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9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381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545篇
地球物理   92篇
地质学   100篇
海洋学   44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Quadrature-based approach for the efficient evaluation of surge hazard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Joint Probability Method (JPM) has been used for hurricane surge frequency analysis for over three decades, and remains the method of choice owing to the limitations of more direct historical methods. However, use of the JPM approach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modern generation of complex high-resolution numerical models (used to describe winds, waves, and surge) has become highly inefficient, owing to the large number of costly storm simulations that are typically required. This paper describes a new approach to the selection of the storm simulation set that permits reduction of the JPM computational effort by about an order of magnitude (compared to a more conventional approach) while maintaining good accuracy. The method uses an integration scheme called Bayesian or Gaussian-process quadrature (together with conventional integration methods) to evaluate the multi-dimensional joint probability integral over the space of storm parameters (pressure, radius, speed, heading, and any others found to be important) as a weighted summation over a relatively small set of optimally selected nodes (synthetic storms). Examples of an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are shown, drawn from the recent post-Katrina study of coastal Mississippi.  相似文献   
82.
魏晓宇  刘雪峰 《台湾海峡》2010,29(1):122-127
将1992~2006年15a间影响和登陆闸坡站的热带气旋按照登陆点和移动路径进行分类.研究各类热带气旋在闸坡站引起的风暴潮增水峰值的出现时间与热带气旋登陆点及移动路径的关系,定性分析热带气旋风场结构对风暴潮增水的影响并经过2007年至今风暴潮增水预报过程中的实例检验.结果表明:闸坡站的增水类型与热带气旋的登陆地点和路径关系密切.在闸坡站登陆的东北行热带气旋引起的风暴潮增水多出现在登陆前,其他路径则出现在登陆时或登陆后;在闸坡以西登陆的热带气旋引起的风暴潮增水峰值一般发生在登陆时或登陆后1h以内;在闸坡站以东登陆的热带气旋引起的风暴潮增水峰值一般发生在登陆前10h以上;而其他类型的热带气旋引起的风暴潮增水由于个例较少规律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83.
Given the history and future risk of storm surge in the United States, functional storm protection techniques are needed to protect vital sectors of the economy and coastal communities. It is widely hypothesized that coastal wetlands offer protection from storm surge and wave action, though the extent of this protection is unknown due to the complexities of flow through vegetation. Here we present the sensitivity of storm-surge numerical modeling results to various coastal wetlands characteristics. An idealized grid domain and 400-km2 marsh feature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marsh characteristics on hurricane surge, including the effects of bottom friction, elevation, and continuity (the ratio of healthy marsh to open water area within the total wetland area).Through coupled hydrodynamic and wave model simulations, it is confirmed that increased bottom friction reduces storm-surge levels for most storms. However, increases in depth associated with marsh elevation loss generally results in a reduction of surge. As marsh continuity is decreased, coastal surge increases as a result of enhanced surge conveyance into and out of the marsh. Storm surge is parameterized in terms of marsh morphology, namely marsh elevation, fric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gree of segmentation, which will assist in the justification for and optimization of marsh restoration in terms of storm protection.  相似文献   
84.
利用自主研发的近岸海浪、风暴潮及海啸灾害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在广东省阳江市闸坡附近海域进行了远程实时监测试验.文章介绍了监测系统的组成,对2007年9月1日-10月3日的观测记录进行了分析,计算出台风增水、波高和波周期,采用低通滤波方法获得重力外波.实验结果表明,研发的近岸海浪、风暴潮及海啸灾害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可供实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5.
0605号台风"格美"在江西致灾的气象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常规观测资料、T213资料等,对0605号台风“格美”的移动路径和暴雨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格美”登陆后虽然强度迅速减弱,但由于其减弱后的低气压环流在江西逗留时间长,所携带的水汽和造成的辐合上升条件足以造成江西出现暴雨天气。通过分析探空、地面加密自动站和闪电定位等资料进一步指出,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对流不稳定和地形抬升的共同作用,加剧了赣西南局地降雨的强度。由于前期台风“碧利斯”已造成赣州市出现较强降水,赣南土壤含水量、地下水位和江河湖库水位均较高,使得“格美”造成的短时强降雨迅速产生有效径流和汇流,导致局地山洪暴发而致灾。  相似文献   
86.
0509号台风暴雨过程分析与暴雨灾害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2005年8月8~10日辽宁区域性台风暴雨过程,以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资料及卫星云图资料为基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是台风、副热带高压与西风槽相互作用的结果,较好的水汽条件是产生台风暴雨的重要条件之一,低空急流是水汽输送的通道,也是台风暴雨的明显特征之一;结合单站气压连续变化以及云系变化判断“麦莎”登陆时间地点;应用基于概率分析的暴雨事件快速评估模型对暴雨灾害进行评估,评估表明暴雨过程为三级暴雨灾害,属中度级别。  相似文献   
87.
浙江台风(热带风暴)灾害的若干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949-1992年的气象、水文和灾害资料分析,浙江台风灾害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登陆或严重影响浙江的台风日期与天文大潮期相遇机率高,沿海地区潮灾严重;2.台风大风是浙江沿海城市台风灾害危害的主因之一,且其危害具有连锁反应倾向;3.台风灾害对浙江农业的危害一般是直接和继发性灾害叠加而成的;4.台风灾害区的地理分布具有明显的山脉走向性;5.台风重灾年在年际分布上具有阶段性。  相似文献   
88.
浙江台风(热带风暴)灾害的若干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949-1992年的气象、水文和灾害资料分析,浙江台风灾害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登陆或严重影响浙江的台风日期与天文大潮期相遇机率高,沿海地区潮灾严重;2.台风大风是浙江沿海城市台风灾害危害的主因之一,且其危害具有连锁反应倾向;3.台风灾害对浙江农业的危害一般是直接和继发性灾害叠加而成的;4.台风灾害区的地理分布具有明显的山脉走向性;5.台风重灾年在年际分布上具有阶段性.  相似文献   
89.
韩春深 《气象》1993,19(7):27-30
对9216号热带风暴在9月1日02时中心分裂的原因,作了初步探讨,认为东南低空急流使热带风暴倒槽区的气旋性环流加强,以及低涡的吸引合并,是产生新中心的原因。青岛产生大暴雨的条件,是充沛的水汽,强烈的上升运动和长波槽东移影响。  相似文献   
90.
一次东亚寒潮爆发后冷涌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丁一汇  蒙晓 《气象学报》1994,52(4):442-451
分析了1981年1月21—28日一次东亚强寒潮爆发后南海和西太平洋地区冷涌的发展过程。冷涌的发展最先表现为低层强东北风沿东亚沿海地区和南海中北部的迅速建立。2—3d之后,又在菲律宾以东洋面激起第二次冷涌。与冷涌相伴随的低层温度场变化也十分明显,同样具有先后两次降温过程。冷涌期高空风场表现有明显的脉动,南海北部高空西风迅速减弱,而在南海近赤道地区出现了很强的高空东风区。冷涌的发展与寒潮冷高压的南下有密切关系,它的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纬度冷高压的强度。另一方面,冷涌发展后,通过Hadley环流可影响中纬西风急流和热带东风急流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