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3篇
  免费   243篇
  国内免费   36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350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72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1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云南2002年雨季偏早的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刘瑜  马振锋  陶云  龙春华 《高原气象》2003,22(Z1):102-109
1999-2002年云南处于雨季偏早、5月雨量偏多的气候背景下,2002年雨季连续第四年偏早,这种气候异常较罕见.利用雨季开始期资料,分析了云南雨季开始期变化的年代际特征.还对应分析了雨季开始偏早年及偏晚年1月及5月100、500 hPa及SLP场距平合成场,并与2002年进行了比较,得到了一些对预测云南雨季开始期有指导性的结论.2002年云南雨季偏早开始与索马里急流建立,高层中低纬环流出现"突变"有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62.
广西特大暴雨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71~2001年发生在广西的特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流形势特点作一较系统的分析,得出广西特大暴雨的月际分布具有明显的"单峰型";多发区域在沿海地区;造成广西特大暴雨的影响系统主要是热带气旋或热带低压系统。  相似文献   
63.
分析 2 0 0 1年 7月 2 - 3日台风“榴莲”暴雨过程中湿位涡及其各分量的变化 ,发现对流层低层 85 0 h Pa湿位涡的负值中心、 70 0 h Pa湿位涡的正值区与强降水中心相对应 ;急流与层结稳定度的变化 ,影响着湿位涡的变化  相似文献   
64.
一次大暴雨过程低空急流脉动与强降水关系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曹春燕  江崟  孙向明 《气象》2006,32(6):102-106
应用香港天文台提供的时空分辨率都非常高的风廓线雷达资料对深圳2005年8月19—20日大暴雨过程强降雨时段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风廓线雷达资料每小时风场揭示每次强降水的发生都对应一次西南急流的迅速加强和向下扩展。低空急流指数I可以说明低空急流的脉动向地面扩展程度与中小尺度降水的密切关系,对强降水的出现及雨强大小有一定的预示性。  相似文献   
65.
高低空急流在闽西北大暴雨过程中的作用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9,自引:16,他引:9  
林毅  刘铭  刘爱鸣 《气象科学》2006,26(4):449-455
本文对2002年6月14~18日福建西北部地区的连续暴雨~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及模拟分析表明,在有利的环流背景条件下,高空急流的加强和动量下传,促使低空急流的建立和维持;低空急流的加强则提供了有利暴雨产生的高温高湿的大气条件;高低空急流的适宜配置,产生了动力场的耦合作用,为大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66.
一次持续性强暴雨过程的平均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4年9月2—6日四川盆地中东部发生了一次持续性强暴雨过程。利用时间平均合成分析方法对强暴雨维持期间 (9月3日20:00—5日08:00, 北京时) 的探测资料进行合成平均, 再对合成平均资料做诊断分析, 以揭示持续性强暴雨过程持续期的平均特征。诊断分析显示, 台风西进导致稳定的环流以及中低层大量的水汽输送为暴雨持续提供了背景条件。在时间平均流场上, 与暴雨相联系的中尺度系统十分显著, 它在对流层中低层表现为准东西向的中尺度辐合带, 在对流层高层表现为中尺度辐散带, 两者垂直耦合为深厚系统。此外, 在暴雨持续期间, 对流层低层大气运动表现出强烈的非平衡特征, 这种非平衡的动力强迫作用支撑着低层强辐合的维持。  相似文献   
67.
利用各种常规资料、卫星云图、高分辨率多普勒雷达资料及贵州省黔西南州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多角度分析了2005年6月25日-26日黔西南州出现的强度大、范围广的暴雨和大暴雨天气过程。高纬分裂的小槽南下及中低层较强切变南压,是此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低空急流在这次暴雨的能量和水汽输送中起着重要作用。晴隆县和望谟县的暴雨和大暴雨主要是由一个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在其上空滞留产生的,雷达回波的多单体特征及加密站观测每小时地面风场和气压场的中尺度分析揭示了这次强降雨的中尺度特征。  相似文献   
68.
张耀存  况雪源 《大气科学》2006,30(6):1177-1188
对IAP/LASG气候系统模式试验版(FGCM0)模拟对流层上层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季节变化的能力进行评估, 分析FGCM0模拟的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季节变化与NCEP/NCAR再分析资料的差异及其与对流层大气南北温差的关系.结果表明, FGCM0模拟的冬季和夏季西风急流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季节变化与NCEP/NCAR再分析资料基本一致, 但FGCM0模拟的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在高原附近地区冬季和夏季都偏强, 沿115°E中国大陆地区上空模拟的急流强度冬季偏弱, 夏季明显偏强.夏季FGCM0模拟的急流中心位于高原东北部的40°N附近地区, 强度偏强, 位置偏东, 而此时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的急流中心却位于高原北侧.此外, FGCM0模拟的急流在5月份的北移和8月份的最北位置上与NCEP/NCAR再分析资料差异较大.分析副热带西风急流与对流层南北温差的季节变化发现, 急流出现的位置总是对应着对流层南北温度差较大区域, 与再分析资料相比, FGCM0模拟的温度差在冬季基本一致, 夏季差异较大.与降水的模拟相联系发现, FGCM0模拟得到的与实际不一致的偏西偏北的强降水中心与200 hPa上的东亚副热带急流位置和强度不合理具有密切关系.相关分析表明, 冬季西风急流强度与日本南部海区的感热通量、夏季与青藏高原地区的地面感热通量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而FGCM0能够较好地模拟冬季西风急流强度与地面感热通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但模拟夏季青藏高原地区感热通量和副热带西风急流之间相关关系的能力相对较差, 夏季西风急流强度与OLR之间却有一定的关系.由于与强降水区相联系的OLR低值区对应着较大的对流凝结加热, 再加上模式中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较大的地面感热加热, 增强了对流层的南北向温度差, 进而影响东亚副热带急流强度和位置.因此, FGCM0模拟的夏季副热带急流位置和强度偏差与高原附近地区的地面感热加热、大气射出长波辐射等的模拟偏差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9.
"2004.6"湘西北低空急流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观测,T213、雷达和MM5中尺度模式输出资料对2004年6月23-24日湘西北地区的暴雨和大暴雨进行了天气动力学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这场暴雨是在有利的天气背景条件下产生的,造成强降水的雨团在时空尺度上具有中尺度系统的特征,中尺度辐合线和低空急流为降水发生提供了有利的触发条件.  相似文献   
70.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200-hPa westerly jet stream anomalies over the East Asian coastal water- western Pacific(WPJS),and the oceanic surface heating and synoptic-scale transient eddy(STE)activity anomalies over the North Pacific in wintertime are examined by using ERA-40 and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The analysis demonstrates that the surface heating and the STE anomalies have different patterns, corresponding to the three WPJS anomalous modes,respectively.In the first WPJS anomalous mode,the WPJS main part shows no robust anomaly.The anomalous westerly wind,occurring over the mid-latitude central-eastern Pacific past the date line is associated with the anomalous heating presenting both in the tropical central-eastern Pacific past the date line and the center of the North Pacific basin.Meanwhile,the STE anomaly appears around the region of the anomalous zonal wind.The fluctuation in jet strength shown in the second WPJS mode is strongly related to the heating anomaly in the Kuroshio Current region and the STE anomaly in the jet exit region.The third mode demonstrates a northward/southward shift of the WPJS,which has a statistical connection with a south-north dipolar pattern of the heating anomaly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separated at 35°N.Meanwhile,the STE spatial displacement is in conjunction with jet shifts in the same direction.The heating anomaly has a close connection with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thus changes the mid-latitude baroclinicity,leading to the STE anomaly,which then reinforces the WPJS anomaly via internal atmospheric dynam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