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2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236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57篇
地质学   417篇
海洋学   560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9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Binogeochemical process of major elements in sining particulate of Nansha coral reef lagoons,South TXBinogeochemicalprocessofm...  相似文献   
22.
作者对引进的红罗非鱼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繁殖育种及海水驯养等方面的试验研究,结果得出:①亲鱼的怀卵量与体长呈正相关(关系式为:Y=124.78L—588.8),在北方地区每年产卵3—4次,产卵量为怀卵量的1/2;②水温25—30℃,11—18d受精卵孵出鱼苗;③红罗非鱼不仅可在淡水中生存,且在自然海水和半咸水中均能生存,是海水养殖的优良品种;④红罗非鱼同虾混养,可提高鱼虾成活率,增大养成规格。  相似文献   
23.
分析了几株自南海及东海分离的亚历山大藻的rDNA部分序列信息,其中包括核糖体大亚基(LSU)rDNA的5′端D1-D2区序列,以及5.8SrDNA和ITS区序列;同时也对实验室保种的部分来自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亚历山大藻相关序列进行了测序和分析,并以此作为序列分析中的参考。采用ClustalX及MEGA2软件对所得到的序列信息进行了综合分析与对比。结果表明,分离自南海的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tamarense)和分离自东海的链状亚历山大藻(A.catenella),即便是在ITS区和LSUrDNA等高变区,其序列信息也完全一致。与基因库中搜索到的其它亚历山大藻rDNA序列信息相比较,中国沿海的塔玛/链状亚历山大藻序列更接近于塔玛复合种的“亚洲温带”基因型。对于分离自南海的另外两株未定种的亚历山大藻,通过对比序列信息,发现它们与相关亚历山大藻(A.affine)非常接近。分离于我国台湾地区的微小亚历山大藻(A.minutum)在序列上与分离自新西兰的藻株相似,而与分离自欧洲的微小亚历山大藻藻株相差较大。中国沿海亚历山大藻rDNA序列信息的获得为针对有毒藻种设计特异性核酸探针,发展灵敏快速的生物检测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4.
雷州半岛灯楼角海岸地貌演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灯楼角岬角位于雷州半岛的西南端,地处热带北缘.过去几次开展的区域地貌和第四纪地质调查及制图,均包括本区1),2),[1~2].宋朝景曾做过涉及本区海底的地貌与浅地层调查3),又指导学生研究本段海岸地貌4).近年赵焕庭等[3]开展该区珊瑚礁研究,使用了1960年版航空照片和1964年版1:10000地形图,结合野外调查,进一步研究了本区海岸地貌的演变.  相似文献   
25.
Abstract. Survival and behaviour of the hermatypic coral Diploria strigosa was studied during 6–24 h doses with water-accomodated fractions of chemically dispersed crude oil, and for a subsequent recovery period of 1 month. Experiments utilized a flow-through laboratory dosing procedure and incorporated petroleum hydrocarbon measurements in order to simulate a major but short-term oil spill in shallow subtidal benthic reef environments. Chemically dispersed oil treatments consisted of Arabian Light Crude oil with Corexit 9527 or BP1100WD at 1–20 ppm concentrations of oil.
In general, effects observed were sub-lethal, temporary, and associated with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tested. Responses to the presence of dispersed oil at 20ppm for 24 h included mesenterial filament extrusion, extreme tissue contraction, tentacle retraction and localized tissue rupture. The nature and severity of reactions during the dosing phase varied between colonies and treatments, but colonies typically resumed normal behaviour within 2 h to 4 d of the recovery period. It therefore seems unlikely that observed biological effects would impair long-term viability.  相似文献   
26.
南沙群岛海区珊瑚礁灾害性地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珊瑚礁是一种特殊的岩土介质,有独特的灾害地质类型。珊瑚礁灾害地质研究是现代工程地质学的一个新课题。通过珊瑚礁的地质记录研究了内动力灾害地质类型(包括活动断裂、地震和火山活动等)、外动力灾害地质类型(包括海底槽谷与地形突变带、崩塌、滑坡、峰礁与埋藏礁、泥丘、埋藏负地貌等),同时还分析了人类活动对珊瑚礁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张启东 《海洋科学》1993,17(6):57-60
报道了黄骅沿海赤潮发生的过程和形成赤潮的生物种类及造成的危害,并对赤潮成因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8.
29.
几种红藻和蓝藻的光合作用色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离纯化出几种海产红藻和一种蓝藻的光合作用色素,并测定了它们的化学性质和光谱学性质。这些藻类是3种红藻:多管藻(Polysiphonia urceolata)、橡叶藻(Phycodrys sp.)和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蓝藻: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用羟基磷灰石柱层析法从上述藻类中分离到几种不同的藻胆蛋白。经SDS-PAGE及光谱测定,发现条斑紫菜中的藻红蛋白不同于其它两种红藻。而橡叶藻中存在的两条藻红蛋白也有差异,条斑紫菜和钝顶螺旋藻中的两种别藻蓝蛋白之间也有区别。叶绿素分析表明,钝顶螺旋藻中叶绿素a的含量高于红藻中叶绿素a的含量。  相似文献   
30.
Abstract. Benthic metabolism and standing stock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deep Red Sea between 21o and 27oN, Activity was assessed by the determination of respiration rates with a shipboard method and by calculating oxygen consumption from the activity in the electron transport system. We attempted to compare results from different latitudes within the warm Red Sea and with data from cold Atlantic environments. Our investigations were part of an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to evaluate future mining of metalliferous sediments from the Atlantis II Dee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