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53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63篇
地质学   100篇
海洋学   60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7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51.
滤纸总吸力吸湿曲线的率定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福青  刘斯宏  袁骄 《岩土力学》2011,32(8):2336-2340
滤纸法是一种间接的吸力测试方法,测试结果准确与否首先取决于滤纸的吸力率定曲线。介绍了滤纸法的基本工作原理,总结了滤纸法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利用NaCl盐溶液法率定了国产双圈No.203型滤纸的总吸力吸湿率定曲线,给出了总吸力率定曲线的双线性拟合方程。分别比较了双圈No.203型滤纸与Whatman’s No.42型滤纸的总吸力和基质吸力率定曲线,指出两种滤纸的基质吸力率定曲线基本一致,以及国产双圈No.203型滤纸总吸力率定曲线的转点含水率更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252.
高雄  孟烨  朱辰  赵良 《中国岩溶》2011,30(4):472-478
较低的矿物溶解率和反应剂的不可循环利用是CO2矿物封存发展的两大难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以可循环的NH4Cl溶液作为中间媒介的CO2矿物封存工艺,并系统地研究了蛇纹石在氯化铵溶液中的液-固两相的反应动力学。实验研究发现:(1)纤蛇纹石的浸取符合Elovich模型,浸取过程基本在1h左右完成,在100℃、5mol/L氯化铵溶液中,纤蛇纹石的浸取率达到12.67%;(2)温度对纤蛇纹石初始反应速率的影响显著,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3)当氯化铵浓度在1~5mol/L范围内变化时,它对镁离子浸取率的影响不明显,反应速率随着浓度的升高而有所增加;(4)本实验反应表现出来的活化能大小为129.56kJ/mol。   相似文献   
253.
在中国西北特殊气候环境下冻融作用是一种风化过程,反复改变着土体的微结构和物理性质,强烈影响着土体与结构的相互作用。针对冻融作用对盐渍土?结构接触面力学特性的影响,进行不固结不排水直剪试验,开展了冻融次数、含盐量、基质吸力等因素对非饱和氯盐渍土?钢块接触面力学性能影响的相关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含盐时接触面力学参数(黏聚力与内摩擦角)随冻融次数增加均先增大后减小,含盐时接触面黏聚力随冻融次数增加呈下降趋势,内摩擦角略有所增大;冻融前后接触面力学参数随着含盐量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均存在含盐量阈值;未冻融时接触面力学参数含盐量阈值约为8%,随着冻融次数增加,该阈值有所变化;接触面基质吸力随冻融次数增加大体呈减小趋势并最终趋于稳定,随含盐量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基质吸力含盐量阈值约为10%;接触面剪应力?剪切位移分为线弹性变形阶段和强化阶段,竖向荷载较小时表现为弱硬化,未出现明显的应变软化现象。对接触面剪应力?剪切位移适用性模型进行评价发现龚帕兹模型能够与试验结果很好地吻合,据其建立了冻融作用的氯盐渍土?钢块界面力学模型,基于试验数据验证了其可靠性。  相似文献   
254.
255.
海洋环境中温湿度变化对混凝土氯离子传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离子渗透到混凝土内部诱发钢筋锈蚀是海洋钢筋混凝土面临的耐久性关键问题。构建考虑骨料、浆体集料界面区的混凝土模型,建立了环境温度、湿度影响的氯离子传输模型,基于COMSOL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材料、环境对混凝土氯离子传输的影响规律,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拟结果和试验数据具有较高的吻合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氯离子扩散加快,而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渗透深度随着内部湿度的增大而呈现减小趋势。混凝土中高致密骨料存在阻碍了氯离子传输,但界面区存在使得氯离子沿界面区传输并在骨料背后形成传输前锋。  相似文献   
256.
包气带剖面中古水文—气候信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包气带作为联系地表各层圈相互作用的敏感带,具有特殊的记忆功能,是最有可能的古水文--气候变化记录档案,研究中以2个包气带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剖面上土壤水的Cl^-含量变化进行研究,利用Cl^-质量平衡方法探讨识别其所代表的古水文-气候记录的方法,恢复研究区的古水文补给历史,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300a以来的古水文-气候状况有过3次干/湿变化旋回,并且反映在地下水补给速率的变化上。  相似文献   
257.
邵坤  赵朝辉  刘卫 《岩矿测试》2014,33(1):29-33
高纯硝酸银中痕量杂质元素的存在会影响其性能和质量,为提高现代测试技术分析痕量杂质元素的准确度,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通过加入沉淀剂或还原剂将银除去,克服基体元素的基体效应。本文提出采用10 mL 10 g/L柠檬酸-5 g/L乙醇酸作络合保护剂,12 mL 100 g/L氯化铵作沉淀剂,建立了沉淀基体分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同时测定高纯硝酸银中15种痕量杂质元素的分析方法。探讨了络合剂和沉淀剂浓度及用量、质谱干扰及同位素选择、非质谱干扰及内标选择、实验空白值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Cu、Pb、Ni、Mn、Au、Pd、Pt、Rh、Ru、Ir元素在0~100 ng/mL,Fe、Hg、Bi、Cr、Sn元素在0~250n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3σ)为0.005~0.062 ng/g,方法精密度(RSD,n=11)为0.6%~2.6%,加标回收率为94.1%~103.1%。与现行的分析方法相比,本方法采用的络合剂和沉淀剂能将基体元素与杂质元素完全分离而不影响测定结果;实验流程简单快速,检出限低,准确度和精密度均满足了实际样品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258.
含钙铝铁水解聚合产物的矿物学研究Ⅰ:形态和物相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用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技术结合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及电镜观察对合成的含钙聚合氯化铝铁(PAFCCa)及其合成前体含钙聚合氯化铝(PACCa)、含钙聚合氯化铁(PFCCa)的低温干燥样进行了表征.XRD衍射结果表明,Ca(Ⅱ) 分别与Al(Ⅲ)、Fe(Ⅲ)都能形成结晶化合物,在PACCa中结晶化合物主要是Ca3Al2(OH)12,在PFCCa中结晶化合物主要是Ca4Fe14O25,在PAFCCa中形成Al-Ca-Fe三相结晶化合物铁取代的氯钙矾石结构体,其组成是(Ca6(Al,Fe)2[(OH)4Cl2]3·20H2O).热重分析、红外光谱与电镜观察都支持了XRD的衍射结果.  相似文献   
259.
文章研究了pH值、改性剂用量和改性时间对聚合氯化铝改性膨润土去除水溶液中Cr^6+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在不同pH值条件下改性得到的聚合氯化铝改性膨润土对水溶液中Cr^6+的去除效果明显不同。在80℃反应5 h制得的聚合氯化铝改性膨润土,在pH值=7的中性条件下改性得到的改性膨润土对水溶液中Cr^6+(取0.5g聚合氯化铝改性膨润土处理5mg/L重铬酸钾溶液100ml)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值(98.35%)。(2)改性剂用量对聚合氯化铝改性膨润土去除水溶液中Cr^6+影响很大。当pH值=7,在80℃反应5 h的条件下改性膨润土,改性剂聚合氯化铝选用13mmol/g膨润土为宜。(3)改性时间对聚合氯化铝改性信阳膨润土去除Cr^6+有一定的影响。当改性剂的用量为15mmol/g,pH值=9,反应温度为80℃条件下,最佳改性反应时间是4 h。  相似文献   
260.
The recovery of magnesium from magnesite tailings in aqueous hydrochloric acid solutions by acid leaching was studied in a batch reactor using hydrochloric acid solutions. Subsequent, production of magnesium chloride hexahydrate (MgCl2.6H2O) from leaching solution was also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cid concentration, solid-to-liquid ratio, particle size and stirring speed on the leaching process were investigated. The pseudo-second-order reaction model seemed to be appropriate for the magnesium leaching. The activation energy of the leaching process was estimated to be 62.4 kJ mol− 1. Finally, MgCl2.6H2O in a purity of 91% was produced by evaporation of leaching solution obtained at a temperature of 40 °C, 1.0 M acid, solid-to-liquid ratio of 10 g/L, particle size of 100 µm, stirring speed of 1250 rpm and leaching time of 6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