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5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216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216篇
地质学   364篇
海洋学   436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Advanced material constitutive models are used to describe complex soil behaviour. These models are often used in the solution of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under general loading conditions. Users and developers of constitutive models need to methodically investigate the represented soil response under a wide range of loading conditions. This paper presents a systematic procedure for probing constitutive models. A general incremental strain probe, 6D hyperspherical strain probe (HSP), is introduced to examine rate‐independent model response under all possible strain loading conditions. Two special cases of HSP, the true triaxial strain probe (TTSP) and the plane‐strain strain probe (PSSP), are used to generate 3‐D objects that represent model stress response to probing. The TTSP, PSSP and general HSP procedures are demonstrated using elasto‐plastic models. The objects resulting from the probing procedure readily highlight important model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anisotropy, yielding, hardening, softening and failure. The PSSP procedure is applied to a Neural Network (NN) based constitutive model. It shows that this probing is especially useful in understanding NN constitutive models, which do not contain explicit functions for yield surface, hardening, or anisotropy. Copyright © 200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推导了声波方程空间二阶导数的隐式求解公式及差分系数的求解方法,讨论了该方法的数值频散特征。利用该方法分别对均匀介质及Marmousi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将其结果与传统的显式差分格式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传统的显式求解方法具有更低的数值频散、更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8.
刘广伟  田涛 《地下水》2012,(3):206-207,219
长9储集层属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湖泊发育早期,油源关系复杂,前期的沉积作用和后期的成岩作用共同塑造了储层低孔低渗的特征。储层的物性是连结岩性和含油性之间的重要环节,加大对低孔低渗储层物性的分析,有利于储层其他方面特征的研究。在对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作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使用反映储层孔隙度比较灵敏的声波时差测井曲线,来研究其物性特征。通过建立米产液量和声波时差的对应关系,确定声波时差下限,再根据声波时差和储层物性之间的关系式,最终确定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下限,为储层含油性特征、有利区优选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区浅地层结构探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2012年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区实测浅地层剖面资料进行地质解释的基础上,通过将浅地层剖面与钻孔地层岩性划分进行对比,标定了标准反射界面,通过对浅地层剖面各反射波组、内部反射结构的追踪、对比分析以及测线间的闭合检查,划分出5个主要反射界面和4个声学地层单元,揭示了各地层单元的分布特征。对拟建跨海通道路线选区典型探测剖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0.
在野外地质调查、平衡剖面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区域构造演化, 采用岩石声发射法对雪峰隆起西南缘的最大古应力进行了恢复, 并探讨了古应力大小与油气成藏破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共经历了5期不同强度的重要构造变革运动。在早古生代末期和印支期构造运动较弱, 声发射法的测量表明古应力值分别为13.3 MPa和24 MPa, 对应于麻江古油藏的主要成藏期。构造运动次数较多或者古应力值较大的时期, 主要对应于麻江古油藏储集层的发育期和油藏大规模破坏期。晚古生代末期构造活动次数较少, 但恢复地古应力值较大, 为92.6 MPa; 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 恢复地古应力值为23.3~74.4 M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