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87篇
大气科学   18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秋季黑潮海温与东亚冬季风的相关联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秋季黑潮区域海表温度异常与东亚冬季风以及我国冬季气候的关系。结果表明:秋季黑潮区域海温与东亚冬季风指数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当秋季黑潮区域海温偏高时,当年的东亚冬季风指数也偏高,即东亚冬季风偏强;反之,则当秋季黑潮区域海温偏低时,当年的东亚冬季风指数也偏低,即东亚冬季风偏弱;秋季黑潮海温升高,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气温上升,其他地区冬季气温降低,华南地区降温幅度最大。江淮流域及华南地区降水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32.
彭韵萌  徐海明 《气象科学》2021,41(3):363-373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和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2 000多站逐日降水资料,对导致2017年华西秋季降水异常偏多的大气环流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7年秋季500 hPa位势高度上欧亚中高纬地区维持一脊一槽环流型,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上空有一强大的高压脊,乌拉尔山以东—巴尔喀什湖有一深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  相似文献   
133.
利用CCM3模式模拟了海温异常对江淮流域人梅的影响。结果表明,西风带的槽脊活动对西太平洋副高的北跳有较大影响,孟加拉湾、菲律宾、四川北部、江淮流域及其北部的潜热释放对副高也有较大影响。当马斯克林高压附近的区域为负海温异常时,江淮流域入梅偏早,正海温异常时入梅偏晚。当南大西洋区域的海温为正或负异常时,江淮流域的入梅均偏早。台湾以东区域的海温为正或负异常时,江淮流域的入梅均偏晚。这些结果表明,影响入梅早晚的主要因子可能是大气环流背景异常,而不是同期海温异常。  相似文献   
134.
利用近30 a中国地面气象台站1 767站的逐月降水资料、同期NOAA的扩展重建(Extended Reconstructed SST V3b)海表温度资料和NCEP/NCAR大气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1年夏季(6—8月)东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对西南地区极端干旱事件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2011年夏季西南地区降水呈现极端偏少的特征,区域平均降水距平为-270 mm,小于负两倍标准差,降水负异常极小值区域主要位于滇黔桂三地交界处。2011年夏季西南地区降水极端负异常与东北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偶极型(NorthEast Pacific SSTA Dipole,NEPD)分布存在联系。将热带东北太平洋[90°~120°W,5°~20°N]海温负/正异常、中纬度北太平洋[150°~170°W,37°~45°N]海温正/负异常定义为NEPD负/正位相。NEPD负位相事件引起了热带中东太平洋对流层低层东风异常,并通过中纬度纬向东传波列引起远东地区位势高度正异常,减弱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不利于西南暖湿气流向中国西南地区输送;同时,西南地区对流层低层辐散、高层辐合,受异常下沉气流控制。上述条件共同作用造成了2011年西南地区夏季降水极端负异常。  相似文献   
135.
利用HadISST OI海温和中国东北地区92站逐日气温资料,使用广义平衡反馈分析方法(GEFA)结合EOF分析方法(GEFA-EOF)研究了近50a中国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对海表温度异常(SSTA)的响应.结果表明:对于热带和北半球中纬度5个海盆来说,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异常与同期热带大西洋和北大西洋海温异常有密切关系,与其他海盆关系不显著;热带大西洋的"正—负—正"三极型模态(TA3)以及北大西洋纬向上"正—负—正"三极型模态(NA3)分别对东北地区冬季气温的异常偏低和偏高有显著的强迫作用,且对北部地区的强迫作用大于南部地区.热带大西洋和北大西洋对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异常影响的可能途径为:热带大西洋TA3模态通过在北半球激发的"正—负—正"的遥相关波列,致使东亚大槽移至贝加尔湖地区,有利于极地冷空气南下至东北地区,导致该地区的冷冬;北大西洋的"正—负—正"三极型模态(NA3)直接响应使得东亚大槽减弱消失,极地冷空气南下受阻,导致该地区冬季气温异常偏高.  相似文献   
136.
用低阶大气环流谱模式就前期冬春季南海-热带东印度洋(10 oN~15 oS, 90~120 o E) 海温异常对南海夏季风的影响进行了数值试验。结果表明, 当南海-热带东印度洋海温异常偏暖时,其南北两侧大气低层出现异常气旋性环流,高层出现异常反气旋性环流,其东西两侧, 在南海-热带西太平洋大气低层出现强大的异常辐合,高层出现强大的异常辐散;在热带西印度洋大气低层为明显的辐散,高层为明显的辐合,得到了与Gill理论相一致的结论。此时大气低层赤道两侧异常气旋性环流阻挡了赤道索马里越赤道SW气流进入南海, 加强了赤道西风, 并明显减弱了澳大利亚越赤道SW气流,菲律宾以东的异常反气旋性环流加强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使其位置偏南偏西, 同时大气高层印度洋上空的异常东风加强了南亚高压, 从而导致南海夏季风强度减弱, 爆发可能推迟。在南海-热带东印度洋海温异常偏冷时,大气低层赤道两侧异常反气旋性环流减弱了赤道索马里越赤道SW气流, 加强了澳大利亚越赤道SW气流,菲律宾东北部的异常气旋性环流不利于其东侧的副热带高压发展, 同时大气高层印度洋上空的异常西风减弱南亚高压强度,有利于南海夏季风加强, 爆发可能提前。  相似文献   
137.
INTRODUCTIONTheSouthChinaSea(SCS)isapartly enclosedoceanbasinoverlaidbyapronouncedmonsoonsurfacewind .Paststudies (Chenetal.,1 991 ;DingandMurakami,1 994 ;Yan ,1 997;LiangBiqi,1 991 ;LiangJianyin ,1 991 )indicatethatahugewarmwaterpooljointlycontributedbythewesternPacific ,ea…  相似文献   
138.
印度洋地区异常海温的偶极振荡与中国降水及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42,自引:15,他引:42  
利用1951-1997年近47年的印度洋海温距平场资料以及相应中国160站降水资料,通过相关普查得出,印度洋地区东西海温的偶极振荡与中国6-8月汛期的降水有较好的相关关系,特别是前期3-5月份的印度洋地区东西海温的偶极指数与中国6-8月降水的相关较好。分析1958-1995年NCEP 500hPa北半球高度场资料发现,印度洋偶极指数与欧亚中高纬度地区的高度场异常有密切的联系,其中印度洋偶极指数IODI负位相年有明显的PJ波列存在,印度洋偶极海湿异常很可能是通过PJ波列来影响中国的降水。同时,对印度洋地区海温偶极指数和中国地区温度的相关分析表明,印度洋地区海温偶极指数与冬季中国南部地区的温度也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9.
利用1959—2006 年西南地区东部20 个测站逐日降水量资料和NCEP/NCAR 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分析了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表温度异常特征及其对西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旱涝)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偏高,西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偏多的可能性大;当前期春季印度洋海表温度偏高时,西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可能偏多。太平洋区的海表温度距平(SSTA)分布呈“V”字型特征,赤道中东太平洋及南、北美西部沿海的SSTA 与赤道西太平洋、南北太平洋的SSTA 呈反相关分布,与西太平洋的亚洲大陆东部沿海的SSTA 呈正相关,赤道印度洋及南印度洋的大部分地区的SSTA 与赤道中、东太平洋的SSTA 变化是一致的。当春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及印度洋海表温度(SST)偏高(偏低)时,夏季南亚高压位置偏南(偏北),强度偏强(偏弱),面积偏大(偏小),同时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偏强(偏弱),面积偏大(偏小),位置偏南(偏北),西伸(东退)明显,东亚夏季风和南亚夏季风偏弱(偏强),我国华北及华南地区盛行下沉(上升)运动,而整个长江流域及青藏高原东部盛行上升(下沉)运动,西南地区东部也盛行弱的上升(下沉)运动,这有利于西南地区东部降水偏多(偏少),出现洪涝(干旱)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40.
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定义了新的东亚季风指数,分析表明该季风指数能够更好地反映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以此为基础讨论了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夏季西太平洋副高及东亚夏季风三者之是的关系,指出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偏暖年,夏季西太平洋副高偏南、偏强、偏西,东亚夏季风偏弱,长江流域夏季多雨,华南、河套及其以东地区少雨;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偏冷年则反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