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6篇
  免费   365篇
  国内免费   335篇
测绘学   79篇
大气科学   88篇
地球物理   666篇
地质学   790篇
海洋学   121篇
天文学   101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16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2篇
  1919年   1篇
  1915年   1篇
  1905年   3篇
  1900年   3篇
  1897年   7篇
  1882年   1篇
  1880年   2篇
  1877年   6篇
  18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891.
针对粘性土抗拉强度测试问题,本文设计改装了土样拉伸试验仪,可完成单轴拉伸、巴西劈裂和轴向压裂三种抗拉强度试验。通过不同方法测定土体的抗拉强度,研究了试样高度对各方法强度测量值的影响及其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试样高度对轴向压裂试验测试结果的影响最大,对巴西劈裂试验测试结果影响很小,几乎不影响单轴拉伸试验测试结果。轴向压裂试验中,抗拉强度测试值随试样高度h增大而减小,随衬垫直径增大而增大。巴西劈裂试验中,试样抗拉强度测试值随试样高度增大略有增大。  相似文献   
892.
豫西火神庙矽卡岩型钼矿床成矿流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西火神庙中型矽卡岩型钼矿床位于华北陆块南缘栾川矿集区西部,赋存于火神庙岩体与新元古界三川组大理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成矿过程可分为矽卡岩期(包括矽卡岩阶段和退化蚀变阶段)和石英_硫化物期(包括石英_钾长石阶段、石英_辉钼矿阶段、石英_黄铁矿阶段和石英_方解石阶段)。为查明成矿流体的性质、演化以及与成矿的关系,通过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探针等实验对不同阶段、不同矿脉(物)发育的流体包裹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火神庙钼矿床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和H2O_CO2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02~600℃或者更高,盐度w(Na Cleq)介于0~62%,密度介于0.46~1.31 g/cm3,成矿系统压力介于20~170 MPa,成矿古深度介于2~6.2 km。成矿流体主要为高温、中高盐度流体,总体属于H2O_Na Cl±CO2±CH4体系。在大约5.4~6.2 km的古深度,火神庙岩体开始出溶成矿流体,在大约2~4.3 km的古深度,成矿流体经历了多次沸腾作用、混合作用及水_岩反应,逐渐由早阶段高温(600℃)、中盐度〔w(Na Cleq)16.2%~18.3%〕的岩浆热液向晚阶段低温(102~253℃)、低盐度〔w(Na Cleq)0~2.6%〕的大气降水热液演化。成矿流体的多次沸腾和水_岩反应是导致辉钼矿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893.
内蒙古宜里钼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凡 《地质与勘探》2014,50(3):445-453
内蒙古宜里钼矿是大兴安岭北段新近发现的具有大型钼矿前景的中型斑岩型钼矿床。矿区地质特征简单,已发现钼矿体主要分布在F4断层的上盘,辉钼矿呈细(网)脉状产出。赋矿围岩主要为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和卧都河组地层。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宜里钼矿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呈星散状随机分布或成群分布,其大小集中在3~10μm,形态多样,包裹体类型主要有气液两相、纯液相、纯气相包裹体、含子晶矿物的多相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呈现出双峰式分布特征,均一温度峰值分别集中在165℃~215℃和265℃~340℃,w(NaCl)%峰值分别集中在为3~7和11~14。成矿流体的密度主要集中在0.613 g/cm3~0.972 g/cm3。综合成矿阶段和成矿特征,成矿流体类型为高温低盐度和中温低盐度的中等密度的成矿流体。根据成矿压力估算,矿床形成古深度约为1.24~1.52km。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包裹体中气相和液相成分均以H2O、CO2为主,并发现有含黄铜矿子晶包裹体,代表了成矿阶段的流体特征。  相似文献   
894.
Raman peaks of various hydrates in the H20-NaCl-CaCl2 system have been previously identified, but a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aman peaks and XNaCl (i.e.,NaCl/ (NaCl+CaCl2))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 mainly due to the difficulty to freeze the solutions. This problem was solved by adding alumina powder to the solutions to facilitate nucleation of crystals. Cryogenic (-185℃) Raman spectroscopic studies of alumina-spiced solutions indicate that XNaCl is linearly correlated with the total peak area fraction of hydrohalite. Capsules of solutions made from silica capillary were prepared to simulate fluid inclusions. Most of these artificial fluid inclusions could not be totally frozen even at temperatures as low as -185℃, and the total peak area fraction of hydrohalite is not correlated linearly with XNaCI. However, the degree of deviation (△XNaCl) from the linear correlation established earlier is related to the amount of residual solution, which is reflected by the ratio (r) of the baseline "bump" area, resulting from the interstitial unfrozen brine near 3435 cm^-1, and the total hydrate peak area between 3350 and 3600 cm^-1. A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XNaCl and r is established to estimate XNaCl from cryogenic Raman spectroscopic analysis for fluid inclusions.  相似文献   
895.
湖南桃源理公港地区白垩纪红盆内的灰绿色和紫红色沉积夹层曾选获过金刚石。以灰绿色岩石为研究对象,通过薄片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来确定岩石名称和岩石中石榴石和云母的属性。显微镜下,灰绿色岩石呈凝灰结构,由约45%的晶屑、35%的岩屑和20%的玻屑组成,为较典型的沉凝灰岩,并非前人所述的金伯利岩。沉凝灰岩中的石榴石和云母分别为G10型镁铝榴石和金云母,镁铝榴石和金云母的成分与辽宁、山东及南非典型岩管含金刚石金伯利岩中的镁铝榴石及金云母的成分基本一致,暗示其来源于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沉凝灰岩的特征表明,其来源地不会太远,这为在附近找寻火山机构奠定了基础; 金伯利质岩屑、G10型镁铝榴石和金云母的发现,为在周边寻找原生金伯利岩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896.
当横波不平行也不垂直穿过裂缝时,会发生横波分裂现象。这里基于横波分裂理论,采用二维分量旋转方法进行转换波分裂分析。为了得到地层裂缝信息,提高宽方位转换波径向分量成像质量,利用宽方位转换波的径向和横向分量资料,完成了多层裂缝介质的各向异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还完成了转换波方位各向异性校正研究。首先,利用分量旋转方法求出第一裂缝介质层的各向异性方向、快慢横波时延等参数;然后,将快、慢横波时延应用于慢波数据进行慢波时延补偿;最后,根据第一层的方位角将快波和补偿后的慢波旋转回原来的径向和横向分量方向。这样,就完成了第一裂缝层的各向异性分析,同时还得到第一层的裂缝方向、裂缝密度、补偿后的径向分量等数据。依此类推,进行以下裂缝层的各向异性分析。该转换波各向异性分析技术已应用于川西XC气田的宽方位三维三分量地震数据处理,不但得到了裂缝参数,而且还消除了宽方位转换波的方位各向异性影响,提高了转换波径向分量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897.
福建太姥山晶洞碱长花岗岩地貌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诗经  文斐成 《福建地质》2010,29(4):334-346
太姥山是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唯一的花岗岩峰丛-石蛋地貌,燕山晚期"A"型晶洞碱长花岗岩是太姥山造景岩石,北东东、北北西向断裂、裂隙及节理是控制山峰形态和规模的主要构造,风化剥蚀、降水侵蚀和重力崩塌是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动力作用,目前该地貌演化处于壮年早期阶段。其构造位置特殊、成景岩性独特,地貌类型丰富,是东南沿海晶洞花岗岩山岳地貌的典型代表和宝贵的地质遗迹。  相似文献   
898.
青川县桅杆梁斜坡地震动响应监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941B型超低频测振仪及G01通用数采仪,自2009年5月13~27日,在青川县桅杆梁监测到4次余震。对山体斜坡高程805m和875m的余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响应监测结果分析表明:相对于805m高程, 875m测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在水平东西向以及垂向均呈减小趋势,而在水平南北向体现显著的放大效应,放大系数可达7~8倍,其FFT主频值主要集中为2~4Hz低频值。分析表明,所监测的微有感地震震中位于测点北侧的青川断裂上,沿地震波传播方向斜坡体具有显著放大效应作用。  相似文献   
899.
西昆仑及邻区区域构造演化的碎屑锆石裂变径迹年龄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西昆仑北部山前的碎屑锆石裂变径迹年代学分析,将年龄划分为8个峰值区间:P1—4.7Ma以来;P2—13~9Ma;P3—24~18Ma;P4—47~33Ma;P5—79~57Ma;P6—131~103Ma;P7—185~180Ma;P8—267~235Ma,各峰值分布受阶段性抬升剥露和热事件共同影响。P8与P5主要受热事件控制,P6、P4、P3、P2、P1主要和抬升剥露有关,P7主控因素不明显。裂变径迹年龄峰值与西昆仑及邻区发生的一系列重大构造事件的时限吻合,并伴随强烈的区域性断裂活动,指示裂变径迹年龄峰值记录了西昆仑及邻区构造演化的重大事件;其中,晚白垩世以来喜马拉雅东、西构造结抬升具有相似性,反映了青藏高原自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以来经历了相似的阶段性抬升。柯克亚连续沉积剖面显示西昆仑及邻区4.7Ma以来开始最后一次大规模抬升,并指示上新世以来西昆仑及邻区的径迹年龄储备表现出由多样性向一致性、由无规律向年轻化的发展趋势,暗示4.7Ma以来的抬升具整体抬升性质;3.6Ma为抬升的转折点,表现为抬升剥露速率加快、基底开始大规模出露地表,西昆仑山对南边的水流形成障碍。  相似文献   
900.
声波散射数值模拟的两种新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声波散射的数值模拟问题一般用网格法或积分方程法解决。当模型的尺度很大时,两种方法都会遇到计算机资源不足所造成的困难。另外,在网格法中,场源的位置和场源附近的波场奇异性逼近精度都受网格点的控制,因此难以满足实际问题所提出的要求。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两种处理声波散射问题的新方案。一种主要针对网格法,另外一种针对积分方程法。在针对网格法的方案中,通过模型分解和波场分裂,将原始的总场计算问题转化为散射场计算问题。由于背景场是由解析公式给出的,所以可以将场源放置在数值网格的任意位置,不一定非得在网格点上。基于同样的原因,场源附近的波场奇异性可以精确地算出。在针对积分方程法的方案中,通过引入拟线性近似,使得散射场的数值求解不必再借助于代数方程组,只要进行数值积分即可。所建立的数值计算方案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其基本思想可以直接用于解决弹性波散射的数值模拟问题并用于反演密度和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