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78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199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利用1961-2012年CN05.2的日平均温度、日最低温度和日最高温度,将3种温度资料冬季相邻两天的降温情况分为弱降温、一般性降温和强降温3类,并分析了这3类降温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日平均温度和日最低温度的弱降温和一般性降温发生频次最大的地区位于大、小兴安岭地区和长白山山脉一带,而强降温发生频次最大的区域则为长白山山脉一带;这三类降温的高频发生时段均为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随后开始减少,到21世纪初为发生频次最少时段。对日最高温度而言,弱降温和一般性降温高频发区为42°-45°N,呈带状分布,其北部和南部均为一般性降温发生频次的低发区,呈现"低-高-低"的频次分布特征,而强降温的高频发生区则位于长白山山脉一带;同日平均温度和日最低温度年代际变化特征一样,日最高温度3类降温均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频次最大,其后发生频次开始减少。  相似文献   
72.
2020年底至2021年初,连续两次强寒潮入侵中国东部地区,导致大范围强降温.本文研究这两次寒潮的特征和形成机理.主要结果如下:从2020年12月中旬到2021年1月中旬,乌拉尔山地区维持一宽阔的高压脊.脊前北风的维持和加强导致局地斜压性增加,导致下游横槽槽底等高线梯度加大,冷平流加强,西伯利亚高压加强和向南扩张.准定...  相似文献   
73.
本文以北京顺义县为例,以气象因子与垂直植被指数(PVI)作为参数,用灰色模型G(0,2)和逐段订正模型即阶乘模型,建立冬小表遥感信息-气象因子综合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综合模型其平均精度比单纯的遥感信息模型提高近7%,个别年份达到10%以上。  相似文献   
74.
北京冬小麦产量预报的一种建模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农业产量气象预测的各类统计模式中所存在的某些不足,如趋势产量外推的稳定性,预报因子的物理及生物学意义、相关阶段性、多元共线性,回归系数稳定性和剩余产量的处理等,提出了不同的解决办法。在北京冬小麦产量预报试验中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5.
Expressions for the effective cluster formation rates are written in terms of neutral densities and recent laboratory data on reaction rate coefficients. At D-region heights these parameters show seasonal variations due to mesospheric temperature changes. Reduction in cluster formation rates for winter months would result in a decrease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hydrated ions and hence reduced effective recombination coefficient for electrons. The results show latitude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which are similar to that of a normal winter anomaly in radio wave absorption.  相似文献   
76.
福建省冬季农业气候资源及其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福建省科季农业开发的重要意义,并根据福建省冬季气候资源的特点,利用一定的指标对福建省的冬季气候进行了聚类分析,得出全省冬季气候的地域分布特点以及动态变化,为冬季农业开发模式的选择和合理布局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7.
冬季青藏高原地面辐射平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根据实测资料建立了冬季青藏高原上地面辐射平衡与日照百分率、地面反射率之间的经验公式,并用此公式试验了纬度、时间、地面反射率和日照百分率对地面辐射平衡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冬季高原地面辐射能收支的盈亏状况是由地理纬度和地面反射率决定的。天空遮蔽状况(本文用日照百分率表示)仅影响其盈亏值的大小。亦即地面辐射平衡的地理分布形式由地理纬度和地面反射率所决定,但正、负中心的数值还受天空遮蔽状况的影响。冬季青藏高原地面辐射平衡场是一个由地理因子(地理纬度和自然地理带)作用下形成的基本场叠加上一个地面积雪区形成的扰动场。长江和黄河源区的巴颜喀拉山和藏北草原是冬季高原地面加热场最可能出现异常的关键区。  相似文献   
78.
An analysis of the mean monthly data of 124 years reveal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uthern Oscillation Index in September and the winter monsoon rainfall (WMR) over Coastal Andhra Pradesh (CAP) is variable and non-stationary. In the recent four decades, however, SOI (Sept) is negatively and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CAP WMR. A similar analysis is performed using 50 years of mean monthly SSTs over Nino-3.4 region in August and September and CAP WMR to detect a possible relationship and there is a striking positive relation between them. In both of the above cases, the September signal is more significant in the recent four decades than for the other months and seasons for probable prediction of CAP WMR. Finally, to examine the influence of SO on the winter monsoon rainfall, a non-parametric test “Mann-Whitney Rank Statistics” test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rainfall associated with extrem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OI events  相似文献   
79.
南海南部海区冬、夏季风转换时段主要的天气系统有副热带高压和热带辐合带;冬、夏季风转换的集中时段是5月上旬;气温和海水表层温度最高值时段是5月下旬;各气象要素连续变化规律与冬季风北退和夏季风逐步盛行的阶段性变化较明显;平均日变化幅度小,海水表层温度和气温日变化最高值与最低值时次差异相反,正午时段的气温又比海水表层温度值高。  相似文献   
80.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国内外小麦生长模拟研究成果,借鉴荷兰学者的模拟思路,从作物生长的主要生理过程人手,综合考虑气候变暖与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等因素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修正了在一级生产水平下冬小麦生长模拟模式,使得模式能够对CO2浓度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经资料检验,在当前CO2浓度下,冬小麦总干重和穗干重的模拟平均相对误差小于10%,其它器官干重及叶面积指数的模拟也取得了较好的结果。运用改进后的模式模拟试验了未来气候变暖和CO2倍增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