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9篇
  免费   648篇
  国内免费   579篇
测绘学   811篇
大气科学   831篇
地球物理   290篇
地质学   741篇
海洋学   468篇
天文学   511篇
综合类   205篇
自然地理   179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给水管线震害预测方法及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下管线抗震计算理论,对给水管线震害做出预测,为城市给水管网规划,对已建管网的改建加固,制定防灾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2.
黄强兵  彭建兵  邓亚虹  范文 《岩土力学》2010,31(9):2882-2888
基于西安地裂缝成因、基本特征和未来活动趋势分析,通过几何缩比为1:5的地裂缝活动模型试验和地裂缝活动对盾构隧道影响的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西安地铁2号线隧道正交穿越地裂缝带的设防参数。通过分析地裂缝年平均活动速率和历史最大活动量,确定了与地铁2号线相交的各条地裂缝的最大垂直位移量的预测值和设计建议值。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正交条件下地铁隧道在地裂缝活动地段的设防宽度为60 m,即上盘为35 m,下盘为25 m;沿隧道纵向地裂缝两侧地层变形规律呈现台阶状突变变形,隧道纵向设计可将上盘视为整体下降来考虑;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带必须分段设缝以适应地裂缝的变形,其分段长度在地裂缝主影响区按10 m进行设防,在一般影响区可按10~15 m进行分段设防。研究结果可为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3.
张勇 《测绘地理信息》2021,46(S1):297-300
针对常规水平位移监测方法存在的不足,通过工程实践与理论研究,提出一种优化的视准线观测方法。首先对常规视准线外业观测方法进行改进,其次对测站基准点位移进行改正计算,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测站基准点不稳定造成的变形监测数据不准确,最后对大气折光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本方法简易、快捷、可操作性强、监测数据可靠,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4.
利用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在印度河上游流域Bagrot山谷降水稳定同位素(δ18O和δD)观测结果以及当地气象资料,利用同位素示踪及统计分析方法,并结合HYSPLIT模型,对研究区降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大气水线以及水汽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Bagrot山谷降水稳定同位素的季节变化明显,δ18O与δD秋冬季偏低,春夏季偏高,且与气温变化一致,存在显著的温度效应,而降水量效应不明显。而且发现,研究区局地大气水线截距和斜率均低于全球的,反映了降水过程中云下二次蒸发作用较为强烈,特别是,不同的降水形态导致该研究区局地大气水线的斜率和截距不同。当液态降水(降雨)发生时,由于在较为干旱的气候环境下,雨滴在降落的过程中受到二次蒸发相对较强,使得局地大气水线的斜率和截距偏低;而当固态降水(降雪)发生时,由于温度较低,受再循环水汽和二次蒸发的影响较小,导致局地大气水线的斜率和截距均偏高。Bagrot山谷及其周边地区,从南到北局地大气水线的斜率相差不大,而其截距总体上随着纬度升高而降低,可能与云下二次蒸发导致稳定同位素发生的不平衡分馏逐渐强烈有关。通过Bagrot山谷站点降水稳定同位素观测结果并结合HYSPLIT模型的后向追踪,研究还发现,研究区全年主要受西风环流以及局地环流的影响。但与研究区以北的临近站点(慕士塔格、和田等)相比有所不同,由于Bagrot山谷位置更靠南,其仍然偶尔受到来自南方的海洋性水汽影响。这一研究结果可能对该地区树轮稳定同位素记录的解译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5.
We discuss the formation of spectral features in the decelerating ejecta of gamma-ray bursts, including the possible effect of inhomogeneities. These should lead to blueshifted and broadened absorption edges and resonant features, especially from H and He. An external neutral ISM could produce detectable H and He, as well as Fe X-ray absorption edges and lines. Hypernova scenarios may be diagnosed by Fe Kα and H Lyα emission lines.  相似文献   
106.
风成沙波纹脊线提取与应用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猛  董治宝  张正偲 《中国沙漠》2014,34(2):312-317
风成沙波纹是沙质地表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最小地貌单元,对研究风沙的起动过程和运动过程极其重要,同时,沙波纹形态特征的研究为了解大尺度范围风沙地貌形态演变提供理论基础。然而由于风成沙波纹尺度较小,形成速度较快,导致对其形态特征的观测比较困难。近些年,随着计算机图形学的迅猛发展,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得到了较大发展,使得测量和计算更加便捷。本文基于高清相机拍摄的风成沙波纹图像,借助于Matlab平台,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沙波纹脊线进行提取,并应用于沙波纹形态参数计算。本文选取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沙波纹进行验证分析,得到风成沙波纹波长的正态分布规律,沙波纹的波长随时间逐渐增长,在40 min的时间范围内,波长由不足1 cm逐步发展到接近10 cm。最后,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方法,计算了沙波纹脊线长度和波长。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方法,波长等数据更易于获取和统计,数据采集效率大大提高,为风成沙波纹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7.
利用NCAR、NCEP和FSL/NOAA等共同研制的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9年6月3日河南地区发生的一次飑线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利用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资料对该次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WRF模式成功地再现了高低空环流形势演变及强对流的分布发展特征,高空冷涡后部冷空气南下,近地层较暖,形成了上冷下暖的位势不稳定层结及地面辐合线是这次强对流和飑线天气过程的触发机制。强对流发生时,该地区出现的低空增温增湿、低空急流的爆发及低层急流核向东南快传、高空急流轴稳定在强对流天气发生地上空,对流有效位能积累和释放随时间的演变过程及垂直螺旋度大值中心等对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8.
复杂地形下雷暴增强过程的个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陈双  王迎春  张文龙  陈明轩 《气象》2011,37(7):802-813
本文基于多普勒雷达变分同化分析系统(VDRAS)反演的对流层低层热力和动力场,并结合多种稠密观测资料,对北京地区2009年7月22日一次弱天气尺度强迫下雷暴在山区和平原增强的机理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雷暴过程受大尺度天气系统影响不明显,对流前期地面弱冷锋,是此次雷暴新生的触发机制,高层冷平流、低层偏南暖湿气流的稳定维持和对流不稳定能量的聚集是本次雷暴增强的必要条件。雷暴从河北北部移进北京西北山区后,在下山和到达平原地区时,经历了两次明显的发展增强阶段。雷暴第一阶段下山增强,地形强迫起着主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地形斜坡使得雷暴冷池出流下山加速与稳定维持的偏南气流形成了强的辐合区;(2)地形抬升使得偏南暖湿入流强烈地上升,从而加剧了对流的发展;(3)地形抬高了冷池出流高度,使得出流与近地面偏南气流构成随高度顺转的低层垂直风切变,低层暖空气之上有冷平流叠加,使得雷暴前方的动力和热力不稳定增强。雷暴第二阶段在平原地区再次增强的主要原因是:组织完好的雷暴到达平原地区后,其冷池与低层暖舌在城区(朝阳地区)的对峙,产生了强的扰动温度梯度;强的冷池出流与势力相当的偏南暖湿气流相互作用产生了强的辐合上升气流,并与下沉气流在较长时间内共存;冷池出流形成的负涡度与低层切变产生的正涡度达到近似平衡状态。运用RKW理论,三者导致雷暴前方低层的辐合抬升最强,最有利于雷暴的维持发展。  相似文献   
109.
本文依据大量测试数据,对金堆城地区花岗岩类主要造岩矿物学特征同钼迁移富集成矿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异常晶胞条纹长石和正长石以及富重稀土和具明显负铕异常的黑云母是含钼花岗岩类标型矿物,并且可作为花岗岩类岩石发育地区寻找隐伏钼矿体的指示性矿物。钾钠长石和斜长石的结构状态和成分不仅可以提供有关花岗岩类成因演化的信息,其矿物本身亦可成为钼的载体矿物。岩浆期后,强烈的热液蚀变作用可造成钾钠长石和斜长石分解,并且引起钼的释放,从而形成高品位钼矿石。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在实验区内设置不同类型的采样线,对GVG采样线的代表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高速公路和乡村道路类型的采样线对区域代表性的精度在95%以上;国道为86.726%;省道为65.447%.对于不同的缓冲区,高速公路、省道和乡村道路类型采样线,以200m缓冲区的代表性最好.而国道则以800m缓冲区的代表性最好.对于不同的作物而言,无论何种类型的采样线或者缓冲区,种植面积最大的棉花的精度是最好的.最低的是省道采样线1000m缓冲区,精度是78.146%,最好的是国道采样线800m缓冲区,精度是99.974%.除省道外,其他精度都在94.8%以上.这说明GVG采样线所获得的成数对于区域主要作物的代表性是很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