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51篇
  免费   1557篇
  国内免费   1632篇
测绘学   218篇
大气科学   942篇
地球物理   2067篇
地质学   4174篇
海洋学   2392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505篇
自然地理   3532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26篇
  2022年   493篇
  2021年   509篇
  2020年   471篇
  2019年   489篇
  2018年   433篇
  2017年   485篇
  2016年   478篇
  2015年   511篇
  2014年   651篇
  2013年   730篇
  2012年   636篇
  2011年   681篇
  2010年   588篇
  2009年   645篇
  2008年   696篇
  2007年   714篇
  2006年   663篇
  2005年   521篇
  2004年   495篇
  2003年   458篇
  2002年   317篇
  2001年   263篇
  2000年   273篇
  1999年   225篇
  1998年   159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148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128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生态系统脆弱性受到自然与人文因素双重影响。以广西西江经济带为例,采用VSD模型,通过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分解脆弱性,构建包含自然和人为因素的25指标的评价体系,开展脆弱性评价与分区。结果表明,不脆弱区、一般区、脆弱区、很脆弱区和极脆弱区分别占11.31%、22.63%、27.60%、24.39%和14.07%,东西部地区脆弱性较高,中部地区脆弱性较低;自然因素导致的脆弱区主要分布于东西部山区,人为因素主导的脆弱区分布于中部盆地的城镇及其周边;经济带约53%的建设用地分布于很脆弱区和脆弱区,未来新增建设用地需要重点向不脆弱区和一般区转移。根据分区结果和诱因差异,提出了不同类型区开发与保护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92.
一致性假设一直是洪水频率分析的基本假设条件,但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综合影响下,水文极值序列的一致性假设受到极大挑战。基于此,以东江流域为例,运用GAMLSS模型(广义可加模型),将时间、气候指标(北极涛动AO、北太平洋涛动NPO、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和南方涛动SOI)以及水库指标(Reservoir Index)统一纳入洪水频率分析中,并对东江流域1954―2009年年最大流量序列(AMS)进行频率分析,结果表明:1)龙川、河源和岭下站年最大流量序列均值与时间呈线性关系,方差为常量,而博罗站均值和方差与时间均呈非线性关系;2)水库对各水文站点AMS均值有显著线性影响;3)NPO对各站点AMS均值有显著线性影响,NPO值较高时,东江流域可能面临着较低的洪水风险,在一致性假设前提下,可能高估洪水设计值,反之亦然;而PDO对各站点方差有显著线性(岭下、博罗)/非线性(龙川、河源)影响;4)以时间为协变量构建非一致性模型,研究得出:龙川、河源和岭下3站T年一遇洪水设计值均呈单调下降趋势,博罗站1954―1995年左右洪水设计值呈下降趋势,而在1996―2009年呈上升趋势;以气候与水库为协变量构建非一致性模型,研究表明:龙川、河源和岭下3站T年一遇洪水设计值均因水库影响呈向下跃变;5)以气候和水库为协变量的非一致性模型对洪水频率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为非一致条件下设计洪水的预测提供了新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993.
云南省金沙江流域土壤流失方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云南金沙江流域是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本项研究以“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为蓝本,运用小区实验等手段,综合分析了各个侵蚀因子,建立了云南金沙江流域土壤流失方程A=R·K·LS·c·P,并确定了方程中诸因子的求算方法和数值,以及该流域土壤允许流失量,为方程的应用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数据。同时,还进行了方程的检验,方程计算值与小区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在6.3%以下,表明该方程在实际应用中是可靠的。该方程的建立,可为云南金沙江流域预测预报土壤侵蚀,制定土地合理利用规划方案、水土保持措施和土地生态安全格局提供了一套可靠的科学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994.
利用环境磁学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示踪河流沉积物的物源,对渭河宝鸡市区段干流及其支流河床沉积物全面系统的磁学特征分析表明:渭河干流和支流沉积物的磁性矿物含量总体相对较高,磁性矿物类型主要以亚铁磁性矿物磁铁矿和磁赤铁矿为主,同时存在不完全反铁磁性矿物赤铁矿,磁晶粒以PSD(假单畴)和MD(多畴)颗粒为主。渭河干流沉积物的磁性特征在空间上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根据χARM/χ(非磁滞剩磁磁化率/磁化率)值的变化规律将渭河宝鸡市区段沉积物的来源分成了两段,第一段从宝鸡峡到神龙大桥,沉积物χARM/χ 值逐渐减小,磁性颗粒逐渐变粗;第二段从神龙大桥到千河入渭口,沉积物χARM/χ 值逐渐增大,沉积物的颗粒呈现出由粗变细的特征,指示了渭河宝鸡市区段河流沉积物存在一定的物源差异,渭河宝鸡市区段干流沉积物的物质来源主要以上游携带为主导,从神龙大桥向下游,支流对河床沉积物具有一定的贡献,北岸比南岸流域贡献的物质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995.
本文概要介绍长江上游宜宾—宜昌干流两岸山地城镇座落的自然环境,重点论述山地城镇滑坡灾害,最后提出了区域防灾战略的新途迳。  相似文献   
996.
以大通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1985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结合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定量评估了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结果表明:1985-2005年大通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草地向耕地、居工地转变,草地所占比例由46.7%骤降至20.9%,而耕地面积由1985年的1065.8km2增加到2005年的3243km2;相较于1985年的土地利用情景,2005年土地利用情景下的模拟的多年平均径流增加了1.92×108m3,由于上中下游主要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不同,导致流域径流变化增加程度由西北至东南逐渐增大;大通河流域年径流的增加主要表现为汛期径流增加,讯期月平均径流增幅达到了0.40×108m3·mon-1;非汛期径流则呈不明显减小趋势,平均降幅为0.024×108m3·mon-1。合理规划大通河流域土地利用方式,提高水源区涵养能力,对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7.
北运河水系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水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全面了解北运河水系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质量,于2015年5月对北运河水系33个样点的底栖动物和水体理化性质进行了调查,分别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和底栖动物BI指数法对北运河水系进行水质评价,并通过Kolmogorov-Smirnov检验判断正态性,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对两种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北运河水系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3种,隶属于3门4纲6目11科11属,以水生昆虫和软体动物为主,整个水系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单一;底栖动物BI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显示,72%的采样点水质为中污染(Ⅳ)或重污染(Ⅴ);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显示,超过57%的采样点水质为Ⅳ类及以下;根据K-S检验,两组评价得分均符合正态分布;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两种评价结果呈显著正相关.两种评价结果总体上呈现出相同的趋势,均显示北运河水系整体水质状况较差,干流水质状况优于支流,上游水质状况优于下游,温榆河上游、坝河下游、通惠河上游和凉水河的水质状况较差,温榆河源头和坝河上游的水质状况较好.两种评价结果在个别点位存在一定差异,具体表现为基于水体理化因子的评价结果稍优于水质生物评价结果,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两种评价方法在时空尺度上存在差异.针对城市化水平较高、人类活动干扰较强的北运河水系,同时采用这两种评价方法有助于全面了解其复杂的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998.
The distribution and abundance of benthic foraminifera and a range of elements have been analysed in six long cores (up to 10 m long) from the Bilbao estuary, N. Spain, to document environmental transformation of this estuarine ecosystem and to determine sediment contamination levels. Three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zones could be distinguished in the recent sedimentary record based on its microfaunal and geochemical contents. Initially, a pre-industrial zone containing very abundant and diverse foraminiferal assemblages together with baseline metal levels. Secondly, an older industrial zone exhibiting co-existence of abundant and diverse foraminiferal assemblages with high concentrations of metals. Finally, a younger industrial zone with extreme concentrations of metals and barren of indigenous foraminifera. This environmental transformation has been caused by the discharge of untreated domestic and industrial effluents during the last 150 years. The occurrence of foraminifera in the two industrial zones and along the estuary is not related to defined levels of metals, and this seems to confirm oxygen limitation as the key factor to explain complete estuarine defaunation during deposition of the younger industrial zone (period 1950-2000). Effectiveness of current regeneration schemes could be assessed using microfaunal and geochemical proxies as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dicators.  相似文献   
999.
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长江上游古洪水记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上游三峡河段主要的古洪水记录有:1)三峡深槽的蚀积变化;2)长江阶地粗粒沉积;3)长江的泛滥沉积;4)长江的古洪水平流沉积。不同时间跨度不同类型古洪水记录的精度有较大的差别。古洪水记录显示,晚更新世晚期的40~30kaB.P.,长江上游大洪水比30kaB.P.以来的长江上游大洪水大得多;全新世以来,以3983aB.P.前后的大洪水为相对最大;公元1870年大洪水为3000aB.P.以来最大洪水;近百年来的实测洪水以公元1981年洪水为最大。  相似文献   
1000.
澜沧江流域农业灌溉需水的时空变化(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sed on the data of eight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from the 1950s to 2007, current cropping patterns, field water moisture management, we use the Mann-Kendall and the Re-scaled Range Analysis methods to research the changes of humidity and crop irrigation water requirements in the Lancang River Basi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nual and dry season average temperature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the dry season rainfall increased while wet season rainfall decreased. Evaportranspiration (ET0) increased during both dry and wet seasons at all stations except Dali, Jianchuan and Gengma, and the aridity-humidity index decreased at most of the stations. The turning points of weather factors, ET0, the arid-ity-humidity index, paddy irrigation requirements and total agricultural water requirements occurred from the 1960s to the 1990s. The spatial changing tendency of paddy irrigation quota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altitude and latitude,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re 0.513 and 0.610, respectively. The maximum value is observed in Weixi, while the minimum in Mengl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