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2020年是海原大地震过去的第100年。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采用Bicomb和Excel作为分析工具,对我国海原地震研究队伍及成果产出的发展特点和现状予以统计分析,以期为该领域的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研究发现,我国学者对于海原地震一直有所关注,但发文总量不多;发文量最多的期刊是《地震工程学报》;资助文献数量最多的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主要产出机构是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和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海原地震研究的主要研究热点和方向包括古地震研究、黄土滑坡形成机制与运动特征、震源机制解、活动断裂带特征、灾后重建与赈灾考等。  相似文献   
42.
中国高校地理研究发展与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高校地理研究发展的本质是,解读地理知识产出空间结构,更深层次是地理科研活动空间不均衡的阐释。基于论文统计与数据挖掘方法,以1986—2018年《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和《地理科学进展》(简称“4地”)发表论文为基础数据,选取39所中国地理高校作为研究对象,构建高校发文指数,界定高校发展形态,分析不同区域、不同类别高校地理发展态势。结果表明:① 从发展历程分析,“985”高校是中国高校地理研究的核心,而“211”高校在2005年后普遍发展,形成以中、高发文量为主的集聚区,其他类高校形成高、中、低发文量均衡分布的态势;② 从空间集聚分析,东部高校逐渐形成“北上广南”的地理研究集聚区;中部高校于2004年后呈现快速发展,其中东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发展最为突出;西部高校总体呈现“西北强—西南弱”空间格局;③ 综合分析表明:中国高校地理学发展势头强劲,但“985”高校、东部高校地理发展内部差异较大,且短期内西部与中东部高校、其他类高校与“985”“211”高校地理发展不均衡依然维持。在未来发展中,除引进优秀科研团队、政策扶持外,中国高校地理发展还应抓住区域特色,培育自身地理团队,以实现区域研究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3.
温室气体减排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碳足迹分析作为温室气体管理的工具,在过去二十多年来发展迅速,然而国内外现有研究缺乏对其演化发展的归纳总结。因此,本文选取Web of science收录的期刊数据为研究对象,检索出1996—2017年有关碳足迹的相关文献8840篇,并对此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美国对碳足迹文献的贡献最大,拥有2275篇出版物以及最高的h指数(83)和被引频次(34803);②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近10年发文量增长显著,都位于全球发文量前十的国家中;③荷兰的h指数占总出版物的比重最大;④加利福尼亚大学是该领域最具生产力的机构,拥有222篇出版物,且国际合作水平显著。最后,论文将碳足迹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基于关键词共现分析,厘清碳足迹研究的热点变化,并预测其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44.
王彦  田长彦 《干旱区地理》2013,36(3):562-570
通过对1900-2011年SCI收录的盐生植物(halophytes)研究文献分析,从年度文献数量变化、国家/地区分布、期刊分布、主要研究机构、发表文献作者、基金资助机构、刊载文献类型和学科类别及高被引论文分析9个方面,对盐生植物研究文献的分布规律和研究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SCI上收录盐生植物研究论文的国家排名依次是美国(19.46%)、中国(11.51%)、印度(7.69);在文献量的机构排名方面,排列前三名的分别是中国科学院、西班牙高级科学研究理事会和巴基斯坦费萨拉巴德农业大学;中国的主要合作国家中包括了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巴基斯坦、以色列和印度等20个国家和地区,建议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周边中亚地区(哈萨克斯坦、蒙古等)的合作与研究。  相似文献   
45.
基于文献计量法的涌潮研究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借助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国内外研究涌潮的国家、机构、作者、载文期刊及关键词等进行分析.在CNKI共检索出433个研究机构的632名作者在239种刊物上发表的652篇文献(1964—2020年),"钱塘江河口"...  相似文献   
46.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以Fishery、Fisheries、Aquaculture检索2003-2012年间的涉渔SCI文献,再使用数据分析工具Thomson Data Analyzer(TDA)软件,对检索结果的各个关键字段进行分析处理,对欧盟国家渔业科研现状、欧盟国家渔业科研合作现状和中国-欧盟渔业科技合作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西班牙的渔业科研合作最为紧密,欧盟国家之间的合作比欧盟国家与中国合作得更为紧密,中国与欧盟国家的渔业科技合作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中欧渔业科研正向着多元化、紧密化、频繁化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47.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碳库,通过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缓了全球变暖的局势。海洋同时也是蕴含丰富资源的宝库,过量二氧化碳的吸收造成海水pH值发生变化,海洋酸化对这个资源宝库的影响不容忽视。文章通过文献计量与统计分析的方法,从宏观角度研究了海洋酸化研究的整体发展现状、主要研究力量与研究主题分布,分析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并结合现有问题给出了讨论建议,以期为未来的海洋酸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研究结果表明:海洋酸化研究经历了探索、成型、快速增长与稳步增长4个时期,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和英国是主要研究国家,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美国加州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和詹姆斯库克大学是主要研究机构。海洋酸化过程与成因、敏感性生物与生命过程影响、生态系统影响与生态效应、珊瑚礁与藻类典型研究等内容则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主题。未来的海洋酸化研究还应该拓展广度和深度、提升方法和技术,并注意制定综合研究计划、慎重定性与量化研究结果、考虑多方面差异耦合因子并加强基础研究与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48.
为综合评估遥感技术在南海、尤其在南海U形海疆国界线(简称南海U形海疆线)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本文以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 (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 WOSCC)分别作为中文与外文期刊论文数据库来源, 筛选出截至2019年已发表的相关主题的中外期刊文献, 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按照关键词筛选的三类论文为: 南海自然科学研究(中文10150篇, 外文10130篇), 南海遥感研究(中文560篇, 外文1296篇)与南海U形海疆线相关研究(中文303篇, 外文33篇)。文献计量分析表明: 南海自然科学研究总发文量最大的国家为中国(18253篇), 总发文量排名前列的研究机构(如排名第一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与期刊(如排名第一的《热带海洋学报》)也主要来自中国; 年发文量变化趋势显示, 南海自然科学研究呈现四个阶段(缓慢起步、缓慢增长、快速增长和回降), 南海遥感研究有两个阶段(缓慢起步与快速增长), 南海U形海疆线研究中文论文呈现三个阶段(缓慢起步、快速增长与回降); 热点研究显示, 南海自然科学研究围绕季风、天然气水合物与台风开展, 南海遥感研究关注海表温度、叶绿素与台风, 南海U形海疆线研究关注南海争端和地质特征。遥感数据于1974年开始被用于南海台风研究, 2019年被用于南海U形海疆线的生态环境研究。发展海洋遥感技术, 深化南海台风“风泵”生态效应与灾害研究, 拓展南海U形海疆线走廊立体的综合科学研究和增强南海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研究, 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9.
杨照  吕阳  马良 《海洋科学》2023,47(8):33-48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主题为波浪能文献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方法,梳理波浪能领域研究趋势、科研力量布局,分析主要涉及学科方向和学科交叉情况,构建领域监测指标和前沿热点剖面,挖掘领域演进脉络与高被引关键文献,分析全球波浪能研究领域研究动态、前瞻热点及未来趋势,为波浪能发展提供参考。研究发现:波浪能领域科研论文体量及被引量整体呈逐步上升趋势,经历初步发展、繁荣发展和深化发展的阶段,涌现一批核心文献与著者,团体化纵深协作趋势尚待强化,亟需多学科深度融合。英国、葡萄牙等欧洲国家发展领先,研究机构方面普利茅斯大学、里斯本大学优势明显。该领域热点主要集中在波浪能转换装置、波浪能资源评估、振荡水柱波能转换、波浪能多能互补及环境相互作用。与风能等新能源多能互补和组合式联合发电、与其他海上结构耦合开发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