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5篇
  免费   1072篇
  国内免费   1156篇
测绘学   236篇
大气科学   590篇
地球物理   1480篇
地质学   1813篇
海洋学   1558篇
天文学   55篇
综合类   217篇
自然地理   64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199篇
  2017年   218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279篇
  2013年   228篇
  2012年   249篇
  2011年   284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305篇
  2008年   302篇
  2007年   295篇
  2006年   282篇
  2005年   245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241篇
  2002年   234篇
  2001年   231篇
  2000年   188篇
  1999年   168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148篇
  1995年   133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5篇
  1921年   1篇
  1908年   1篇
  1900年   1篇
  18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61.
介绍了对地球构造格局,运动方式及其动力源问题研究取得的新成果。它不同于流行已久的以地球自转轴旋转和以软流圈带动岩石圈漂移以及随机的地幔柱(流)为构造动力源的观点,而是与黄赤交角相关的沿公转轴方向的统一应力场,认为中国西部NWW向压性,NEE与NNW是与黄赤交角相关的沿公转轴方向的统一应力场。认为中国西部NWW向压性,NEE与NNW向两组共轭扭性及NNE向张性带交接,为来自全球SSW主压应力场形成的  相似文献   
762.
热红外遥感中大气下行辐射效应的一种近似计算与误差估计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陈良富  徐希孺 《遥感学报》1999,3(3):165-170
在热红外遥感中,大气下行辐射效应很难处理,原因是地表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很难精确描述。因此常见的处理方法是在如下2 个假设前提下对该项作做简化计算: 一是假设地表反射为朗伯体特性,二是大气下行辐射在半球空间内取常数。该文提出了一种在地表为非朗伯体、大气下行辐射为非各向同性等一般条件下近似计算大气下行辐射效应的方法。通过数值模拟表明:(1) 所采用的方法可以在放弃2 个假设的前提下,更精确地计算热红外大气下行辐射效应的数值,计算精度比2 个假设前提下的计算方法至少提高20 .53 % ;(2) 该方法所带来的误差是大气模式、遥感器视角和通道的函数。其中,通道4 的相对误差比通道5大,同一通道中模式5 的相对误差最大,但最大可能相对误差不到8 % ,且随扫描角的增大而减小;(3) 大气下行辐射效应项占总辐射亮度值之比例在±30°视角范围内一般不超过4 % 。  相似文献   
763.
1994年5月—1995年6月,利用黄河口悬浮颗粒物,在实验室内于不同温度、盐度、磷酸盐浓度、pH值及悬浮物粒度条件下进行了悬浮物对磷酸盐的吸附和解吸模拟实验,通过水体中几种磷—钙矿物的离子平衡计算,对黄河口磷酸盐的缓冲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黄河口现场条件下水体中钙与磷之间存在某些离子平衡,黄河口水体中磷—钙矿物的离子积受温度、悬浮物种类及粒度影响较小,而与水体盐度、磷酸盐及钙含量有关,但不足以形成磷—钙矿物沉淀;磷—钙矿物的沉淀和溶解在黄河口磷酸盐浓度的控制机制上所起的作用较小,而悬浮颗粒物表面对磷酸盐的吸附和解吸起了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64.
根据指挥自动化系统涉及专题信息种类多、来源广、对数据装载和更新实效性要求高等特点, 讨论了基础地理数据在数据集成中的作用和地位, 系统数据的主要保障形式,以及自动建立不同类信息间相关关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65.
陇东地区冰雹云系发展演变与其地闪的关系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利用1997年设在陇东地区的闪电定位系统及双线偏振雷达资料,分析研究了该地区冰雹云系发展演变及其地闪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降雹前30min左右时,每5min地闪频数陡然上升,降雹前18min,每5min地闪频数平均上升为3.5,每5min地闪频数的最大值一般是出现在开始降雹前16min到前6min之间,在冰雹云演变的发展、成熟和消散三个阶段中负地闪数远大于正地闪数,并且起着主导作用。冰雹云中心的冰相  相似文献   
766.
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和年发生率的一种取值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繁銮 《华南地震》1999,19(4):41-45
介绍了一种将历史地震与现代小震统计结果相协调,去不可靠或不稳定数据段确定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以及通过不同震级下限地震频度的时间滑动分析,选取现今与历史相近,且具较高震级下限的统计结果,推算4级以上地震年发生度v4的方法。计算给出了东南沿海地震带及其南带,北带的b值和v4值。  相似文献   
767.
地下流体地震前兆多层次跟踪法在华南及沿海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秀薇 《华南地震》1999,19(2):13-19
利用多层次跟踪法,对80年代以来华南及沿海地区发生的9次大于Ms5.0级和2次陆区接近Ms5.0级地震的发震时间进行了系统验证。在11个震例中预测时段正确的有:中期10个、短期5个和短临2个,表明该方法应用于华南及其沿海地区未来中强震发震时间的预报。  相似文献   
768.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强震演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立明  王振亚  兰丛欣 《地震》1999,19(4):372-378
研究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 7级地震时空分布特征、孕育演化过程,并探讨了物理解释。结果表明,本地区≥ 7级地震空间上受区内主要活动断裂控制,发震间隔时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同时,本地区≥ 7级地震的孕震演化过程具有共性行为,表现为孕震构造10年尺度的大范围中强震平静,研究区2~ 5年尺度的中强震频发,末次中强震的时空任意性等特征,对区域地震分析预报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69.
从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角度,对郯庐断裂带下辽河—莱州湾段和潍坊—嘉山段进行了对比,认为这两段的地震构造环境具有明显不同,地震活动明显属于不同模式。其中下辽河—莱州湾段属群集型地震活动类型;潍坊—嘉山段属特征型地震活动类型。对于下辽河—莱州湾段,未来应注意在新的活跃期或活跃幕到来时群集型强震、中强震的连续发生;对于潍坊—嘉山段,则应注意断层分段本身所控制的地震复发重现规律  相似文献   
770.
青藏高原环境气象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近十年来,青藏高原环境气象研究进展迅速,无论是观测研究还是理论研究方面均有新的发现。周秀骥和邹捍等先后发现夏季青藏高原上空的臭氧低值中心并提出了产生这种低值中心的可能原因。高登义等利用1975年以来对珠穆朗玛峰北坡水环境的监测资料,分析研究后发现,1990 ̄1991年爆发的中东战争油田燃烧曾污染了珠峰地区的水环境,带来珠峰北坡绒布河水十三种化学元素含量的剧烈增加,比其前后各年增加了5 ̄7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