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2篇
  免费   230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57篇
大气科学   87篇
地球物理   251篇
地质学   465篇
海洋学   121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煤层构造岩顶板稳定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南登封煤田郜城井田二1煤层顶板为滑动构造形成的构造岩,岩石破碎,结构松散,极难管理。为寻求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通过宏观观察、镜下鉴定和岩石组构分析等研究,该顶板自下而上可分为断层泥、断层角砾岩、构造破碎带和裂隙带;断层角砾岩分为张性角砾岩和剪性角砾岩,它们是在深层塑性形变的基础上迭加了后期浅层脆性形变的产物。通过工程地质特性试验,其泥化现象明显。针对断层泥软化、膨胀、崩解和泥化现象,应用短段、快速掘砌法施工,严格排水措施,减少岩帮暴露时间,岩帮开挖压力释放槽等方法减缓膨胀;对张性角砾岩围岩,采用工作面预注浆加固,先锚喷后作永久支护办法减少围岩松动;顶板采用密集木支柱支护或迫使冒落法管理。  相似文献   
122.
徐银梓 《气象学报》1995,53(2):194-201
采用与实测较接近的二次函数来表达Ekman层中的湍流粘性系数K,在圆形气压场条件下,求得了山地上空边界层中的风速,进而求得散度、涡度和垂直速度等场变量随高度的分布。并作图分析了这些场变量的一些动力学特征。改进了以往在求解析解时,略去运动方程中湍流粘性力项中的关于高度的一阶导数项,以及取山坡面上风速为零作下边界条件等欠合理欠精确的做法。所求得的风速、散度、涡度和垂直速度均用简单的初等函数表示出来,有助于边界层参数化和深化对边界层动力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3.
油井产液量与井底压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流体动力学理论,研究了油井产量与井口压力、井底压力之间的产量关系,给出了井口压力和油井产液量之间的等效互换关系,进一步研究了油井动态观测资料的科学处理方法,以胜利油田东水-3井为例,对其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并讨论了泄流管管径对流量及等效水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4.
为了建立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上地幔电性结构,本文利用Kawai-1000t压机和Solartron IS-1260阻抗/增益-相位分析仪,在4.0~14.0 GPa、873~1673 K的条件下,采用交流阻抗谱法(频率范围10-1~106Hz)测量了不含水的地幔岩电导率.实验结果显示,岩石的电导率随温度升高而大幅度的增大;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内岩石的导电机制发生了变化,中低温时为小极化子导电,此时激活焓为0.94 eV (±0.13) eV,激活体积为0.11(±0.92) cm3·mol-1,高温时为和镁空穴相关的离子导电,此时激活焓为1.6~3.17 eV,激活体积为6.75(±7.43) cm3·mol-1;本次测量的电导率比低压下岩石的电导率要高,比矿物的电导率也要高.用本次的实验结果回归计算得到Fennoscandian地区的上地幔的一维电导率剖面,发现200 km以上本次实验计算的结果和大地电磁测深的电导率剖面吻合的比较好,在200 km以下本次实验得到的要比野外测量的电导率稍稍高一点,可能是因为实验过程中没有完全避免水的影响.本次的实验结果比用有效均匀介质方法计算得到的pyrolite矿物模型的电导率要高出两个数量级,这样的结果显示只用一种矿物的电导率或是几种矿物理论计算的结果有一定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5.
This paper presents recent advances in knowledge on wave loads, based on experimental work carried out in the CIEM/LIM large flume at Barcelona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VOWS (Violent Overtopping by Waves at Seawalls) project. Both quasi-static and impact wave forces from the new data set have been compared with predictions by empirical and analytical methods. The scatter in impact forces has been found to be large over the whole range of measurements, with no existing method giving especially good predictions. Based on general considerations, a simple and intuitive set of prediction formulae has been introduced for quasi-static and impact forces, and overturning moments, giving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new measurements. New prediction formulae have been compared with previous measurements from physical model tests at small and large scale, giving satisfactory results over a relatively wide range of test conditions. The time variation of wave impacts is discussed, together with pressure distribution up the wall, which shows that within experimental limitations the measured pressures are within existing limits of previous study.  相似文献   
126.
东河塘油田位于新疆库车县,构造上隶属于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轮台凸起东河塘断裂构造带,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高产高丰度海相砂岩油田,它的发现是中国海相砂岩油气勘探理论和实践的一次重大突破。油田发现于1990年7月,至1994年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323.13×104t,天然气地质储量15.5×108m3,至2009年底累计产原油825.75×104t。石炭系东河砂岩油藏是东河塘油田的主体,其储层东河砂岩段是一套滨岸相砂体,具有厚度巨大、埋深大、储集性能好的特点;其油藏类型为块状底水背斜油藏,产能高,储量丰度高。论述了东河塘油田勘探与发现的历程,剖析了取得勘探成功的实践认识与意义。  相似文献   
127.
许小强  赵进义  郭浩  潘翔 《云南地质》2011,30(1):115-117
三叠系延长组长3储集层灰色细粒长石砂岩储层物性差,属低孔、低渗储层.空隙以粒间孔、溶孔为主,且成岩作用控制孔隙结构.根据岩性、物性特征,把研究区储层分为四类:Ⅰ类好储集层,Ⅱ类较好储集层,Ⅲ类较差储集层,Ⅳ类非储层.  相似文献   
128.
油藏成藏年代学分析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3  
成藏年代学研究是成藏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方面 ,是揭示成藏过程、成藏速率研究的有效途径。文中系统介绍了成藏年代学研究方法 ,即以储层自生伊利石年代学分析法为主 ,与其它传统地质方法相结合 ,对大庆油田的成藏年代学进行了系统研究。大庆油田北部的喇嘛甸、萨尔图、杏树岗块状背斜构造油藏成藏年龄在 65~ 4 0Ma ,南部受岩性控制的背斜构造油藏成藏年龄在 77.4~ 73Ma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其进行了验证 ,揭示了石油二次运移、聚集成藏的动力学过程具有快速、高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9.
已往测定氰化液中Ag的方法只适用于化学成分简单的样品,对于成分较复杂,尤其是Cu,Pb,Zn浓度较高的氰化液,其测定Ag的重现性较差。现场测定氰化液中Ag的方法是基于采用HNO3 H2O2(过氧化氢)破坏氰化液中的[CN]-,在10%HNO3介质中以CCX富集分离Ag。吸附在CCX上的Ag经灰化法解脱后在pH值为3.3的CH3COOH(乙酸)-CH3COONa(乙酸钠)缓冲溶液中,以Au试剂液珠萃取比色法进行测定。选择一个已知含量的氰化液进行10次测定,方法的测定下限为0.1μg/mL,RSD为5.8%,分析结果能满足选冶生产工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0.
含不同孔隙流体的砂岩地震波速度随压力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岩石的地震波性质是区域构造研究和浅部地震勘探应用的基础.延长油田是我国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之一,但目前仍缺乏地震波性质方面的基础资料.作者利用Autolab2000多功能岩石物性自动测试设备,在0~180MPa及饱含不同孔隙流体(干燥、饱水及饱油)条件下,研究了三种来自延长油田砂岩岩芯的纵波、横波速度.结果表明:三种砂岩的Vp、Vs1和Vs2均随压力增加(或降低)而基本呈对数曲线增大(或减小);干燥、饱水和饱油三种波速间的关系因砂岩类型不同而不同,这主要取决于岩石的有效弹性模量、孔隙流体性质以及岩石的内部结构等;含同种孔隙流体的不同类型砂岩,其Vp、Vs1和Vs2随压力变化的规律主要受岩石孔隙度和粒度的影响;而含不同孔隙流体的同种砂岩,其Vp、Vs1和Vs2随压力变化的规律则主要受控于岩石的有效弹性模量和流体密度.另外,含水或含油饱和度的变化对Vs1和Vs2基本没有影响.实验结果可以为该地区地震资料的解释及与声波测井之间的对比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