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9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381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545篇
地球物理   92篇
地质学   100篇
海洋学   44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Morphodynamic modeling is employed in the present work to predict the long-term evolution (over the next 100 years) of typical sedimentary coasts in the western Russian Arctic. The studied objects are the coasts of Varandey (the Barents Sea), Baydaratskaya Bay and Harasavey (the Kara Sea). The model developed takes into account both the short-term processes (storm events) and long-term factors (for example, changes in sea level, inter-annual variations in gross sediment flux, lack or excess of sediment supply). Predicted and observed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coastal profiles are shown to agree well for time scales ranging from weeks to decades. It is revealed that under give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e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i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storm surges and associated wind-driven circulation. The water level gradient created by a surge generates a seaward flow at the bed. This outflow is shown to be an important destructive mechanism contributing to the erosion and recession of Arctic coasts. The rate of change is found to depend on both the exposure of the coast (relative to the direction of dominant winds) and its height above the sea. The open coast of Varandey is expected to retreat as much as 300–500 m over 100 years, while recession of the less exposed coasts of Baydaratskaya Bay would not exceed about 100 m/century. If long-term sediment losses are insignificant, the rate of erosion decays with time and the morphodynamic system may tend toward equilibrium.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expected relative sea-level rise (up to 1 m over the nearest 100 years) is non-crucial to the future coastal evolution if an erosion activity is already high enough.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南沿海潮灾与防潮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培木 《台湾海峡》1994,13(3):308-315
中国东南沿海是中风暴潮灾害的最严得岸段,本文针对闽,粤,海南三省台风暴潮灾害概况,防潮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提出防潮减灾的对策和见解,以祈提醒人们居安思危,防患未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台风移动方程对作用在台风上的各力进行了诊断分析:主要力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二者同量级,其他各力约小1-3个量级;当台风加速移动时,气压梯度力小于地转编向力;减速移动时,气压梯度力大于地转偏向力。用预报方程计算得到的台风路径与实际台风路径在趋势上近于一致,预报误差约为200km。  相似文献   
14.
将一个三维湍能封闭模型应用于开阔海区的风暴潮,通过数值计算探讨了Taylor底摩擦二次率的拖曳系数随空间的分布及拖曳系数与水深、海底粗糙度、风向和风速等因素的关系。本文对底摩擦二次率的可靠性做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
计算域的选取对风暴潮数值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作者以 72 0 3号台风过程中引起的黄海沿岸水文测站的风暴潮过程为例 ,选取不同计算域 ,模拟计算的同一测站的风暴潮增水值有很大差异。只有选取整个黄渤海海域 ,才能得到较精确的风暴潮增水结果。从而揭示在封闭或半封闭海域中由风暴过程激发的区域自由振荡 ,是风暴潮增水中不容忽视的量。说明该海域中的风暴潮过程是海域整体效应的响应 ,因此认为数值模拟中计算域应选取整个封闭或半封闭海域  相似文献   
16.
张林  薛振和 《海洋预报》1996,13(1):34-40
本文利用最大熵谱分别计算了南极4个区海冰和西北太平洋台风发生频数的变化周期,并对前3年的南极海冰强弱和当年的台风发生频率数进行了逐月时间序列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统计1950-1997年影响湛江港的热带气旋的基础上,利用1953-1982年30年间湛江港发生的风暴增水的资料,对湛江港风暴增水的总体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出湛江港风暴增水的特征在于季节分布的不均匀、大的正增水和高实测水位出现频繁、造成的风暴潮灾比较严重;通过两类典型风暴潮的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湛江港的风暴增水与影响湛江的热带气旋密切相关,大的风暴增水主要由台风引起,湛江港的地理位置也是影响风暴增水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以实测资料为依据,统计分析了风暴潮灾、风暴潮、登陆台风、天文高潮等与月相的关系。统计资料表明,登陆台风和台风风暴潮发生在大(小)潮期的次数相对较多,略大于平均数,但它们与月相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它们相对于月相的分布大致上是随机的,如果台风在天文大潮期间登陆,台风引起的暴潮与天文潮叠加后成灾的概率明显增大,但也不一定成灾;成了灾的,往往是风暴潮峰值适逢当日的天文高潮所致。  相似文献   
20.
青岛地区的台风暴潮与潮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培顺 《海洋预报》1994,11(4):47-51
本文分析了青岛沿海地区的台风暴潮灾害状况,给出了潮位与海浪的联合作用对灾的影响关系式,提出了今后风暴潮预报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