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26篇 |
免费 | 141篇 |
国内免费 | 28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0篇 |
大气科学 | 18篇 |
地球物理 | 119篇 |
地质学 | 447篇 |
海洋学 | 442篇 |
天文学 | 8篇 |
综合类 | 95篇 |
自然地理 | 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40篇 |
2022年 | 38篇 |
2021年 | 38篇 |
2020年 | 38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39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60篇 |
2013年 | 50篇 |
2012年 | 51篇 |
2011年 | 57篇 |
2010年 | 62篇 |
2009年 | 58篇 |
2008年 | 65篇 |
2007年 | 55篇 |
2006年 | 35篇 |
2005年 | 52篇 |
2004年 | 39篇 |
2003年 | 42篇 |
2002年 | 43篇 |
2001年 | 44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用9对微卫星引物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和红罗非鱼O.sp.群体的遗传变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在3个群体109个个体中共检测到60个等位基因,3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11、1.33和3.44,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528、0.056和0.491,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644、0.091和0.52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580、0.077和0.466。杂合子偏离度D值分别为0.148、0.222和0.044,表明3个罗非鱼群体存在不同程度的杂合子缺失。卡方检验表明3个群体的大部分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存在遗传漂变现象。群体间遗传分化显著(遗传分化指数FST在0.329到0.656之间,P<0.01)。尼罗罗非鱼和红罗非鱼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47)。上述分析表明,尼罗罗非鱼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奥利亚罗非鱼的遗传多样性最低,群体间分化显著。表明尼罗罗非鱼和红罗非鱼尚具有一定的选育潜力,而奥利亚罗非鱼遗传多样性低,不利于选择育种,需要引进新的种群。 相似文献
42.
DNA甲基化参与调节动物配子发生和胚胎发育过程,TET基因负责DNA主动去甲基化,在基因印迹去除和细胞全能性获得中起重要作用。为了解海洋贝类配子发生和胚胎发育过程中DNA去甲基化如何发生,本研究以虾夷扇贝为研究对象,鉴定了其TET基因,并分析了该基因在性腺和胚胎幼虫发育中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虾夷扇贝基因组中含有1个TET基因(PyTET),该基因长39127 bp,包含10个外显子,编码1592个氨基酸,其蛋白具有完整的2OGFeDO超家族的加氧酶结构域。在性腺发育过程中,PyTET基因表达峰值出现在休止期精巢和增殖期卵巢,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其在精原细胞、精母细胞中均有表达,在卵母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卵原细胞;在早期发育过程中,其峰值出现在囊胚期。以上结果提示虾夷扇贝配子发生和胚胎发育过程中均发生了DNA主动去甲基化,这将有助于系统了解表观调控在贝类发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2021年3月在大连进行潮间带生物调查时采集到2个裸鳃类标本,经鉴定发现为欧氏针盘海牛Diaulula odonoghuei (Steinberg, 1963),为中国新记录属和新记录种。在研究中对其进行了活体拍照,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特征进行了观察。此外,测定了这两个标本的COI、16S rRNA和H3基因序列,将测得的基因片段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针盘海牛属Diaulula的同源序列进行对比分析,构建了针盘海牛属的系统发育树。欧氏针盘海牛在我国沿海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海软体动物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44.
褐牙鲆(♀)、夏鲆(♂)及其杂交子一代线粒体16S rDNA序列遗传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线粒体16S rRNA基因部分片段为代表研究雌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雄夏鲆P. dentatus及其杂交子一代间线粒体DNA的遗传特性。母本与父本序列差异较大,属种间差异,在590个位点中有28个变异位点,而且全部为简约信息位点。使用同一对引物扩增亲本与杂交子代,在杂交子代中未检测到父本的线粒体DNA类型,11个处于两种生长阶段的杂交样本仅检测到一种单倍型,而且与母本的一个单倍型为同一种,表明褐牙鲆与夏鲆杂交线粒体DNA遵循母系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45.
采用室内暴露试验方法,以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测,研究了Cu、Pb不同浓度梯度与不同暴露时间联合染毒对泥鳅卵细胞DNA的损伤.结果表明,各Cu、Pb浓度组DNA平均迁移长度增加,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此外,随着Cu、Pb染毒剂量的增加,各试验组DNA的平均迁移长度逐渐增加,在试验浓度梯度范围内(Cu 0.01mg/L+Pb 0.05mg/L、Cu 0.10mg/L+Pb 0.50mg/L、Cu 0.25mg/L+Pb 0.75mg/L),存在较为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P<0.05),但未见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P>0.05).Cu、Pb可引起泥鳅卵细胞凋亡和DNA损伤,卵细胞的不同损伤水平可望作为较为理想的水环境基因毒性指标. 相似文献
46.
一种适合于红藻的总RNA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种红藻(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日本多管藻(Polysiphonia japonica),长心卡帕藻(Kappaphycus alvarezii),扇形叉枝藻(Gymnogongrus ftabelliformis),带形蜈蚣藻(Grate-loupia turuturu))为实验材料,为了获得高质量的总RNA,比较了Trizol法、试剂盒法、CTAB法和Trizol+纯化柱法。结果显示:Trizol+纯化柱法对5种红藻总RNA的提取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所提取的总RNA 28S、18S条带清晰明亮,无降解;A260/A280、A260/A230值均符合要求,表明提取的总RNA质量较好;利用提取的总RNA进行RT-PCR扩增actin基因的保守片段,能够获得约550bp的目的片段,进一步表明Trizol+纯化柱法是适合于红藻总RNA提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47.
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高精度测定Nd同位素方法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是近年发展起来的高精度同位素分析手段之一,通过用等离子体质谱测量Nd国际标准材料La Jolla和JMC Nd203以及实际样品GBW04419,研究MC-ICPMS测量Nd的质量分馏特点,解决MC-ICPMS测量的关键所在质量分馏校正.通过修正分馏系数,可以实现理想的分馏校正.结果显示出所得到的分析精度达到热电离质谱的测量水平.具有实际地质样品代表性的实验室内部标准CAGS-Nd-1重现性长期分析结果为:143Nd/144Nd=0.512072±0.000008(2σ,n=140). 相似文献
48.
基于16S rRNA 部分序列探讨部分鳚亚目鱼类的分子系统进化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PCR扩增获得了3科5属6种中国黄渤海海域的鳚亚目(Blennioidei)鱼类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片段约669bp碱基,结合来自 GenBank的5种鳚亚目其他科鱼类的相应基因片段,并以眼斑雪冰鱼(Chionodraco rastrospinosus)为外群,生成供系统发育分析的序列矩阵,利用MEGA 4.0软件分析序列的碱基组成、差异百分比、转换/颠换值等,应用最大简约法(MP)和邻接法(NJ)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在鳚亚目鱼类的16S rRNA 片段生成的序列矩阵中发现有碱基的插入缺失现象,共有207 bp变异位点,转换/颠换值为0.8,碱基平均差异为3.36;支持绵鳚(Enchelyopus elongates)归于鳚亚目绵鳚科(Zoarcidae),鳚(Azuma emmnion)归于鳚亚目线鳚科(Stichaeidae);方氏云鳚(Enedrias fangi)和云鳚(Enedrias nebulosus)种间遗传距离只有0.01,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49.
地质体中主要生物分子的研究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等领域的发展,为古生物研究者在发子水平上探索地质生物世界提供了新的概念和技术手段,本文着重讨论了可用于分子古生物学研究的生物分子,例如,维管植物的木质素等稳定生物聚合物,古生物细胞内的类脂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氨基酸和含遗传信息的核酸,分子古生物资料可用于探讨化石埋藏学,古生物分子系统学,生物演化模式与机制,分子演化速率,古生态环境再造等问题,本文较详细 相似文献
50.
利用Worldview-2、资源三号、Sentinel-2A、高分一号,以及Landsat-8等5种光学卫星数据和电子海图数据,在研究多光谱遥感水深反演机理以及基本流程的基础上,探究了多源遥感数据去云融合与水深反演。一方面,以不同空间分辨率的影像融合为切入点,用GM融合算法、小波融合探讨不同空间尺度、不同数据源融合影像对水深反演结果的影响,探讨水深反演过程中遥感影像去云融合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以多源遥感水深反演为切入点,基于双波段比值法,反演实验区域20 m以内的水深,并进行精度评价。实验表明,利用小波融合去云可以改善水深遥感反演中有云区域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提高反演精度和制图资料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