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篇
  免费   264篇
  国内免费   369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726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222篇
海洋学   86篇
天文学   45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陈健康  赵玉春  陈赛  黄惠镕  郑辉 《气象》2019,45(2):228-239
利用福建省逐小时加密自动站资料、风廓线、S波段双偏振雷达与雨滴谱等新型探测资料以及NCEP逐6 h的1°×1°大气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7年2月21—22日福建中南部一次预报失败的冬季暴雨过程。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类似于锋前暖区暴雨,自2000年以来仅此一例,十分罕见,是在低空急流偏强并长时间维持的背景下产生的,并未受到南支槽和冷空气的影响。(2)闽中大到暴雨带和闽南暴雨区的对流系统相互独立,有多个对流系统影响闽中地区,仅两个对流系统影响闽南地区。降水有较明显对流特征,属暖云弱对流降水,容易导致预报员对雨强估计不足。(3)此次冬季暴雨过程的水汽主要来自南海地区,低层水汽条件与汛期暴雨相当,但整层水汽条件较汛期略差;低空急流对暖湿气流的输送使暴雨区趋于不稳定,但对流不稳定度较汛期弱。(4)高空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为冬季暴雨带来了有利的动力抬升条件,但暴雨区涡旋性不强,无明显正涡度柱。其中,闽中大到暴雨主要与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有关,是在湿斜压作用下倾斜上升运动中产生,而闽南暴雨区既存在对流不稳定,也存在条件性对称不稳定。  相似文献   
42.
本文利用MICAPS4.1平台上的高空、地面、智能网格预报、集合预报等数值预报产品,对2018年10月26-28日发生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的一次区域性暴雪天气过程形成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高空槽后强冷空气与槽前西南暖湿气流在大兴安岭上空交汇,导致暖锋锋生,地面暖锋与低空暖式切变相互作用形成暴雪天气。暴雪的主要触发系统就是超极地冷空气促使高空槽强烈发展切涡,≥20m·s^-1的西南低空急流作为水汽输送带,为暴雪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来源;垂直上升运动中心和散度辐合辐散中心耦合且加强,为暴雪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抬升条件,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增强发展。智能网格预报产品对这次大兴安岭暴雪天气的落区、降水量级以及强降雪的时段,都预报的比较准确。  相似文献   
43.
利用1979-2013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中心位置、强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偏东偏南、强度最强,夏季偏北偏西、强度最弱。冬半年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南界、北界年际变化的幅度大,夏半年幅度较小。冬季、春季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范围较大,秋季、夏季小,一年内,偏大年或偏小年的出现不具有季节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44.
利用FNL及常规资料,对比分析了2010年2月22—24日(过程Ⅰ)和2015年12月10—13日(过程Ⅱ)天山北坡2次暴雪过程。结果表明,暴雪区上空θse锋区陡立和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及次级环流是形成暴雪的主要机制。不同点是:过程Ⅰ暴雪产生在西西伯利亚低涡底部强锋区上,南北支短波槽汇合的区域,冷高压为西北路径;过程Ⅱ是乌拉尔山大槽东移北收,冷高压为偏西路径;2次过程在温压的时间演变上有显著的区别。在高低空配置上也有明显的区别:过程Ⅰ 500 hPa以下为暖平流,以上为冷平流,低层为暖湿结构;过程Ⅱ 700 hPa以下为冷平流,700—600 hPa为暖平流,低层有湿冷空气锲入。过程Ⅰ暴雪区位于θse锋区上,锋区低层强,中高层弱;过程Ⅱ暴雪区位于θse锋区中后部,锋区低层弱,中高层强。水汽输送和输入量及比湿过程Ⅰ大于过程Ⅱ。  相似文献   
45.
利用2016、2017年郑州机场高分辨率边界层风廓线雷达半小时平均观测资料, 对机场上空低空急流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统计研究, 结果表明:夏末、秋季低空急流出现次数相对较少, 春季、夏初是高发时期, 冬季易出现较强的超低空急流, 只有春季风速从低层到高层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变化过程, 8月末可能是急流的时空转换期; 夜间和凌晨是高发时段, 白天降低30%~40%, 一般情况下, 00—12时(世界时, 下同)急流较弱, 12时后明显增强向上发展, 19时开始减弱, 持续至21时; 急流中心最大风速一半以上在12~18 m/s, 高度集中在60~180 m和300~900 m, 超低空急流占大部分, 夜间出现最大风速的概率远高于白天; 低空急流发生高度大部分在飞机起飞或着陆的范围内, 使飞机复飞概率增加, 对夜间航班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6.
Trajectory diagnostic methods were used to analyze air parcels of high-and low-level jets during the heavy rainfall of 4-6 July 1991.It is found that air parcels above rainfall area travelled from the entrance of the high-level jet,passing through the jet center and reached the exit region.Upper tropospheric divergence over rainfall area resulted from decelerative motion of the jet flow.Warm and moist southwest flow converged and ascended ahead of the low-level jet.The decreasing of low-level pressure as a result of high-level divergence that caused the low-level jet became unexpectedly strong.  相似文献   
47.
韩春深 《气象》1993,19(7):27-30
对9216号热带风暴在9月1日02时中心分裂的原因,作了初步探讨,认为东南低空急流使热带风暴倒槽区的气旋性环流加强,以及低涡的吸引合并,是产生新中心的原因。青岛产生大暴雨的条件,是充沛的水汽,强烈的上升运动和长波槽东移影响。  相似文献   
48.
上海鱼品厂污水处理工程地基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法加固,並作为深基坑的围护结构,用于大面积建筑工程和水工构筑物的尚不多见。经过高压旋喷工艺施工和充水予压试验以及运行的实践,业已证明应用新崛起的高压旋喷工艺成桩技术具有良好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加固软基和围护的综合功能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49.
东亚梅雨锋暴雨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梅雨锋的大尺度环流、梅雨锋的次天气尺度和中尺度特征、梅雨锋低空急流和暴雨发展等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了概述,对低空急流和暴雨发展的各种观点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新的见解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50.
不同雨强台风的诊断对比与数值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通过对不同雨强台风的诊断对比及数值试验得出一些结论。台风暴雨与锋区、高低空急流有关。强锋区可导致200hpa西南风高空急流与右后房非地转辐散的加强,并在其作用下,激发重力惯性波。其调整过程,即为暴雨的突然增幅过程。调整时间约3 ̄6小时。调整过程使低空急流加强,加大向暴雨区的水汽动量输送,有利于降水加强。调整过程结束后,雨量变化平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