated by FEM with that from present analytical solution. Finally, the consolidation behavior of soil is investigated in detail for different int erface parameters or loading scheme.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land reclamation projects, a horizontal drain should be placed close to the boundary with a smaller interface parameter to improve the consolidation efficiency. The degree of consolidation is also related to the applied time-dependent load and interface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33.
利用乌鲁木齐市气象站195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的逐日气温资料,以日最高气温及其升温幅度为指标,整理出乌鲁木齐市近65年升温过程数据库,将升温过程分为Ⅰ级(弱)、Ⅱ级(中等强度)、Ⅲ级(较强)、Ⅳ级(强)以及Ⅴ级(极强)5个等级,分析了乌鲁木齐市各级升温过程发生频数、持续日数、过程不同时段升温幅度、过程最高气温、过程最高气温距平偏高幅度等要素气候特征。结果如下:(1)1951—2015年,乌鲁木齐市出现升温过程5677次,平均每年87.3次,其中Ⅰ级(弱)升温过程占67.8 %。升温过程发生频数的季节分布较均匀,但在春季相对较多。近65年来,年平均升温过程发生频数在7个年代际中差异不大,没有明显的线性变化趋势。(2)1951—2015年,乌鲁木齐市5677次升温过程的平均持续日数为2.14?d,其中持续1 d的过程占43.0 %。随升温过程等级由Ⅰ级到Ⅴ级提高,过程持续日数最高出现频率也从1?d过渡到3?d。升温过程持续日数在春季4、5月份最长。(3)1951—2015年,乌鲁木齐市过程升温幅度平均为5.76℃,在春季最大、秋季最小。Ⅳ级(强)以及Ⅴ级(极强)的过程升温幅度最大的月份分别是5月和3月。65年来,乌鲁木齐市升温过程的最大24h、48h和72h升温幅度平均值分别为3.72℃、6.12℃和8.23℃,最大24 h升温幅度在冬季最大、夏季最小,最大48 h和72 h升温幅度都是在春季最大、秋季最小。(4)1951—2015年,乌鲁木齐市升温过程的最高气温平均值为14.52℃,在夏季7、8月最高,在冬季各月最低,带有显著的季节背景特征。过程最大日气温距平的平均值为2.93℃。Ⅳ级(强)和Ⅴ级(极强)升温过程的日气温距平偏高幅度最大月份分别出现在1月(11.73℃)和12月(19.10℃)。  相似文献   
34.
高月  卞建民  宋超  丛璐 《水文》2016,36(2):35-40
大气降水是抚松县矿泉水资源的重要补给来源,探究其变化规律及极值概率对泉流量是否能够得到持续补给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首先利用1960~2013年的降水资料和1981~2008年部分泉流量观测数据,对抚松县降水量的年内分配、年际变化和不同年代降水量均值变化进行降水特征分析;之后,运用皮尔逊Ⅲ型模型分析最大年降水量的概率分布;接着,利用1981年7月~2008年11月期间降水量和部分泉的泉流量监测数据,采用连续小波分析法对二者周期进行分析;最后,运用交叉小波变换法对同一时段内降水量和泉流量多时间尺度变化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0~2013年的54间,研究区内年降水量呈现周期性变化,变差系数为1.017×10-17,降水稳定,未发生异常变化。降水量和泉流量均存在约11个月的主震荡周期,二者属于同相位(即泉流量对降水量的变化产生即刻反应),降水量作为本区矿泉水补给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为矿泉水资源得到有效补给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35.
文章结合国内外CSR取心技术的现状和所生产钻机的特点,为满足国内对空气反循环连续取样(心)、冲击回转、定向钻进等多种高效钻探工艺对钻机的需要,从钻机整体结构设计、整体布局进行详细考量,采用质量可靠的液压件、动力机等外购件,摒弃传统钻机设计周期长、动力小、机械化程度低、对地形和钻探工艺适应性低等特点,研制出了一台高效、可靠、机械化程度较高的FD-600型全液压动力头式反循环取样钻机。在3次野外生产试验中充分体现出了优越性,可满足砂金勘探、工程施工等取心钻探的要求。  相似文献   
36.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探空资料、污染物浓度及AQI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8年11月24日至12月3日夜间常州持续11 d的强浓雾和严重霾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雾-霾过程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污染重。(2)中纬度地区高层持续纬向环流控制、中低层暖脊稳定存在,地面持续受均压场或弱倒槽顶部、弱冷锋前部影响,是这次持续性雾-霾过程的重要天气条件。(3)边界层内弱辐散、负涡度及弱的下沉气流是此次雾-霾天气得以长时间维持、发展的动力因子。近地层长时间水汽饱和且维持小风速利于雾-霾的长时间维持。(4)近地面高强度的贴地逆温长时间维持和持续较低的混合层高度是此次雾-霾形成、发展和长时间维持的重要热力条件。雾比霾的平均混合层高度明显偏低且霾等级越高混合层高度越低,混合层高度的变化先于能见度变化,对雾-霾临近预警有较好的指导作用。(5)弱冷空气渗透、风速适当增加、混合层高度的先期快速下降、负净辐射曝辐量绝对值的明显增大是雾爆发性增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7.
新疆乌什6.2级地震的中期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利用地倾斜资料和中国地壳运动网络工程GPS复测资料对新疆地区震情进行跟踪研究的基本依据、方法和过程,对2005年2月15日发生的乌什Ms6.2地震给出了较好的年度预测意见。  相似文献   
38.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振动特性变异及舒适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预应力损失、混凝土收缩徐变、超载等原因,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出现了较强的振动。本文通过对福建省福州市闽江三桥全桥环境振动试验和正常运营条件下24小时的监测,研究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动力特性及其变异和振动舒适度,结果表明:在较为稳定的风和温湿度环境下,固有频率在一天内的最大变化为3.06%,模态阻尼比的最大变化为37.93%,舒适度的狄克曼指标降到“能忍受短时间振动”的区域。  相似文献   
39.
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动力响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混凝土组合梁桥动力响应有其特点,本文结合福州光明港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实际工程,开展环境激励及汽车动载激励试验,并应用有限元进行分析和研究,表明理论计算与实测的频率和振型等动力特性较吻合,同时进行组合作用、横向支撑连接、体外预应力等参数研究,为该类型组合连续梁桥的动力性能研究与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
张永红  葛徽衍  郭建茂 《气象科技》2014,42(6):1095-1099
为了进一步提高棉花生产中吐絮收获期连阴雨灾害的应对处置能力和水平,采用陕西关中棉区42个气象站1970—2010年的8月下旬至10月中旬逐日降水资料,同期的棉花灾情资料,经济资料和地理信息资料,基于GIS技术,针对影响陕西棉花吐絮成熟收获期的主要灾害——连阴雨进行风险区划研究,以期充分利用气候资源,避开不利气候条件,提高应对连阴雨灾害能力。结果表明:陕西关中棉花吐絮成熟收获期连阴雨灾害的高风险区和中等风险区在宝鸡市和西安南部沿秦岭北麓的周至、户县、长安和蓝田,不利于大面积种植棉花。关中东部渭南市、咸阳大部分区县,西安的临潼、阎良、高陵县,处于棉花种植的低风险区,能够保证棉花正常吐絮成熟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