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203篇
测绘学   120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262篇
地质学   427篇
海洋学   130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潮汐形变前驱波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分析了潮汐形变观测记录的14个震例中36个前驱波图像的特点、形态、量级,总结了潮汐形变前驱波的时空特征主震震级Ms≥5.9时出现的可能性大,出现的时间多为震前0.1~6.5天;台站对Ms=5、6、7、≥7.9地震的有效监测距离分别为70、300、400、2000km。  相似文献   
33.
高密度电法的三维数据场可视化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密度电法是重要物探方法之一,由于它具有施工快捷、分辨率高、可靠性好、图像直观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寻找金属非金属矿、地下水及各类工程地质勘察等众多领域.目前,该方法在数据资料处理方面还局限在二维图像.本文结合在山西阳泉复杂采空区利用高密度电法和高精度GPS测量联合勘察的工程实例,基于WinDisp软件平台,实现了高密度电法的三维数据场可视化,构建了视电阻率参数下的三维地质体结构模型,并且可以任意移动、旋转、切片、分层显示、实时显示真实地理坐标等.该模型客观、真实、形象地反映了电性异常的三维地质结构,为高分辨率预测复杂采空区的空间分布特征提供了直观、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34.
本文采用辅助函数的思想,利用复变函数和多级坐标的方法给出了SH波入射条件下多个半圆形沉积谷地附近浅埋圆形孔洞动力分析问题的解答。将整个求解区域分割成两部分来处理,区域I为多个半圆形沉积谷地,区域II为浅埋圆形孔洞附近带半圆形凹陷的半无限弹性空间。在区域I和II中分别构造位移解,并在二个区域的“公共边界”上实施位移应力的连续条件,建立求解该问题的无穷代数方程组。最后,本文给出了算例和数值结果,并对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5.
36.
钢沉井下沉过程中局部冲刷的研究是同类桥墩设计和施工十分关心的重要课题,它对保证钢沉井安全有效施工、桥梁设计中施工期桥墩最大冲深、失稳和安全计算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钢沉井下沉过程中的局部冲刷机理和冲刷形态,探讨了桥墩下部钢沉井基础施工的相对高程对局部冲刷的变化规律,并将试验研究所获得的局部冲刷规律和影响因素,采用墩型系数方法引入局部冲刷计算中,给出了计算公式。研究成果补充了国家行业规范内容,对同类工程的设计、施工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7.
以雅安市雨城区的严桥河和周公河流域的河床壶穴为研究对象,对128处壶穴形态规模与几何参数进行详细测量。运用定量统计方法分析壶穴的分布规模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周公河流域壶穴大多分布在岸边大石块上,严桥河流域壶穴主要分布于河床的岩坎上;两地壶穴平均分布密度为0.43个/m2,相对其他区域较小,且壶穴的长短轴和平均口径与深度都有相对明显的规律。在平面形态上,壶穴形态多样,周公河以近圆型壶穴最多,占52.5%,严桥河以椭圆型壶穴最多,占63.6%。在垂直剖面形态上,周公河处壶穴90%属于U型,其余为V型;严桥河处壶穴V型和U型分别占52.3%和44.3%,还有3.4%属倒Ω型;两地壶穴都以浅型为主。  相似文献   
38.
Otolith morphology is widely used for fish stock identification. The sulcus, a structure on the medial side of the otolith,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in morphological analysi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sulcus morphology for stock identification and to compare its performance with commonly used otolith morphology analysis. Otolith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from three geographical groups (the Huanghe (Yellow) River estuary, HHE;the Jiaozhou Bay, JZB;and th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estuary, CJE) of yellow drum Nibea albiflor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alysis of sulcus morphology based on shape indices (SIs), elliptic Fourier coefficients (EFc), and a combination of the two parameters identified stocks at overall classification rates of 51.0%, 72.5%, and 73.2%, respectively. These classification rates are similar to those obtained using otolith morphology analysis (57.0%, 73.8%, and 76.5% by SIs, EFc, and their combination, respectively).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sulcus morphology is comparable to the commonly used otolith morphology for identifying stocks of sciaenids, such as the yellow drum. For both otolith and sulcus morphology, EFc could identify the stocks more efficiently than SIs, while the combination of SIs and EFc was even better.  相似文献   
39.
针对基于像素的HMRF-FCM算法抗噪性差以及对地物复杂边界分割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形状信息的静态MST区域划分和RHMRF-FCM算法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分割方法。该方法定义一种静态MST同质区域划分准则,借助MST能较好表达边界和形状信息、能较好抑制几何噪声的特点,解决地物复杂边界的表达和降低分割结果中几何噪声问题。首先,利用MST静态划分将图像域划分成若干个均质区域,假设每个均质区域内光谱测度服从独立同一的多元高斯分布。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区域隐马尔可夫随机场模型,以及建立基于信息熵和KL信息正则化项的模糊聚类目标函数。最后,采用偏微分方法对分割模型参数进行求解,从而得到全局最优分割结果。为验证本文方法,对WorldView-3高分遥感图像进行分割试验。定性、定量分析了尺度参数、光谱相似性参数和区域紧致度参数对最优分割结果的影响,并对比分析本文算法和eCognition软件中的多分辨率分割算法、分水岭算法。  相似文献   
40.
Particle size, pebble shape, pebble fabric, discharge and flow velocity data are used to introduce a model of sandy gravel formation in Welsh gravel-bed rivers. The development of contact-imbrication of the typically very bladed and very platy cobbles and larger pebbles subsequently acts to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depositional modes and patterns of small pebbles and sand particles. An important distinction is drawn between sand deposition, which can occur at or below the bed surface, and pebble and cobble deposition, which is merely a surface phenomen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