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4篇
  免费   453篇
  国内免费   525篇
测绘学   239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655篇
地质学   1446篇
海洋学   101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164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Detailed soil erosion studies bene?t from the ability to quantify the magnitude of erosion over time scales appropriate to the process. An inventory balance for 7Be was used to calculate sediment erosion in a 30·73 m2 plot during a series of runoff‐producing thunderstorms occurring over three days at the Deep Loess Research Station in Treynor, Iowa, USA. The inventory balance included determination of the pre‐ and post‐storm 7Be inventories in the soil, the atmospheric in?ux of 7Be during the event, and pro?les of the 7Be activity in the soil following the atmospheric deposition. The erosion calculated in the plot using the 7Be inventory balance was 0·058 g cm?2, which is 23 per cent of the annual average erosion determined using 137Cs inventories. The calculated erosion from the mass balance is similar to the 0·059 g cm?2 of erosion estimated from the amount of sediment collected at the outlet of the 6 ha ?eld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and the delivery ratio (0·64). The inventory balance of 7Be provides a new means for evaluating soil erosion over the time period most relevant to quantifying the prediction of erosion from runoff.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42.
基于信息块法的矢量符号库的建立和符号化实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试验成果,详细介绍了基于信息块法的矢量地图符号库的建立和空间信息的符号化。  相似文献   
43.
Pollen analysis at two sites, correlated by the presence of the 190,000 yr-old Sheep Creek tephra, documents fluctuations in vegetation and climate consistent with this date and indicates that the records span marine oxygen isotope stage 7 and the stage 6/7 transition. Dawson Cut, near Fairbanks, Alaska, provides a 5.2-m-long pollen record of interglacial boreal forest succeeded by shrub tundra and then forest/tundra. Ash Bend, Stewart River, central Yukon, provides a 9.5-m-long record of interglacial boreal forest succeeded by forest/tundra, shrub tundra, and herbaceous tundra. The replacement of forest at both sites by more open or tundra vegetation indicates warm interglacial conditions giving way to cold and arid climate. It is not clear whether stage 7 was warmer than the present. The warm-cool-warm climate oscillation evident at both sites may correlate to Lake Baikal substages 7a, 7b, and 7c. Sheep Creek tephra fell on forest/tundra vegetation.  相似文献   
44.
介绍了数字图像压缩的一种新的思维方法,即在将给定的图像块根据纹理特征分为平滑块、斜面块、曲面块、边缘块后,在基于不同多项式对不同类图像块分别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对于包含大量高频信息的边缘块,通过提取边缘轮廓位置信息,减少图像块内的高频信息量,而后再对被边缘轮廓分割的新图像块进行分类、处理:由于把图像边缘轮廓的大部分高频信息分解于边沿信息中,因此提高压缩比时不会丢失太多高频细节,减少了物体的边界噪声和可见的图块边界,从而在相同压缩比的前提下,更加保证了图像的视觉效果。文章中给出了此种方法的理论公式、推导过程以及整个实现过程,并通过实例比较了此方法与二维离散余弦变换在图像压缩中的性能差异。  相似文献   
45.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青藏块体边界断层异常活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范燕  车兆宏 《地震》2003,23(2):121-126
系统分析了青藏块体边界断层的形变资料,研究了断层活动的动态过程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孕震影响范围达到青藏块体的周边地区;发震断层所在的构造带震前断层活动最为剧烈;加强对构造块体断层整体活动的宏观动态比较和分析,有助于判定未来强震发生的危险地段;震后应力将转移并集中到西秦岭构造带及其邻近地区。  相似文献   
46.
用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FEM)数值模拟,在华北地区各地块相互制约的块体系统环境中,地块边界断层上发生1966年邢台地震、 1969年渤海地震、 1975年海城地震、 1976年唐山地震等不同类型破裂模式大震的破裂过程. 数值模拟结果给出每个大震释放的主应力场,最大剪应力变化等值线图,地震前后位移变化矢量图,发震断层滑移随时间变化以及走滑错距和应力降等震源参数. 这些结果与地震的震源机制,用地震波资料研究得到的震源参数,宏观等震线,地表观测的水平位移矢量图基本一致. 其中1969年渤海地震正交破裂模式的结果与宏观等震线及小震分布图像更接近. 1976年唐山地震复杂震源模式与该震早期余震分布图像更相符. 表明用DDA+FEM方法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能较好地模拟地震破裂过程.  相似文献   
47.
鄂豫皖交界地区地震地质背景与中强地震复发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鄂豫皖交界地区位于东大别山西部,历史中强地震(M≥43/4)主要发生在土地岭-落儿岭及商城-麻城断裂带上,且“互动”和“连动”的特征较为显著。根据这一特征,在研究东大别山区域地质、地壳结构、断裂活动及地震构造应力场特征的基础上,可将鄂豫皖交界地区的中强地震作为秦岭-大别山活动地块中的次级地块的整体活动来看待。该区历史地震活动整体表现为丛集特征,而主要发震断层(土地岭-落儿岭断裂)的历史地震活动则具有相对较好的准周期性。地震复发周期研究提示,该地块近期发生M≥5.0左右地震的危险性较大,而霍山-六安地区为未来发生中强地震的主要危险区。  相似文献   
48.
丽江7.0级地震地下流体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郭绍忠  李丽清 《地震研究》1997,20(1):117-124
通过对1996年2月3日云南丽江Ms7.0地震前震中周围水位、水氡、水汞、泉点宏观等地下流体共71个台项观测资料的异常及综合特征分析,初步认为震前异常数量较多,异常时间分布具有整体性、同步性、集中性的特点,但异常主要集中在短期阶段,临震异常不突出;突间分布具有集中性和非均匀性,孕震区至远场影响区的异常比例最高,震源区内为相对“盲区”,且突出而肯定的宏观异常极少;异常的时空演变特征复杂,总体没有规律  相似文献   
49.
丽江大研镇震灾分布和地脉动测量结果之间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蒋乐群  李康龙 《地震研究》1997,20(1):125-131
丽江7.0级地震后,大研镇被毁建筑物的地理分布呈显4条条带,伤亡人员的地理分布和上述条带重合。91个短周期地脉动测点的观测资料表明,分布在上述条带内的大多数测点,其卓越周期大于0.3S;条带外的测点,其卓越周期一般在0.1S左右。作认为卓越周期和烈度异常之间良好的相关性,是因为地脉动卓越周期和地方震的频谱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0.
丽江7.0级地震前地震分形异常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石绍先  邓志辉 《地震研究》1997,20(1):132-137
本提供了丽江7.0级地震前滇西北地震活动空间容量维、关联维、信息熵十分显的异常图像;这些异常是在大震孕震区形成、应变释放加速阶段之后出现的,恰好揭示了源区、近源区大释放前的非线性变化过程。这与1965年以来云南及邻区8组大震前地震分形研究的结论完全一致;进一步说明地震活动分形异常对地震孕育的短临阶段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