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0篇
  免费   361篇
  国内免费   653篇
测绘学   133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888篇
地质学   1409篇
海洋学   501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465篇
自然地理   44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191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分析了两种大旋转角条件下的三维基准转换算法,比较了两种算法的优缺点和使用范围,讨论了选定基准转换所需的公共点及其精度和数量。  相似文献   
992.
杨强  党亚民 《测绘学报》2010,39(5):497-502
本文将青藏高原及周边区域地壳分为脆性层和韧性层,并假定脆性层地壳近似弹性,韧性层为粘弹性层。利用GPS水平速度场计算了地面应变场,推导了地壳内部作用力在不同点产生应变率之间的关系公式。利用稳态热传导方程估算了地壳内部温度场,利用破裂强度和蠕变强度相等估算了脆性-韧性转换面。并进一步估算了青藏高原地壳不同深度的粘滞系数分布。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及周边区域脆性-韧性转换面一般位于中地壳,深度分布在22~37km之间,地壳较厚的区域转换层也较深;韧性层内粘滞系数分布,在中地壳约为 ,下地壳约为 ,Moho面则降至 。关键词:脆性-韧性转换层 温度场 应变率 等效粘滞系数  相似文献   
993.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力 《测绘工程》2010,19(5):53-56
数字城市建设的重点是共享交换,难点是数据整合,要点是公共服务。介绍公共服务体系的定位、内容,以旅游公共服务系统为例,详细阐述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如何为3个服务对象政府部门、行业和社会公众服务应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4.
Soil creep, soil water tension and soil temperature were monitored at the Schildmatt experimental site over a 7 month period, in order to study the dynamics of creep movements measured with a specially designed strain gauge probe. The limited displacements and the very low signals which had to be measured were taken into account in estimating the uncertainty in measurements. The results obtained emphasize the very discontinuous and highly reversible character of the creep movements and their seasonal nature. Displacements occurred mainly during two events: their size were 10 mm and 2 mm, but the overall displacements for the whole intensive study period (January–July 1985) was only 3 mm. The relationships with soil moisture and temperature conditions indicated that ice segregation and saturated conditions are major influences, but more needs to be known about the way they act on soil creep.  相似文献   
995.
首都圈地区数字化钻孔应变观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合地震活动性、气压及钻孔体应变观测资料,对首都圈地震活动与应变场变化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首都圈地震活动与测区钻孔体应变信息合成值的异常变化具有密切关系;地震活跃时间与体应变变化的时间同步;地震活跃区与体应变增强性异常变化分布区域一致。  相似文献   
996.
利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交叉小波变换等方法,研究青岛台短周期(小于128 min)气压波和体应变的相关系数、气压系数和时频谱。结果表明,影响青岛台体应变的短周期气压波的优势周期为16~128 min。周期小于16 min(高频段)时,相关系数较小,随周期增大而增大;周期大于16 min(低频段)时,相关系数较大,趋于稳定。在相关系数较大且稳定的周期,气压系数为(3.5~3.6)×10-9/hPa,其中周期为16~64 min的气压系数随时间波动最小。交叉小波变换能更细致地揭示不同周期气压波和体应变在时频域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7.
Amidst growing concern about the decline of the commons, this case underscores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how the commons are refashioned and remade to address emerging challenges in periurban space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how institutions surrounding the use of common property resources get transformed and evolve in periurban contexts. What were once johads – common property village ponds – undergo a change in their usage from storing rainwater to storing waste water of the city for irrigation. This emerges as a collective response to the uncertainty attached to the availability of waste water. New institutions evolve with regard to contributions to waste water infrastructure, as well as the appropriation of waste water. Further research should document the changing use of village commons and the emergence of new institutions governing them.  相似文献   
998.
温航南  蔡永香  张根  高静文  徐庶 《地理空间信息》2019,17(4):63-65,91,I0003
近年来,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产生了许多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以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等方式为基础,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开发出了基于Android的公益文化平台"小桔灯"APP。系统采用移动终端/服务器(M/S)的架构模式,并调用百度地图Android SDK接口引入移动GIS技术,实现了线上阅读、线下评论、发起活动、地图显示活动以及聊天等功能,适合大规模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9.
地方文化保护与传承中精英个体的日常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九霞  苏静 《地理研究》2019,38(6):1343-1355
随着跨学科研究范式与方法的发展,人文地理学开始从更加微观的日常生活视角关注“地方”文化保护问题,产生日常生活地理学这一研究方向。通过关注地方文化保护与传承中精英个体的日常实践,尝试探讨在国家治理与居民日常生活的互动交织中,微观尺度的精英个体通过怎样的日常实践来塑造和凸显其在地方文化保护与传承中的主体性。研究发现:首先,地方文化保护与传承实践中,地方精英获得“文化身份”多体现为对接自上而下的政府治理体系或者下沉到地方民众日常生活实践,从而获得底层民众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的两种主要纵向路径,或者通过横向联系结合市场,通过商业实践建构地方文化传承的主体地位;其次,由于文化精英具有一定的群体代表性,精英个体间的差异性是形成地方文化多样性实践的重要原因;文化精英个体通过凝结各种要素,融合了地方性、文化性、空间性和主体性,在执行构建文化自信的各项策略中,应给与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000.
卢衍衡  钱俊希 《地理研究》2019,38(7):1609-1624
公共空间是城市社会互动与文化实践的最重要载体之一。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城市正在经历着从“熟人社会”到“生人社会”的深刻转型。这一背景下,本文以广场舞休闲活动作为切入点,探讨中国城市空间公共性的理论内涵。利用基于Python的数据挖掘及文本内容分析技术,本研究获取了2011—2015年五年间中国社会有关广场舞的公共话语,并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提取出关键的语义要素进行相关分析。本文认为,社会群体通过广场舞这一空间实践来抵抗人与人之间的疏离,试图恢复正在瓦解的集体归属感。广场舞是在“生人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下,一次微观尺度上的“再熟人化”实践,是对宏观社会变迁的响应和调适。另一方面,什么是公共生活的规则,对于中国都市居民来说没有现成的模板,当代中国城市公共性的建构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协商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