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95篇 |
免费 | 1803篇 |
国内免费 | 181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9篇 |
大气科学 | 1022篇 |
地球物理 | 3513篇 |
地质学 | 2126篇 |
海洋学 | 3318篇 |
天文学 | 81篇 |
综合类 | 334篇 |
自然地理 | 4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7篇 |
2023年 | 150篇 |
2022年 | 219篇 |
2021年 | 276篇 |
2020年 | 310篇 |
2019年 | 429篇 |
2018年 | 315篇 |
2017年 | 287篇 |
2016年 | 297篇 |
2015年 | 374篇 |
2014年 | 397篇 |
2013年 | 414篇 |
2012年 | 449篇 |
2011年 | 433篇 |
2010年 | 347篇 |
2009年 | 456篇 |
2008年 | 428篇 |
2007年 | 577篇 |
2006年 | 482篇 |
2005年 | 436篇 |
2004年 | 442篇 |
2003年 | 380篇 |
2002年 | 343篇 |
2001年 | 294篇 |
2000年 | 282篇 |
1999年 | 264篇 |
1998年 | 272篇 |
1997年 | 220篇 |
1996年 | 241篇 |
1995年 | 222篇 |
1994年 | 190篇 |
1993年 | 154篇 |
1992年 | 121篇 |
1991年 | 108篇 |
1990年 | 58篇 |
1989年 | 53篇 |
1988年 | 48篇 |
1987年 | 29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1篇 |
1954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依据《地震震级的规定(GB 17740—2017)》,分析了2009—2017年新疆地震台网所记录的新疆及邻区476次中深源地震事件,测定了13601个mb(短周期体波震级)和12035个mB(BB)(宽频带体波震级)的数据样本,回归分析mb和mB(BB)得到回归方程及量规函数,结果显示mb和mB(BB)相关系数为0.966,表明两者显著相关。因此,建议对于中强型中深源地震可以直接从原始速度型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上测定长周期体波震级mB(BB),提高地震速报测定的速度和精度。通过震级偏差统计和台站场地响应计算,分析新疆地震台网中的XKR、HTA、ATS和KSZ等地震台站震级偏差较大的原因为砂岩、灰岩、砂土层等类型的台基放大了场地响应,说明台基类型对体波震级偏差的影响较大。与NEIC测定的体波震级对比时,发现新疆地震台网测定体波震级平均偏大0.42级,且偏差随着震源深度的增加有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2.
腾冲火山区剪切波和尾波衰减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用云南腾冲火山地区观测的地震数字化记录进行了尾波和剪切波的衰减测量。用AkiandChouet和Sato单次散射模型获得 5 2秒和 18秒流逝时间尾波的品质因子分别为Qc (f) =5 7×f- 0 94和Qc (f) =2 6×f- 0 95 ,表明地壳上部和地壳上地幔的地震波衰减频率变化率一致。两者均未显示出活火山地区尾波衰减的异常特征。尾波掠过空间椭球的平均半轴 ,前者约为 80km ,大大超出了腾冲火山分布的地理范围 ,后者约为 30km ,在腾冲火山分布的地理范围之内。用尾波规一双台S波振幅比法进一步缩小所用地震波掠过的空间 ,最后获得了S波随频率的衰减有类似于前人报导的活火山地区尾波频率衰减的特征 :相对于低频 (1 5~ 6Hz) ,高频 (6~2 0Hz)的Q- 1s 变化很小。从地表位置看 ,腾冲最年青的全新世的马鞍山和老龟坡火山就在S波掠过范围内 ,打鹰山火山也在近旁。这一结果表明在这三座火山体之下存在低速高衰减体。火山或处于休眠状态 ,或在消亡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993.
影响煤层气固井声幅测井的因素较多,如地层软硬变化大、套管内径或壁厚不均、仪器不居中、发射能量不足、接收灵敏度不够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将会导致首波丢失、时差曲线产生周波跳跃或波动现象。为提高煤层气固井声幅测井质量,要尽量保证所用仪器外径接近套管内径,以减少无效传播和能量损失,另外需提高仪器的发射能量及接收灵敏度;在自由套管和声波强吸收地层,必须保证自由套管首波不限幅、声波强吸收地层首波不丢失。在现场解释时,一般以"自由套管"处的偏转幅度值A为标准,将固井声幅曲线幅度的20%A和40%A作为分界点,评价固井效果。 相似文献
994.
蒸发波导是一种特殊的大气波导,在其中传播的电磁波信号会被陷获在近海大气层中,实现超视距传播。受海表面温度、湿度、风速、微波频率等因素的影响,海洋蒸发波导环境中的微波传播特性起伏变化很大,规律十分复杂。以往的工作主要通过计算这些气象因素对蒸发波导条件下大气折射率剖面的影响来分析它们对路径损失的作用,其结果与实验数据仍有较大差异。本文在一定的蒸发波导条件下,利用一维分形海面模型产生海面"地形",将其作为抛物方程电磁波传播模型的边界条件进行计算,得到相应的路径损失,并与传统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了不同蒸发波导高度、不同频率及不同接收天线高度时的数值模拟情况,可为舰艇通信系统或者雷达系统的设计提供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5.
文章使用多伦县2001—2010年寒潮天气统计资料,分析了当地寒潮变化特征,通过对寒潮统计两种不同方法从降温特征、大气环流特征及地表覆盖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按日最低气温降温幅度统计寒潮天气出现次数明显多于按日平均气温降温幅度统计寒潮天气出现的次数,尤其在初冬和冬末季节日最低气温变化比日平均气温变化幅度更加剧烈。 相似文献
996.
A thermoelastic model for calculating the high-pressure and high-temperature properties of isotropic solids is presented
by extending the formalism by Thomsen and combining the resulting one with the Vinet model for static lattice and the Debye
model for lattice vibration. Applying it to polycrystalline corundum, we have shown that the calculated values of entropy
and heat capacity at constant pressure are in agreement with literature values to 2325 K at zero pressure and that the calculated
values of thermal expansivity agree reasonably with experimental data to 1100 K at zero pressure. The model reproduces experimental
data of sound velocities v
p
and v
s
of compressional and shear waves to 1825 K at zero pressure and those to 62 GPa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it reproduces also
experimental shock-wave equation of state to 150 GPa. The velocity correlation (∂ln v
s
/∂ln v
p
)
S
was found to have weak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dependences and the results under lower mantle condition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magnesian and calcium silicate perovskites and magnesiowüstite, and the PREM values of the Earth's lower mantle.
Received: 12 February 2000 / Accepted: 15 July 2000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1000.
利用流动台网和固定台站的地震观测数据,采用有限差分层析成像方法反演了腾冲及邻近地区的地壳P波速度结构,分析了腾冲火山区的岩浆活动和龙陵七级地震的深部构造成因.研究结果表明,腾冲火山区的地壳结构具有明显的非均匀性,浅表层偏低的速度主要为盆地内部的松散沉积层、新生代火山堆积及断裂附近的流体裂隙和热泉活动所致;5~15 km之间的高速体可能代表了早期火山通道内冷却固结的岩浆侵入体或难挥发的超铁镁质残留体;地壳深部的低速体则反映了熔融或半熔融的岩浆体,推断火山区下方的岩浆活动与龙陵七级地震震源区地壳深部的岩浆侵入来自同一源区——现今壳内岩浆活动的主要区域.龙陵震源区的地壳速度结构横向变化较大,怒江断裂东侧和龙陵断裂西侧为高速特征,介质应变强度较大,为应力积累的主要载体;两断裂之间的低速区向下延伸至下地壳,可能与地壳深部的岩浆侵入有关;龙陵断裂和怒江断裂明显控制了这一区域的岩浆活动,七级地震正是发生在断裂下方的速度边界附近.地壳介质强度的横向变化导致了震源区应力积累的不均一性,深部岩浆的聚集和动力作用是龙陵地区发生强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