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50篇
  免费   2336篇
  国内免费   2068篇
测绘学   374篇
大气科学   1491篇
地球物理   4562篇
地质学   2776篇
海洋学   3255篇
天文学   221篇
综合类   559篇
自然地理   616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234篇
  2021年   349篇
  2020年   359篇
  2019年   494篇
  2018年   382篇
  2017年   360篇
  2016年   368篇
  2015年   490篇
  2014年   499篇
  2013年   552篇
  2012年   565篇
  2011年   610篇
  2010年   489篇
  2009年   595篇
  2008年   565篇
  2007年   740篇
  2006年   647篇
  2005年   573篇
  2004年   579篇
  2003年   487篇
  2002年   416篇
  2001年   366篇
  2000年   369篇
  1999年   343篇
  1998年   345篇
  1997年   285篇
  1996年   290篇
  1995年   272篇
  1994年   250篇
  1993年   204篇
  1992年   153篇
  1991年   144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831.
作者详细推导了N个薄层介质组合时所引起的视各向异性介质的弹性参数,扩展了J.E.white先生在《Underground Sound》一书中关于双层介质组合的视各向异性介质的弹性参数应用范围,并计算了2个薄层各向同性的弹性介质组合时视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速度随波动传播方向而变化的关系曲线,说明了薄层组合确实可以引起介质的视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832.
利用区域性台网记录测定了任邱油田注水诱发地震的震源应力场和尾波衰减特征,结果表明地壳上层有很大水平应力,断层面解受注水井附近局部原生断层影响与华北现代应力场的优势破裂方向和错动方式有差别。地震应力降分布范围为0.2—3.0巴。平均尾波Q_0值为75,属于地壳上部沉积岩层的正常情况,发现在时间上表现出与注水量增减有关的波动。在空间上表现出震群密集区Q_0值较外围区偏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833.
澜沧—耿马地震震源动力学参数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李立平  叶建庆 《地震研究》1990,13(3):223-233
本文使用沧澜—耿马地震主震后在震区建立的数字地震仪记录,用波谱法测算澜沧—耿马余震的震源动力学参数。就这些参数的统计特征,对该双主震型两主震区的地下介质不同状态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834.
强震前电磁波异常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美  李开复 《地震研究》1990,13(4):353-360
本文报导了1981年以来,特别是1985年以来架设于楚雄观测站的电磁波接收器记录到的电磁波异常现象。后出,1985年一1987年4月停记前,以观测站为中心,400公里为半径范围内,发生了18次M_L>5.0级地震,有15次地震前记录到明显异常(其余3次异常不太明显,当作无异常)。结果表明,电磁波异常观测是一种有希望的临震预报手段。  相似文献   
835.
Short-period teleseismicP waves from the Nevada Test Site (NTS) show systematic variations in amplitudes and travel times, with low amplitudes corresponding to fast travel times, suggesting elastic focussing-defocussing effects. Also, the azimuthal amplitude and travel time patterns for events at the Pahute Mesa subsite are systematically different from those at the Yucca Flat subsite, indicating the presence of a near-source component in both the amplitude and travel-time variations. This component is isolated by removing the mean station pattern for all of NTS from the observations. A very-near-source component in the Pahute Mesa observations is also isolated by removing subsite station means from the measurements, whereas the Yucca Flat observations exhibited no coherent very-near-source component. These anomalies are back-projected through laterally homogeneous structure to form thin lens models at various depths. Travel-time delays are predicted from the amplitude variations using the equation for wavefront curvature. The long-wavelength components of the predicted and observed time delays correlate well, at depths of 25 km for the very-near-source component under Pahute Mesa and 160 km for the regional component under NTS. The time delay surfaces predicted by the amplitudes at these depths are mapped into warped velocity discontinuities suitable for the calculation of synthetic seismograms using the Kirchhoff-Helmholtz integral formulation. Both the intersite (near-source) and intrasite (very-near-source) differences in amplitudes are qualitatively predicted very well, although the range of variation is somewhat underpredicted. This deficiency is likely due to the destructive interference of anomalies inherent in back-projection to a single layer.  相似文献   
836.
根据波速-压力关系评价岩石岩性、物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实验室里对老爷庙油田馆陶组(Ng)油气贮层砂岩岩芯的孔隙度φ、空气渗透率κ、骨架密度ρma、岩石密度ρb和不同有效覆盖压力△P下岩芯的声波时差△t,做了精确测量,用回归分析拟合了φ-K、φ-ρb、φ-△t和V-△p(△t-△p)的经验关系式;保持原始孔隙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在岩芯饱和各种矿化度的孔隙流体时测定了声波时差△t与孔隙度φ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贮层的φ-K、φ-ρb和φ-△t相关时,可用声波时差△t或波速V解释贮层的岩性,并可反演求出贮层的φ、K和ρb;地层有效覆盖压力对贮层的孔隙度和波速具有明显的影响.根据V-△p曲线的变化规律,可以评价贮层的岩性和埋藏地质体的油、气储集能力.这些结果对油田地震勘探和石油测井资料的解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并为预测储油有利地区和评价贮层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37.
张正阶  汪虹 《矿物岩石》1990,10(2):92-96
本文利用EXAFS方法对镁铝榴石、几种锰矿和不同铁含量的闪锌矿中有关阳离子的近邻结构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有关阳离子在相应矿物中的近邻结构参数.对闪锌矿的研究,得到了杂质Fe绝大部分以六配位的形式存在的结果,这与传统的观点不同;提出了闪锌矿不仅可作为地质温度计,还可能作为地质温度、压力变化记录仪的设想。  相似文献   
838.
叶蜡石、高岭石和迪开石的吸收光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地区叶蜡石、高岭石、迪开石的吸收光谱测量及其高斯谱拟合说明,三各矿物的吸收光谱均由一个吸收边和三个吸收峰叠加而成。主吸收峰在562nm左右,峰高以迪开石为最大,高岭石次之,叶蜡石最低。同一地区不同颜色的叶蜡石,其主吸收峰位置随铁含量的增加向短波方向移动,相对峰高也随之增大。叶蜡石的颜色主要取决于主吸收峰的位置、高度和吸收边位置。可以认为,此吸收边为Fe^3 →O^2-荷移谱的低能拖尾部分,吸收峰则为铁离子的晶场谱带或晶场谱与Fe^2 →Fe^3 荷移的叠加。  相似文献   
839.
新疆绿柱石宝石辐照致色机制的吸收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新疆阿尔泰天然淡蓝、浅蓝宝石级绿柱石辐照前后及退火处理伴随着颜色改变的吸收光谱等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天然淡蓝、浅蓝色绿柱石经~(60)Co-γ辐照变成黄绿色,其原因主要归因于遂道中Fe~(2-)向Fe~(3+)的转变和八面体中Fe~(3+)和配位体O~(2-)的电荷转移。  相似文献   
840.
杨柏林 《地质科学》1991,(3):268-276
本文以新疆阿尔泰某多金属矿区为例,对岩矿光谱特征、不同岩性段岩石化学特征、细分红外光谱遥感图象色调异常进行研究并通过野外验证后提出:Fe3+除在900nm 处具有强吸收特征外,在2150nm 附近有一个反射峰特征;细分红外光谱遥感图象色调异常的形成机理是与 Fe3+的2150nm 附近的反射峰特征有关的综合光谱信息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