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9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240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74篇
地质学   316篇
海洋学   530篇
天文学   44篇
综合类   65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91.
将府河从都江堰宝瓶口段至望江公园段分设9个监测点,在秋冬、春夏两季分别取水,首次建立由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数及粪大肠菌群数三个微生物学指标组成的体系,对府河两季水质进行对比监测分析,以综合评价水质、分析季节影响因素并反映出污染物来源.以都江堰宝瓶口大肠杆菌耐药率作为背景值,对整个河段的9个采样点分离纯化鉴定得到102株大肠杆菌,用K-B法进行对比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府河从都江堰段起,穿过成都市区后,至望江公园段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及粪大肠菌群数虽有波动,但细菌总数总体呈增加趋势,春夏季府河营养富集,水质有所降低.府河中大肠杆菌耐药性较小,β-内酰胺类耐药率在0.96%~33.33%之间,氨基糖苷类1.39%~7.84%,氟喹诺酮类11.43%~11.76%,磺胺类复方新诺明为52.78%,其中β-内酰胺类耐药性、氟喹诺酮类耐药性与源头水质有关,其余与医疗机构排放的废水及生活污水有关,此研究为控制成都府河水体中的污染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92.
In a grid investigation, dinoflagellate cysts were collected from sediments in Xiamen Western Harbor in May of 2000, from which five species of cysts were identified: Alexandrium tamarensis, A. minutum, Lingulodinium polyedra, Gonyaulax scrippsae and Gymnodinium catenatum, account for about 21% in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sediments shows that the number of dinoflagellate cysts varies from 51 to 256 cysts/g of sediment, the highest value (>200 cysts/g) being recorded at the stations of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bay, while the lowest (<100 cysts/g) at the bay mouth.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is found between cyst amount and fine-grained sediments. Complex physiognomies on the seabed, topographty in the bay and weak water exchange are the main factors not only in cyst accumulation but also in their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have resulted in the difference in cyst densities between the inner bay and the outer bay in the harbor.  相似文献   
293.
乌鲁木齐10号泉水体细菌群落对地震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无震时期细菌群落及水文化学元素信息为背景,阐明有感地震时的泉水细菌群落映震特征. 2010年12月——2011年4月,乌鲁木齐周边先后发生了MS3.1和MS3.6两次有感地震.本文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T-RFLP)分析了该时间段内乌鲁木齐10号泉中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稳定性、优势类群及特殊类群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水文地球化学指标对有感地震不敏感,泉水细菌群落结构稳定,地震对其优势类群及多样性影响均不显著,但无震时期部分类群(以82,170, 176, 462 bp为代表)在前后两次地震中丰度变化趋势相似,即震前有小幅上升,震后1——12天内出现极大值,之后丰度逐渐恢复至较低水平,且表现出与震级、震中距具有一定相关性.这表明部分泉水细菌对有感地震映震灵敏.   相似文献   
294.
白令海表层沉积物中硅质生物的变化及其环境控制因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王汝建  陈荣华 《地球科学》2004,29(6):685-690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在白令海采取了1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 其中对硅质生物和陆源碎屑的详细研究发现, 它们主要由硅藻、放射虫和海绵骨针组成.其中, 硅藻在样品中的丰度均占绝对优势, 高出放射虫和海绵骨针一个数量级.它们与环境控制因素关系的分析表明, 硅藻、放射虫和海绵骨针丰度的高低及其保存程度与深度、温度、盐度和受大规模季节性气候变化控制的表层海水的高营养和高生产力, 以及陆源物质输入的变化密切相关.这一研究结果对白令海第四纪的古气候与古海洋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95.
孟月玥  陈岳龙  林宇 《地质通报》2010,29(6):880-890
运用区域大规模采样方法,对内蒙古中南部地区所采样品进行元素丰度值加权计算,这是建立区域地壳模型的基础工作之一,同时也为化探异常的检出提供较为准确的背景值。研究区涉及内蒙古地轴和内蒙古中部造山系2个构造单元。采用加权求平均值的方法,得到内蒙古中南部出露地壳10种常量元素氧化物和40种微量元素的丰度值。经地表热流值、地震平均波速和元素比值方法检验后证明所得结果合理。计算所得内蒙古中南部出露地壳平均成分为花岗闪长质,与目前一般认为的结论相同。将结果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分析后可知,内蒙古中南部出露的地壳与全球上地壳的组成基本一致。由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图解和内蒙古中南部出露地壳的元素丰度与中国东部出露地壳元素丰度的对比可以看出,整体上,内蒙古中南部具有较强的壳内分异作用和地壳增生作用(地幔物质加入)。  相似文献   
296.
获取并分析了2017年8月热带西太平洋M4海山水体中的超微型浮游生物样品,根据流式细胞术的散射光和荧光信号,检测到M4海山各水层中普遍存在四个超微型自养浮游生物类群(聚球藻、原绿球藻、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和两个超微型异养原核生物类群(低核酸含量和高核酸含量异养原核生物)。聚球藻丰度高值出现在100m以浅;原绿球藻和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丰度高值区在深层叶绿素最大值附近(75—150m);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和异养原核生物分布范围较广,150m以浅丰度较高。异养原核生物的生物量(1.68—11.25μgC/L)高于自养浮游生物(0.05—6.02μgC/L)的生物量。在超微型自养浮游生物中,原绿球藻生物量在100—150m水层占优势(53.83%±6.32%),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的生物量在75m以浅(58.62%±8.53%)和200—300m水层占优势(46.18%±7.82%)。在异养原核生物中,高核酸含量异养原核生物的生物量所占百分比(61.05%±3.98%)高于低核酸含量异养原核生物(38.95%±3.98%),然而在海山附近DCM层低核酸含量异养原核生物比例最高可达5...  相似文献   
297.
黄土地区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强化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油为典型污染物,在本次试验前期工作筛选保藏的众多优势石油降解细菌中选择4株降解能力突出的菌,对该4菌株(分别编号为A、B、C、D)进行随机混合构建优势降解菌群。结果表明:菌群A-C-D降解石油能力最强,3 d内原油的降解率达到了39.67%,比单菌除油率提高了13.21%;对该菌群的最佳投加配比进行确定,菌群的最佳接种配比为A∶C∶D=1∶2∶0.5,3 d内菌群A-C-D在不同接种配比情况下降解率变化范围为27.8%~44.2%,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16.4%,因此菌群间各菌必须维持在一定的数量配比的情况下才能达到理想的降解效果。对影响生物修复效果的环境因素,如营养物质(C、N、P)、表面活性剂、通氧量、电子受体等进行综合考虑,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菌群A-C-D的最佳修复条件为:营养物质配比C∶N∶P为75∶8∶3,表面活性剂为0.5%,通气条件为六层纱布,电子受体H2O2的加入量为1.5%。在最佳修复条件下,3 d内原油的降解率达到6146%,比自然条件修复下的除油率4.7%提高了56.76%,较只进行菌种强化时的最高除油率44.2%提高了约17%。  相似文献   
298.
对2006年“海洋四号”在南海北部陆坡和深水冷泉活动区获得的两个重力活塞岩心中微生物丰度变化和甲烷浓度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荧光显微镜观察和直接计数结果表明,研究区冷泉微生物细胞形态有多种类型,但常见和占优势的是杆状、球状和链状。微生物丰度随不同站位和深度变化于106-105细胞个体/g之间。甲烷浓度高异常站位的微生物丰度大于甲烷浓度低的站位。在同一岩心中,微生物的丰度变化也和甲烷浓度变化相吻合,甲烷浓度高,微生物丰度大,反之亦然。该结果表明了冷泉微生物对沉积物中甲烷浓度的增加或减少十分敏感。  相似文献   
299.
碳酸盐岩排烃条件及其对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下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赵喆  钟宁宁  黄志龙 《地球化学》2006,35(2):167-173
碳酸盐岩排烃问题一直是地球化学界争论和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也是模拟实验中的一个难点。通过对碳酸盐岩与泥岩生排烃过程中的产物和排烃动力的定量模拟实验研究,确定了碳酸盐岩烃源岩的有效排烃方式,讨论了碳酸盐岩在排烃临界条件下的有机质丰度的取值范围。实验结果表明,碳酸盐岩排烃模式与泥岩的模式不同,有其特殊的排烃方式;在碳酸盐岩排烃过程中生烃增压是主要的排烃驱动力;有机质丰度下限值不是一个定值,正好相反,随着热演化温度的不同,有机质丰度下限值也不尽相同。根据碳酸盐岩特殊的排烃模式,源岩有机碳含量0.4%~0.5%可能是满足碳酸盐岩源岩有效排烃条件的临界有机质丰度范围值。  相似文献   
300.
张英  李剑  张奎  关平  李谨  王晓波 《地质学报》2007,81(12):1716-1722
柴达木盆地东部第四系生物气源岩有机质丰度是控制该区生物气资源的关键因素。通过重新设计实验流程,建立了针对未成熟生物气源岩的有机质丰度评价方法。柴达木盆地第四系生物气源岩可溶有机质含量约是不溶有机质含量的2.6倍,有机质大部分以可溶的形式存在。鉴于未成熟生物气源岩有机质赋存形式的特殊性,提出了柴达木盆地东部第四系生物气源岩的有机质丰度评价标准。大量存在的可溶有机质揭示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第四系仍处于生物甲烷生成阶段,较高的气源岩有机质丰度为生物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