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154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遥感模型PROSPECT可以反演植物叶片生化组分,不同的波段组合将会导致不同的反演结果。提出了一种带约束波段相关性最小原则的波段选择算法,并用模拟数据和实测数据对所选波段的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对于模拟数据,反演准确率超过99%;对于实测数据,叶绿素和水分的反演精度稍有提高,干物质的反演精度提高较明显。  相似文献   
72.
长牡蛎繁殖周期、生化成分的季节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阐明长牡蛎的繁殖策略,自2004年3月—2005年2月对乳山湾养殖海区的环境因子(水温、盐度、叶绿素a含量)、长牡蛎繁殖周期及其生化成分(糖原、脂肪、蛋白质、RNA/DNA比值)的季节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水温在一年中呈现显著变化,夏季水温最高,最高值为29.5℃(8月),冬季水温最低,最低值为1.8℃(1月);盐度在夏季雨水较多的时候略有降低;叶绿素a含量在夏末秋初(8月和9月)和春季(4月)有2个峰值,冬季最低。长牡蛎的繁殖周期分为冬季的休止期和从春季到夏季的繁殖期,在长牡蛎的繁殖期,条件指数逐渐下降到最低值,表明繁殖期长牡蛎生长变慢。在长牡蛎的配子发生过程中软体部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略有上升,而糖原含量显著下降,表明长牡蛎配子的发生需要储存的糖原提供能量;RNA/DNA比值在配子发生过程中逐渐升高,显示RNA/DNA比值可以作为一个指标来指示长牡蛎的性成熟。配子发生过程中,长牡蛎的灰分含量逐渐升高,表明长牡蛎通过分解自身的贮能物质提供能量,使体内有机物含量减少,从而导致灰分含量上升。实验结果表明长牡蛎的配子发生类型为保守种。  相似文献   
73.
土地利用结构多目标优化遗传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数学方法难以有效解决土地利用结构多目标优化问题,针对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多目标性和遗传算法在多目标优化求解方面的优势,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目标函数建立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数学模型,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模型求解.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详细介绍了具体应用过程,得出了4个可行方案,对方案进行论证择优,选出满意的最佳方案,证明采用遗传算法进行土地利用结构多目标优化求解是科学可行的.  相似文献   
74.
研究了日照茶叶生产基地BDC,BBSZ和BYQ3个茶园的福鼎大白、黄山群体和鸠坑3个绿茶品种主要生化成分的含量,并将其与浙江龙井、福建乌龙茶名种等南方优质绿茶的各生化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个绿茶品种中,鸠坑的品质最好,福鼎大白次之,黄山群体最差,但日照绿茶总体品质要.优于各南方绿茶。  相似文献   
75.
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常作为饲料添加剂,可抑制鱼类病原菌生长,增加机体对饲料的消化和吸收。探讨了饲喂不同添加量的植物乳杆菌对云龙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E.lanceolatus♂)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肠道和肝脏抗氧化能力、血清生化水平的影响,以期为植物乳杆菌在其健康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依据。结果显示,随植物乳杆菌的饲喂量增加,云龙石斑鱼的终末均重(FAW)、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肠道中淀粉酶(AMS)、脂肪酶(LPS)和糜蛋白酶(CHY)、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随着植物乳杆菌的饲喂量增加,云龙石斑鱼的血清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胆固醇(TC)、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均略降低,甘油三酯(TG)略升高,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当添加量为1×105CFU/g时,云龙石斑鱼的各生长指标和抗氧化性能均优于对照组,其中增重率显著提高了19.8%(P<0.05),肠道T-AOC、SOD分别显著升高了93.2%、2.9%(P<0.05),肝脏MDA显著降低了32.7%(P<0.05)。当添加量为1×107CFU/g时,云龙石斑鱼的终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余添加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肠道的AMS、LPS、CHY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13.0%、166.9%、61.1%(P<0.05);但肠道和肝脏的抗氧化性能变化不明显,仅肝脏MDA显著降低了23.9%(P<0.05)。由此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植物乳杆菌可以提高肠道消化能力和抗氧化能力,促进云龙石斑鱼的生长,但对其血清生化水平无显著性影响,不会对鱼体代谢产生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76.
为了阐明青岛近海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性腺发育周期及生化成分周年变化,于2019年4月—2020年3月,对青岛田横岛海区长牡蛎的性腺发育周期、生化成分(糖原、脂肪、蛋白质)的周年变化与环境因子(温度、盐度、叶绿素a)关系进行研究。研究显示,调查区长牡蛎性腺发育周期分为两个阶段:休止期(10—12月)和配子发生期(1—9月)。少部分长牡蛎配子发生于温度较低的1月(5.4℃),随着温度升高配子逐渐发育成熟,在6月温度较高(20℃)和叶绿素a浓度较大(1.67μg·L-1)情况下,配子进入排放期。在配子发生期间,随着配子的成熟,条件指数和卵径在5月达到最大值,在配子排放后降低。生化成分含量为:在冬末春初浮游植物繁殖期间糖原含量储存在长牡蛎各组织中,随着性腺发育,各组织的糖原含量逐渐下降,为配子发育提供能量,这表明贮藏在各组织的糖原是配子发生期间的主要能源物质;性腺-内脏团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随着卵径增加呈上升趋势,产卵后其含量显著下降,表明脂肪和蛋白质与配子发育密切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田横岛海域长牡蛎配子的发育方式为保守种模式。  相似文献   
77.
研究不同pH对大菱鲆(Scophthal musximus)幼鱼生长及一般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时间段内,饲料利用率(FCR)总是随环境pH升高而呈上升趋势,特定生长率(SGR)及增重率(WGR)随环境DH升高而呈下降趋势。在不同时间段,pH83与pH88组的FCR均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GR、WGR均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鱼体水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pH63组的脂肪含量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6.8至7.3之间时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pH78至8.8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含量在pH6.3至7.3之间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7.8至88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灰分含量在DH6.3至7.3之间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7.8至88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水环境pH在6.3~7.3范围内有利于大菱鲆幼鱼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78.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中国科学院策勒沙漠研究站植物引种筛选实验区内,以3 a生文冠果、花棒和紫叶小檗为实验材料,研究三种植物经历持续干旱到短期复水过程中的生理生态响应。结果表明:(1)干旱复水后花棒和紫叶小檗的chla、chlb、叶绿素总量以及chla/b值均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文冠果的叶绿素及其组分含量减少。水分变化对chla含量影响较大。(2)三种植物的MDA含量、SS含量在复水后并没有减少,而是显著的增加,文冠果的增加量最大;各物种的脯氨酸的含量降低,紫叶小糪减少的最多。(3)三种植物的清晨水势和正午水势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花棒和紫叶小檗的水势变化较小,水分亏缺迹象不显著。文冠果和花棒的抗逆性较强,而紫叶小檗对水分变化比较敏感。本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引种植物的适应性及防护林建设中的植物种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9.
在28℃、33℃两种温度下,用海豚链球菌人工感染尼罗罗非鱼后,测定尼罗罗非鱼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两个温度水平病鱼的血清总蛋白(TP)随时间延长都呈现升高趋势;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随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33℃实验组ALT、AST活性比28℃实验组达峰值时间短,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尿素、钾(K+)含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后降低,钠(Na+)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肌酐含量呈上升趋势;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28℃实验组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33℃实验组呈升高趋势;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随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33℃实验组各个时间点基本高于28℃实验组;球蛋白(GLO)随感染后时间延长呈现升高趋势,至120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温度组间各时间点没有显著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33℃实验组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变性;28℃实验组肝细胞出现嗜酸性小体;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嗜酸性的红色小体,颗粒变性。表明感染海豚链球菌的尼罗罗非鱼肝脏、肾脏均有损伤,造成功能障碍,高温时损伤更严重。  相似文献   
80.
Reproductive cycles of the Pacific oyster Crassostrea gigas (Thunberg) from the Marlborough Sounds, New Zealand, were followed between June 1998 and January 2000.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of the gonad confirms an annual cycle with a winter inactive period followed by rapid gonad development and a single short spawning period. The population gonad index correlated with seawater temperature and changes in tissue dry weight, condition index, and biochemical components. In winter, few individuals with early gametogenic stages were present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primary oocytes (diam. 11 μm) occurred during spring (September‐November). The developmental rate and the diameter of mature oocytes (37 μm) was similar for the 1998 and 1999 seasons. For a standard 110‐mm‐length oyster, maximal tissue body weight and condition index were recorded in December. Rapid weight loss in January was length dependent and was attributed to spawning. Temperature was the environmental variable which best correlated with the timing of gametogenesis. Food availability (phytoplankton biomass) may have been responsible for inter‐annual variations. The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 glycogen, lipid, protein) of separated gonad and somatic tissues were variable seasonally and annually. Gametogenesis (oocyte diameter) wa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gonad protein and glycogen and a decrease in lipid concentrations. These changes are similar to those in Pacific oyster populations from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