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3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156篇
测绘学   813篇
大气科学   124篇
地球物理   225篇
地质学   361篇
海洋学   104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91篇
自然地理   18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71.
提出了一种基于权重与混合像元模型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该方法在现有光谱混合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应用需要确定地类权重,通过地类丰度与权重因子加权平均确定像元的隶属类型,从而实现遥感图像分类。以SPOT-5土地覆盖遥感分类为例,对权重与混合像元模型结合的图像分类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遥感图像分类精度,在一定条件下更具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72.
基于反射光谱和模拟MERIS数据的太湖悬浮物遥感定量模型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吕恒  李新国  江南 《湖泊科学》2005,17(2):104-109
利用地物光谱仪研究了太湖水体的反射光谱特征,通过对比分析,发现580nm反射率值和810nm的反射峰高是太湖悬浮物的敏感波段,并通过光谱微分的方法,发现840nm附近的一阶微分与悬浮物浓度相关性最好,基于上述结论,分别建立了太湖悬浮物的反射光谱和一阶微分遥感定量模型,并利用反射光谱数据,模拟MERIS数据的波段设置,结果表明MERIS第5、12、13波段可以很好的估测太湖的悬浮物浓度.  相似文献   
373.
基于MODIS数据的水稻种植面积提取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述了水稻种植面积监测遥感数据源的应用变化、特征指数和时相选取以及遥感分类方法的发展,分析了MODIS影像在水稻种植面积遥感提取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结果表明:MODIS具有高光谱、高时间分辨率、多时相等特点,在大尺度上提取水稻种植面积上,可提高作物识别和监测的精确度与工作效率,节约成本,有着其他遥感数据无法相比的优势,应用MODIS数据提取水稻种植面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水稻遥感的最佳时相可以选择移栽期和孕穗期,利用对水体和植被较为敏感的波段或植被指数(如NDVI、LSWI和EVI)进行水稻识别,并提取种植面积。传统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如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算法成熟、操作简单,是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分类新方法,如决策树分类法、专家系统分类法、神经网络分类法,支持向量机法等,能够更准确地提取目标地物,对图像分类有不同程度的改进,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和传统分类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多时相分析法与高时间、高分辨率多光谱影像的结合可以获取较高精度的作物种植面积数据,与传统分类方法相比有较大提高。利用MODIS对单一的或大面积的水稻种植面积提取效果较好,但对于地块破碎的种植面积估算尚难达到满意的结果,添加其他的辅佐数据如高程、坡度等,并结合MODIS数据的多时相特点分类等方法,可提高遥感影像分类的精度。  相似文献   
374.
概述了水稻种植面积监测遥感数据源的应用变化、特征指数和时相选取以及遥感分类方法的发展,分析了MODIS影像在水稻种植面积遥感提取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结果表明:MODIS具有高光谱、高时间分辨率和多时相等特点,在大尺度上提取水稻种植面积上,可提高作物识别和监测的精确度与工作效率,节约成本,有着其他遥感数据无法相比的优势,应用MODIS数据提取水稻种植面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水稻遥感的最佳时相可以选择移栽期和孕穗期,利用对水体和植被较为敏感的波段或植被指数(如NDVI、LSWI和EVI)进行水稻识别,并提取种植面积。传统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如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算法成熟、操作简单,是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分类新方法,如决策树分类法、专家系统分类法、神经网络分类法,支持向量机法等,能够更准确地提取目标地物,对图像分类有不同程度的改进,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和传统分类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多时相分析法与高时间、高分辨率多光谱影像的结合可以获取较高精度的作物种植面积数据,与传统分类方法相比有较大提高。利用MODIS对单一的或大面积的水稻种植面积提取效果较好,但对于地块破碎的种植面积估算尚难达到满意的结果,添加其他的辅佐数据如高程、坡度等,并结合MODIS数据的多时相特点分类等方法,可提高遥感影像分类的精度。  相似文献   
375.
遥感信息与作物生长模型的耦合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卫星遥感技术具有快速、宏观、准确、客观、及时、动态等特点,在大范围作物长势监测和产量预测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遥感监测常常受卫星遥感数据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等因素的影响,且遥感信息大多反映的是瞬间物理状况。作物生长模型是对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形成过程中的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进行数学描述,是一种面向过程、机理性的动态模型。但是,当作物模拟从单点研究发展到区域应用时,由于随空间尺度的增大导致模型中一些宏观资料的获取和参数的区域化方面存在很多困难。
遥感信息与作物生长模型的耦合应用可以解决作物长势监测和产量预测等一系列农业问题,越来越受到相关研究人员的关注,已经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因此,随着作物模型和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如何将两者结合,进行互补性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在查阅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综述了遥感信息与作物生长模型的耦合应用以及发展历程,分别阐述了两种遥感数据与作物生长模型的结合方法——强迫法和同化法,总结了两类方法的应用情况。最后提出了该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解决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76.
根据研究区蚀变岩在ETM图像上的光谱特征,利用比值增强、主成分分析及比值增强后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内蒙古乌拉山地区蚀变岩信息进行增强,进而采用均值加标准差与最优密度分割相结合的方法对蚀变信息进行提取和分析。通过多层次的筛选和评估,划出真异常区,制作遥感异常图。  相似文献   
377.
徐刚郑达兴  李述靖 《地质通报》2008,27(11):1837-1845
渭北高原西段新构造活动强烈,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频繁发生。通过1:5万专题遥感解译和重点地质调查,全区遥感解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点共计611处,其中大型滑坡17处、中型滑坡194处、小型滑坡385处,小型崩塌15处。结合区域地理、地质环境特征,将区内大、中型滑坡地质灾害点划分为5个集中分布区、6个集中分布带。区内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主要受地形地貌、新构造与岩性条件的控制,以地质灾害点集中分布区、带为基础,参考重点地质灾害点的影响范围及人类活动的状况,将千阳县城关镇—崔家头镇、陇县杜阳镇—千阳县草碧镇、陇县峡口河—杨河沟地区列为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378.
洞庭湖区近20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在中国资源与环境时空数据库的支持下,利用20世纪70年代末期、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末期获取的陆地资源卫星图像和GIS分析方法,对洞庭湖区近20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变化比较显著的地类有3种:耕地减少了1 97%,各类建设用地总计增加了14 88%,水域面积增加的幅度为8 77%。耕地与水域相互之间的转变比较频繁。以80年代末为界,前后2个10年间,建设用地、水域和草地的面积在2个时期均持续增加,耕地、林地的面积都持续减少。后期土地利用的动态度大于前期;前期动态度最大的县域有岳阳市、沅江县和汉寿县,后期动态度最大的则为石首市、津市和岳阳市,全部为市级行政区或县改市区。  相似文献   
379.
This article evaluates the potential of 1-m resolution, 128-band hyperspectral imagery for mapping in-stream habitats, depths, and woody debris in third- to fifth-order streams in the northern Yellowstone region. Maximum likelihood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images provided overall classification accuracies for in-stream habitats (glides, riffles, pools, and eddy drop zones) ranging from 69% for third-order streams to 86% for fifth-order streams. This scale dependency of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was probably driven by the greater proportion of transitional boundary areas in the smaller streams. Multiple regressions of measured depths (y) versus principal component scores (x1, x2,…, xn) generated R2 values ranging from 67% for high-gradient riffles to 99% for glides in a fifth-order reach. R2 values were lower in third-order reaches, ranging from 28% for runs and glides to 94% for pools. The less accurate depth estimates obtained for smaller streams probably resulted from the relativ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mixed pixels, where a wide range of depths and surface turbulence occurred within a single pixel. Matched filter (MF) mapping of woody debris generated overall accuracies of 83% in the fifth-order Lamar River. Accuracy figures for the in-stream habitat and wood mapping may have been misleadingly low because the fine-resolution imagery captured fine-scale variations not mapped by field teams, which in turn generated false “misclassifications” when the image and field maps were compared.The use of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hyperspectral (HSRH) imagery for stream mapping is limited by the need for clear water to measure depth, by any tree cover obscuring the stream, and by the limited availability of airborne hyperspectral sensors. Nonetheless, the high accuracies achieved in northern Yellowstone streams indicate that HSRH imagery can be a powerful tool for watershed-wide mapping, monitoring, and modeling of streams.  相似文献   
380.
城市边缘区景观变化与人为影响的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38,自引:5,他引:38  
陈浮  葛小平  陈刚  彭补拙 《地理科学》2001,21(3):210-216
利用1988、1993、1998年的遥感影像,应用最大似然法和概率松弛法对马山景观组分进行了测量,在此基础上,对分类结果进行比较求得研究区景观变化的转移短也阵,分析了人为改造活动与景观组分之间的对应关系和空间变化过程,马山区已经从1988年的传统农业景观转化为1998年的城郊混合景观,人口、经济、产业结构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借助人为影响指数,利用网格采样和地统计学分析,研究了马山1988-1998年间景观的人为开发利用活动,揭示人为活动的空间变异强度分布及景观转变过程的社会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